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入伏是哪一天
2023年三伏天的第一天是7月11日,到7月20日三伏天的初伏結束,初伏10天。2023年入伏是哪一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3年入伏是哪一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入伏是哪一天
2023年入伏從7月11日開始,8月20日出伏,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2023入伏時間表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入伏要做的事情
躲伏
古書《后漢書》中注引《漢霄舊儀》說:“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門,不干它事”。這個閉門不干其它的事,意思就是要告訴大家要躲伏,進入三伏天,氣溫高,人流汗比較多,非常的容易中暑,所以要記得躲伏。
躲伏的方法頗為簡單,就是在陰涼的地方休息,不要過度的勞累,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可不要對著空調吹,雖然躲伏是成功了,但是很容易頭疼頭暈。
伏補
“夏補三伏,冬補三九”,進入伏天,要注意進補,至于怎么補,南北方都不太一樣,比如北方,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意思就是進入伏天要吃餃子進補,到了南方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這個就變成了頭伏鴨子,二伏雞,指的是頭伏要吃鴨子。
所以按照南北方的習俗來看,北方人更愛吃面食一些,南方人則是吃肉,所以入伏以后,我們不妨按照自己所處的地方,入風隨俗,北方就吃餃子,南方就吃鴨子,倒是顯得頗為合適。
扶陽
入伏以后,不要看著天氣比較熱,就覺得陽氣很旺盛,老人說要”扶陽”,它是有道理的,夏天陽氣散于表,內在是虛的,再加上本身天氣比較的炎熱,人體流汗也比較多,這無疑也會導致,營養的流失。
“扶陽”的方法,其實也比較的簡單,就是通過飲食來改變結構,比如多吃一些適合進補的食物,剛才我們提到的伏補要吃雞,其實也是比較吻合這一點的。
2023年三伏天從什么時候開始至結束
2023年三伏天是從7月11日開始到8月20日結束。共40天。初伏和末伏之間的時間都是中伏,一般來說,三伏中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這一時節,全國多地都會開啟蒸烤模式,公眾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三伏天簡介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之所以最熱,是因為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加上平均風速較小,雷雨之前氣壓較低,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三伏天是按農歷計算,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入伏后晝夜溫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所以活動量不要太大;要注意夏季衛生,避免夏季傳染病;伏天是食物霉變高發期,要注意食物保質、保鮮。出時,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