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素材摘抄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人憑借著自己的智慧、毅力等,為社會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關于名人軼事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軼事素材摘抄(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名人軼事素材摘抄【篇1】
那次朋友請王安石吃飯,佳肴滿桌,但王安石獨對那盤鹿肉感興趣,頻頻伸箸,幾乎是一個人把它消滅干凈了。朋友后來到王安石家做客,與王安石夫人聊起,說王公太偏食,只喜歡吃鹿肉。王夫人問:這盤鹿肉擺在哪一邊?那朋友說擺在王公那頭,王夫人說:那就是了,下次,你請客,你把一盤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實沒任何偏食,只不過是哪一盤菜靠他最近,他就向這一盤菜伸筷子。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斷王安石之愛好,準嗎?宋仁宗也曾經這么判斷過王安石,也錯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說要請大家去釣魚,滿朝文武自然展顏開懷。
王安石也隨大流,跟大家來到現場,只是他似乎對宋仁宗特地安排的這次娛樂活動沒一點興趣,獨自悶坐在那里,斂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習慣吧,他一手支頤,一手抓碟,把擺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顆接一顆地往口里送,送豆進一顆,嘣脆咬一顆,心不在焉,把滿碟豆子吃完了。遠處,有一雙眼睛在瞄著,那是宋仁宗。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聽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于是將王安石從地方調來中央,安排在自己身邊,察其言,觀其行。也許在宋仁宗看來,工作時間往往難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動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譜,所以他組織了這次垂釣活動。
而這次,宋仁宗沒有看上王安石。不是因為王安石好沉思不合群,而是那碟子里的豆子蒙住了宋仁宗的眼睛。宋仁宗看著王安石吃完這一碟豆子后,作出了一個幾乎可以斷絕其前程的判斷:王安石是百分百的-臣。
碟子里的豆子,其實只是魚餌。宋仁宗覺得,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誤吃一粒,可以理解;錯嚼兩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這么一碟魚餌都被吃完了,這不是作秀嗎?這不是故意裝深沉嗎?這次垂釣活動之后,宋仁宗把王安石晾起來了。王安石從地方帶來的萬言改革書,被宋仁宗高高掛起。
宋仁宗看人的方式不對嗎?我們都是這么看人的,三歲看老,一錢落職,相人一面定人生死,從一滴水里看太陽光輝……我們都自詡是識人大師,可以從一個細節識別他人之好壞、之忠-。然則,世界上最復雜的,可能就是人了。指望一眼把人看準,哪那么容易?多半會把人的品質看扁了,把人的性情看反了。人生到了蓋棺都難以論定,哪能一時可以論定?
名人軼事素材摘抄【篇2】
商鞅南門立木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p>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后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p>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么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了下來。
過了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了,就拜商鞅為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p>
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p>
大伙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彼f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后,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此乃為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典故,成語“南門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從這里來的。
名人軼事素材摘抄【篇3】
逆境中成長的女數學家諾德
1933年1月,一上臺,就發布第一號法令,把猶太人比作“惡魔”,叫囂著要粉碎“惡魔的權利”.不久,哥廷根大學接到命令,要學校辭退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純猶太血統的人.在被驅趕的學者中,有一名婦女叫愛米·諾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這所大學的教授,時年5l歲.她主持的講座被迫停止,就連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這位學術上很有造詣的女性,面對困境,卻心地坦然,因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過的.
諾德生長在猶太籍數學教授的家庭里,從小就喜歡數學.19,21歲的諾德考進哥廷根大學,在那里,她聽了克萊因、希爾伯特、閩可夫斯基等人的課,與數學解下了不解之緣.她學生時代就發表了幾篇高質量的論文,25歲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女數學博士.
諾德在微分不等式、環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由于當時婦女地位低下,她連講師都評不上,在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強烈支持下,諾德才由希爾伯特的“私人講師”成為哥廷根大學第一名女講師.接下來,由于她科研成果顯著,又是在希爾伯特的推薦下,取得了“編外副教授”的資格,雖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實力.
諾德熱愛數學教育事業,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她終生未婚,卻有許許多多“孩子”.她與學生交往密切,和藹可親,人們親切地把她周圍的學生稱為“諾德的孩子們”.我國代數學家曾炯之就是諾德“孩子”們中的一個.
在的淫威下,諾德被迫離開哥廷根大學,去了美國工作.在美國,她同樣受到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同樣有她的“孩子們”.1934年9月,美國設立了以
諾德命名的博士后獎學金.不幸的是,諾德在美國工作不到兩年,便死于外科手術,終年53歲.她的逝世,令很多數學同僚無限悲痛.愛因斯坦在《紐約時報》發表悼文說:“根據現在的權威數學家們的判斷,諾德女士是自婦女受高等教育以來最重要的富于創造性數學天才.”
名人軼事素材摘抄【篇4】
相傳,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但是,總也得不到重用。一天,聽人講起飛將軍李廣的故事,這個大男人不禁淚如雨下——難道我注定要和飛將軍一樣,終生玩命卻得不到任何回報?他想起了自己的一個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紹的那個叫做楊國忠的地痞無賴,那人鬼精靈得很,說不定會有什么主意??墒羌胰伺鼙榱舜蟠笮⌒〉木扑痢⒓嗽海奶幋蚵牪恢巳恕:髞砺犝f他居然是當今皇帝寵妃楊貴妃的遠房哥哥,已經進宮做官去了。這消息讓安祿山差點兒死過去——這么一個無賴,居然也當上了官?!而且據說是身兼數要職。
安祿山托人打聽到了楊國忠的住處,不惜血本上了一份大禮。向楊國忠表達了自己戰功赫赫卻不得重用的遭遇,楊國忠看見大禮,自然是深表同情。他覺得安祿山驍勇善戰,值得培養,便把安祿山引薦給了楊玉環。楊玉環見安祿山生得勇武,頓時喜愛不已,當即認作干兒子。并向他傳授了一個升遷秘笈——當今圣上喜愛胡旋舞,你如果會跳這種舞,并且在適當的時候展示,比在疆場上立戰功重要得多。安祿山忙問哪里去學?楊玉環當即為他跳了一曲。安祿山哪受過這待遇,跪在地上山呼“娘娘千歲千千歲”,那舞蹈極其輕盈,跳起來疾如飛鳥。安祿山萬萬沒有想到體態如此豐滿的娘娘千歲居然會跳這樣的舞蹈,心中佩服不已。楊玉環為他引薦了一個民間胡旋舞師,專職教他。安祿山體重足有200斤以上,如果達到疾如飛鳥的境地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為了達到目的,安祿山不惜力氣,五年寒暑終成一代胡旋舞大師。此后,楊玉環專門為他安排了一次在皇帝面前顯露的機會。安祿山的表演引起了玄宗極大的好感,他對這個胖大的家伙如此精于舞蹈而感到詫異。安祿山五載苦修,一朝成為寵臣,因為胡旋舞。而后來的馬嵬兵變,楊貴妃被逼自盡,也是因為胡旋舞。
安祿山的成功,可以說是得益于唐玄宗所創造的當時最豪華的宮廷娛樂圈兒,他感動了宮廷娛樂圈兒的總策劃,而恰恰這個總策劃的另一個職業是皇帝,于是,剩下的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名人軼事素材摘抄【篇5】
___(1903-1997),四川廣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___的父親鄧文明是個精力充沛、樂觀向上,喜歡社交的人。鄧文明樂于同人交往,在調解地方爭端時處事公道。在家里,他嚴格而又謙和。他對孩子們的訓誡是嚴厲的,但當孩子們犯錯誤時,他仍愿意傾聽他們的陳述。___似乎繼承了他父親的性格--自信、有抱負、處事果斷。
在___還年幼的時候,父親就把他送到一個老式私塾接受教育。兩年以后,___七歲時,轉到一所新式小學就讀。他從早期起就學習了現代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和地理,并且學的是白話文,而不是過去一直使用的文言文。___兒時是個活潑、聰明的孩子,喜歡和同學們玩游戲,而且學東西非常快。他讀書只朗讀三遍便能夠記住并背誦出來。他也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即使有些事情是違反傳統道德的,做了會受到懲罰,他還是無所畏懼,照樣去做。
___8歲時,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個和他很要好的同學因為妹妹生病又無錢看醫生而急得哭了起來。第二天一早,___一走進教室,就立刻跑到那位同學身邊,悄悄塞給他5塊銀元。這5塊銀元是___從父親的錢箱里偷偷拿出來的,在當時這筆錢可以買到500斤谷子,也算是一筆巨款了。
過了好幾天,鄧文明發現錢箱里莫名奇妙地少了5塊銀元,非常生氣。他把全家人包括傭人都叫來打算徹查此事。父親還沒開口,___很自覺地站了出來,并主動地把一根棍子遞給父親。鄧文明以為兒子拿錢去亂花掉了,一生氣順手接過棍子就把___打了一頓。___一聲沒吭地挨完了打,父親見狀,也漸漸消了氣,并覺得事情很蹊蹺。他把___找來,想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___這才把事情原委詳細地告訴父親,他說:同學的妹妹生了很嚴重的病,他家很窮,沒錢看大夫……還沒等_把話說完,父親就把他擁在懷中,高興地說:兒子,你做得對,父親錯怪你了。我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打你一頓。但是為什么我懲罰你的時候,你不把事情的原委早點告訴我呢?_說:我的行為還是屬于偷竊,您告訴過我,小偷是應當受到懲罰的,所以我應該挨打。父親搖搖頭說:兒子,你能主動幫助別人,而且很誠實,這是對的。但是,遇到了急難的事情而不信任自己的父親,那就不對。你要拿錢幫助同學,應該先跟父親說。_點點頭。父子倆相視而笑。
不久,鄧文明為了讓兒子接受的教育,把他送進廣安城新成立的中學。幾年后,這個有遠大抱負和愛國心的父親把兒子送去法國勤工儉學,從此,___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當你發現孩子犯了錯誤時,你會怎么做呢?你會關心他為什么犯錯嗎?你會追究原因嗎?當你發現錯怪了孩子時,你會向他道歉嗎?一些家長可能會擔心,給孩子道歉那不是會讓自己威信掃地嗎?以后還怎么教育孩子呢?實際上,向孩子道歉是在向孩子表明,你尊重他(她)的情感,還可以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誤,重要的是應當勇于承認錯誤,知錯就改。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鄧父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既表揚了兒子,也指出了兒子的不足之處,同時還作了自我檢討,給兒子作出了一個表率。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榜樣力量是異常巨大的。
當然,父母彌補自己過失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擁抱一下孩子,或者與孩子推心置腹地談一談等等。這時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是很優秀,很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