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幾月幾號入伏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入伏的依據。2023年幾月幾號入伏?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3年幾月幾號入伏,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幾月幾號入伏
2023年入伏時間:7月11日,星期二。2023年出伏時間是8月20日。入伏時間: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初伏的第一天,初伏固定為10天。出伏時間:立秋首庚為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進入末伏,末伏固定為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有可能是10天,一般為20天,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入伏的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入伏習俗
1、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伏日大家食欲不振,餃子可以健脾開胃。而且餃子像元寶,“伏”與“福”同音,所以頭伏吃餃子,有“元寶藏福”的寓意。
頭伏吃粽子也是民間習俗,入伏這天吃粽子,有祈福的寓意,希望可以平安度過夏天,度過暑熱。
2、頭伏蘿卜二伏菜。
一般情況下,北方人民冬天儲備的食材基本都是蘿卜和白菜,冬天的時候沒什么吃的,一個冬天幾乎總和這兩樣蔬菜見面。
因此,種植蘿卜和白菜的任務就很重要,種植的時間就要把控好。頭伏蘿卜就是頭伏這個時節就要種蘿卜了,二伏菜就是二伏的時候就要種白菜了。
3、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
民間還有三伏天還應該吃羊肉,“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的說法。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應該冬天吃羊肉,其實夏天吃羊肉才講究。
徐州人對吃伏羊的鐘愛莫過本地民謠歌曲:六月六接女孩,新麥餅羊湯。本地人覺得此方法能“以熱治熱、出汗身體排毒”。
4、伏日吃面
伏日吃面,這個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開始了。伏天除了吃湯面,還可以吃水面,所謂的水面,就是將煮好的面條撈出來放碗里,放上蒜泥汁子,可以增加食欲。唐朝科學家蘇恭說,涼面能解燥熱,止瀉,實腸子。
5、頭伏吃餛飩
上海市一直有“頭伏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習慣,在炎熱的夏天里,來一碗加番茄醬、少量生抽和醋調料的冷小餛飩來拌食,冰冷悠閑的另外也讓人胃口暴增。
小餛飩,古代人稱其形“如同雞卵,頗似乾坤雜亂之象”,而“小餛飩”又與“雜亂”楷音。盤古開天,雜亂初分,吃完小餛飩必得聰慧。
入伏出伏時間計算
“入伏”確立的依據——“夏至三庚數頭伏”
所謂“干支紀日法”,就是指用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錄日序的方法。具體來說,“干支紀日法”就是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60天為一周,循環記錄。
入伏禁忌有哪些
少吃冷飲
天氣炎熱,暑期逼人,這時候來上一口大大的冷飲,無疑是最美好的事情了,若是經常吃冷飲,心理上得到了滿足,但是苦了身體,冷飲會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這樣長期下去會得胃穿孔或者胃潰瘍,苦不堪言啊。
吹干頭發再睡覺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夏天天氣這么熱,把頭發擦干之后很快頭發就可以自己干掉。其實晚上睡覺時面部神經處于最松弛、抵抗力最低的時候,如果受到濕發的冷刺激,很容易影響耳后的面神經,導致局部痙攣,從而誘發面癱現象,并且早上起來頭發會臭臭的喲!愛美的仙女們吹干頭發再睡吧!
不要沖涼水澡
由于冷水的刺激,皮膚血管立即收縮,血循環阻力加大,心肺負擔加重,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體潛在細菌和病毒會乘虛而入,從而引起疾病。嬰幼兒、老年人、經期或孕期女性更要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