名人父母嚴厲教育軼事
名人父母嚴厲教育軼事有哪些?軼事,也寫作“逸事”,一般是指人們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歷史書上沒有記載過;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父母嚴厲教育軼事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父母嚴厲教育軼事
歷史名人教子:岳飛是狼爹康熙是失敗鷹爸
前有虎媽,后有鷹爸。當人們都在幸福與溫暖中迎接著20__年的除夕時,一位來自南京的4歲小男孩卻裸跑在美國紐約-13℃的大雪中。孩子的爸爸被網民稱呼為“鷹爸”。鷹爸認為,教育孩子不能采取熊式教育,把孩子抱在懷里,而得采用鷹式教育,讓孩子在艱苦的磨礪中成長。
在我國古代,這樣的狼爸虎媽鷹爹可謂層出不窮,那是一個秉承“棍棒下出孝子”的年代,在很多人看來,換個字可能更恰當:“棍棒嚇出孝子”。然而,把孩子當小狼崽一樣養,扔雪地里跑、往泥堆里推,時不時拿根鞭子鞭策一下,這樣的孩子就一定好嗎?古代人告訴咱們,那可說不準,這樣的孩子也許能成為翱翔的雄鷹,也許也能墮落成歪嘴的八哥。
正面教材:狼爹岳飛
岳云是個苦孩子,他有個名垂千古的爹(一說養父)岳飛。有傳說,岳云的奶奶曾在岳飛脊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自然是看不見自己脊背上的一道道長成疤的訓誡,日子久了,皮肉上的疼也就感覺不出來了。不過這四個字卻深深刻在了岳飛心里,最全面的范文參考寫作網站每當鐵馬金戈聲響起,岳飛的傷疤就一跳一跳疼在了骨髓里。
這一疼就疼到了下一代。岳云是個苦孩子,雖然老爹沒在自己背上用針尖戳出幾個口號式的大字,可做出來的事情卻比針尖戳還要疼。岳飛對待敵人如同寒冬一樣冷冽,對待自己的兒子也絕不是春天
般溫暖,而是春天里摻著的嗖嗖小涼風。岳云從小就被編進了岳家軍里,當了一名童子兵。有個厲害的父親,岳云自己也不敢放松,天天勤學苦練,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可贊賞很少得到,掉腦袋的威脅卻受了不少。
有一次,小岳云興致勃勃進行騎馬練習,翻過一道道坡兒,動作做得相當矯健,可誰知一高興就昏了頭,馬失前蹄自己也翻了下來。恰好這一幕被岳飛看見了,岳飛勃然大怒,狠狠說道:“這都是你平時練習不認真造成的!若今天的你身在戰場上,你的小命早沒了!”岳云瞧著老爹虎狼一般的身軀,嘴唇上下一磕,剛想辯解,就聽到老爹大吼一聲:“拉出去砍了!”還辯解啥呀,小岳云又羞又怕,眼淚汪汪。旁邊的將士們也趕緊勸,岳飛也舍不得斬自己兒子,于是改口說,去去,打一百軍棍再回來!岳云就這么生生挨了100下軍棍,皮開肉綻。從此,小小年紀的他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子骨兒煉成鋼筋鐵骨,說大了去抗擊敵人,說小了那可不得應付老爹時不時的100軍棍嗎?
岳飛教育兒子的原則是“小過嚴懲,大功不報”。16歲,岳云隨父出征,虎父無犬子,岳云打起仗來也是相當勇猛,并且多次立功。要說榮譽也是激勵人們奮勇向前的動力,可岳云顯然沒有這么好的待遇,原因無他,就因為他是岳飛的兒子,老爹死活不肯為他請功。有一次,岳飛北伐,孤軍深入,被金兀術包圍,眼瞅著境況越來越危險,
岳飛便命令岳云打先鋒,臨走沒有慈父般的鼓勵,岳飛只說了一句話:“你小子要是沒完成任務,就回來等著被砍頭吧。”
岳云帶著老爹的期盼出征了,當然還帶著很少的兵。鏖戰、血流成河、負傷100多處,岳云總算完成了任務,并且還殺死了金兀術的女婿。等他興致勃勃回去后,岳飛只說了一句話:“兒子你得再接再厲。”岳飛還把兒子的戰功隱瞞了,直到有一天,朝廷知道了岳云的戰績,感動之下準備連升岳云三級,可岳飛說兒子乳臭未干,當不起如此大的榮譽。
當然了,岳云成長得非常健康,主要是岳飛自己以身作則,給兒子樹立了榜樣,岳云的心理素質也非常強大,又有母親和祖母溫柔的關心,這孩子終于沒辱沒了他爹的名聲。
反面教材:兇豹子皇阿瑪康熙
要說中國歷史上哪位爹是喜劇與悲劇集于一體的,估計很多人會說是康熙。老人家年幼登基,鑄成了一世功名。然而,到晚年時,卻忍受著九子奪嫡的痛苦,兒子們多是多,可有的昏庸不爭氣,有的心計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有的則恬淡功名懶理政事,康熙可謂操碎了心。然而康熙和別的父母親不同,他對兒子的教育可是很上心。康熙的兒子們其實也都是苦孩子,康熙在對兒子們的學習上有著強大的控制力,皇子們每天都生活在起早摸黑的讀書生活中。
早上5點以前,天還沒亮,皇子們就得進入書房看書了。有的孩子年齡小,到了書房還是迷迷糊糊的。尤其是康熙最疼愛的兒子廢太子胤秖,14歲的時候讀書對他來說就成了一項恐怖的體力活兒。5點多鐘,滿文師傅和漢文師傅相跟著進入胤秖的書房。當時康熙規定,每天早晨,胤秖必須背書背足120遍,少年胤秖就迷迷糊糊開始背誦,背完后還得漢文師傅湯斌過來檢查,要是一字不錯,那就用紅筆做個標記。除了背書,胤秖還得在早晨寫幾百個大字才算完。
辰時是胤秖最難熬的時刻,因為他親愛的皇阿瑪要來親自檢查他的學習情況了。他親自督促兒子背書,要是背對了那還好,背不對康熙的臉立刻拉下來了。
到康熙走了之后,胤秖總算能喘口氣,可他的任務還沒完,他得寫作文一直寫到中午,連飯都是在書房直接吃的,師傅們恭恭謹謹陪著一臉疲倦的皇子們吃飯,啥叫食不知味,胤秖一定深有體會,因為在吃過飯后,等著他的還有背誦120遍新課文的重任。好容易下午有節射箭課,可這也不是結束,射完箭,胤秖還得回去學習。到了下午三四點鐘,恐怖的父親又會帶著自己的弟弟們來觀摩自己讀書,順帶抽查。要說胤秖后來很討厭弟弟們呢,見天地盯著自己看書,還得做父親口中的為人兄長的表率,胤秖的精神壓力很大。
胤秖后來表現得一塌糊涂,固然與康熙的寵愛有關,可他兄弟們或多或少的不正常,卻彰顯了康熙教子的失敗。康熙太嚴格了,如果弄一個不記名投票,他的兒子們保管會一把眼淚地哭訴自己的痛苦。
康熙不給人面子,給兒子們做了個壞的表率,也展現了他恐怖的另一面。
湯斌學問很大,給胤秖當老師期間,一直兢兢業業,像個小孫子一樣侍奉著胤秖。有一次,他老人家實在熬不過酷暑天跪著聽胤秖背書,暈倒在地。康熙知道了,沒有責備兒子不給老師們讓座,反而專門挑了很生僻的典故來考湯斌等幾位老師們。湯斌還算幸運的,徐元夢攤上這位千古一帝可就悲催了。康熙二十五年,瀛臺。康熙和兒子們在練習射箭,可徐元夢不善弓箭,康熙來氣了,當著兒子們的面就把徐元夢痛打一頓,回去還抄了徐的家,要把徐老爹和徐老媽發配到了黑龍江。為了培養兒子們不論啥情況也不能耽誤學業,康熙竟然命令徐元夢第二天拖著半死的身體繼續來上課。看到兒子們的奏折文筆太差,康熙就遷怒于徐元夢,讓皇子們排成一溜兒看徐老師挨打。可以說,后來九子奪嫡,兄弟反目,親人間的冷漠,有很大原因就是康熙的冷漠式教育法造成的。
教育的名人格言
1、善國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勸學。
2、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4、“比宇宙更遼闊的是什么?是想象力。”——愛因斯坦
5、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6、立志在堅不在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7、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馬慧連
8、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9、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1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1、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12、好的父親可能會有壞的兒子。
1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
14、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15、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16、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17、孔子曰:有教無類。——孔子
18、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
19、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20、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1、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
22、孔子曰:因材施教。——孔子
23、學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24、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2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26、“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美國教育家愛默生
27、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8、自安于弱,而終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終于愚矣。
29、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30、“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為人,其根本在于個人而不在于社會。”——魯迪格爾
關于誠信的名人故事
故事一:路透生還錢
路透社的創始人保羅·朱利葉斯·路透生,出身于德國的一個普通猶太人家庭,很小時,他就失去了父親,家里生活很貧苦。
路透生的叔叔開設了一間銀行,路透生很小就在叔叔的銀行里跑腿,賺點零用錢。雖然路透生年紀不大,但他卻很能干。一天,銀行派路透生到數學腋咚辜依鍶】睿?甭吠干?米徘?氐揭?兇邢蓋宓闈?釷保?⑾指咚咕茍喔?慫?00馬克。300馬克對于小路透生來說,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啊!
路透生心里非常著急,他匆匆地跑回高斯家,對高斯說:“先生,真對不起,你給我的錢數錯了……”
高斯正忙著演算數學公式,他連頭都沒有抬,便打斷了路透生的話:“我是數學家,就這么一點小數目,我能算錯?我已經把錢交給你了,你現在才跑來跟我說數目不對……”高斯以為路透生是來跟他說錢少給了呢!
路透生非常無奈,但他還是耐心地回答說:“好吧!既然這樣說,你多給的300馬克我就不用還你了。”
高斯聽了路透生的話,連忙放下手中的筆,多了300馬克?這個小男孩竟然還把錢還回來!當路透生把多出來的300馬克還給高斯時,高斯竟像一名小學生,真誠地向這個“老師”道了歉。誠實,讓路透生和高斯成了忘年之交,并且為路透生今后的人生埋下了良好的種子。
30年后,這個出生普通的小男孩,一躍成為英國第一家報刊通訊社的創始人,并且引領了整個歐洲的新聞事業。
天真、淳樸是兒童最可貴的品質。每個孩子天生都是誠實的,如果孩子后來變得愛撒謊,說明孩子后來所接受到的教育有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故意在撒謊,他只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你可不必太在意。但如果孩子經常這樣說,你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養成了撒謊的毛病了。
故事二:史蒂芬·葛雷
史蒂芬·葛雷是一位當代科學家,他誠實的品格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廣受業界推崇。曾經有報社的記者采訪他,問他:“為什么你能如此客觀、嚴謹地對待科學研究,而且比一般人更努力地進行各種嘗試?
史蒂芬·葛雷的回答非常地不可思議,他說這和他2歲時的一次生活經驗有關。2歲的生活經歷會影響他的一生?不過,這確實是真的!
2歲時,史蒂芬想自己嘗試從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以前這事都是媽媽幫他做的。這次,他想證實一下自己的能力,結果瓶子很滑,他沒拿住,一不小心將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灑得滿地都是。史蒂芬·葛雷想:這下完了,肯定要挨媽媽罵了。
出乎史蒂芬的意料,媽媽到廚房后發現滿地是牛奶,竟沒有教訓或懲罰他。媽媽的.話完全讓小史蒂芬放心了,她說:“哇,你太能干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這樣,我還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里玩幾分鐘?”
這可把小史蒂芬高興壞了,他還從沒玩過牛奶呢!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地面清理干凈了,對史蒂芬說:“你拿奶瓶的實驗失敗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為什么失敗吧。你拿個瓶子裝滿水后,再看看用手能不能拿得動。想一想,怎樣拿才會更省力?”
結果,這次闖禍的經歷,非但沒有讓史蒂芬變得膽怯,反而學會了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所作的事情,從失敗中尋找原因和教訓。
史蒂芬·葛雷回憶說,從2歲那一年起,他不再害怕錯誤,而且學會了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因為錯誤只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實驗失敗沒有什么值得隱瞞的,即使出錯的原因在于我們自己,我們還是會從失敗中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開明的母親!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位富有個性的科學家。
許多孩子變得愛撒謊的一條原因是怕父母批評或者懲罰自己。所以,孩子能否誠實地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誠實地對待他人,與父母的教養態度有關。
生活中,沒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可靠的人,從現在起,你就應該想想自己如何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