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養生注意事項
末伏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一年中最難熬的三伏天正式拉開帷幕,那么大家了解“三伏天”多少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末伏養生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末伏養生注意事項
1、“防”:
家里的老人,每年到立秋都喜歡貼秋膘,正如““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的說法一樣,當天要大魚大肉,補虛補血。然而現代生活變好了,罹患高血壓、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越來越多,反而應該注意預防。
在立秋的飲食上,建議大家以清淡食物為主,各種食物的總含量不宜超標,尤其是肉類。根據《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標準》:每天吃禽畜肉和水產品的量都應在40--75g的范圍內,烹飪方式上盡量選擇蒸、煮、燉的方式,既能保證營養不流失,還不會產生致癌物。
2、“收”
傳統中醫上認為,應對秋老虎要遵循“燥則潤之、注意養收”之原則,特別要注意肺臟的調理。肺臟和其他臟器不一樣,它主要負責氣體之間的交換,因較為脆弱,長期受到寒氣刺激,便容易造成經常咳嗽、痰液多、鼻子干燥、皮膚缺水等情況。
這個時候收斂肺氣外泄,可適量吃些百合、銀耳、糯米、芝麻、核桃,煮粥、熬湯都是藥食同源的食材。同時,注意每天進行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最大程度提高心肺功能,減少細菌、病原體入侵。
3、“藏”
最后一點需要大家藏好,這里指的是注意保護腰、關節、腸胃等部位。進入立秋后,雖然是秋季的起點,但依舊要面臨酷熱天氣,尤其喜歡吃冰鎮食物的人,除了過足嘴癮以外,長時間進食會讓胃腸痙攣,使血管擴張,胃腸缺血收縮,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從而誘發腹瀉、腹脹、嘔吐等不適。
中老年人還要特別藏好關節、腰部,一旦早晚受到風寒入侵,還會導致關節疼痛、腰酸背痛,甚至增加慢性炎癥的發生概率。
初伏中伏末伏哪個最熱:中伏最熱
俗話說熱在中伏,2023年中伏從7月11日開始,總共10天。在這個三伏的40天里,一般來說,中伏的20天是最熱的時候。中伏最突出的特點是“熱”,而且是“濕熱”,“桑拿”天氣讓人難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個大蒸籠。
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三伏天注意6個飲食禁忌
1、三伏天飲食應注意祛除濕氣
三伏天的時候,天氣悶熱潮濕,人體很容易被濕氣侵蝕。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飲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濕氣。那么在日常生活當中,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濕氣呢?其實,我們常見的可以幫助身體排濕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紅豆、綠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排濕食物。
2、三伏天飲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時候,吃一些甜品,點一杯飲料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話,是會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飲食應注意避開冰冷食物
因為三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天氣很炎熱,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冰凍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腸道之外,還容易誘發一系列的腸胃疾病,更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大家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特別是冰淇淋、冰鎮碳酸飲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飲食應以開胃為主
在夏日的高溫天氣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沒有食欲,吃不下飯。只是,如果三伏天飲食量太少,身體熱量補充太少的話,是很容易導致中暑的。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定要注意開胃。而在夏季,能夠開胃的蔬菜選擇還是比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話梅等小食。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選擇山藥、蓮藕、木耳等益氣養陰的食物來食用。
5、三伏天飲食應多食甘涼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時候,人們又喜歡吃冷食,喝冷飲,造成身體濕氣寒氣入體,從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減弱。而這個時候,想要調理身體的話,就應該多食一些甘涼的食物,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調理身體,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熱。
6、三伏天飲食應注意補氣去火
三伏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炎熱之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火氣。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的上火癥狀。這些上火的癥狀除了身體上的之外,還有情緒上的。所以說,三伏天的時候,飲食一定要注意補氣去火。那么補氣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實,苦瓜、西紅柿、牛奶、鴨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補氣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適當的選擇。
三伏天吃什么最好
三伏天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可以起到清熱解熱、祛暑以及消除疲勞的作用,大暑的時候要適當的多吃一些苦瓜、苦蕎麥以及苦菜等苦味的食物,不只是讓濕熱之邪離我們遠遠的,還可以起到中暑的預防作用,所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這時還要適當的多吃一些具有清熱解暑以及健脾利濕作用的食物,如綠豆湯,這是我國民間很傳統的一種解暑的食物,但是對于脾胃虛寒以及體質虛弱的人要注意少吃,另外荷葉、蓮子、西瓜以及冬瓜等也有著清熱解暑的作用,薏仁與扁豆則可以起到健脾的功效,是脾虛患者的一個良好選擇。
另外益氣養陰作用的食物也是不能少的,大暑天氣是非常熱的,會有比較多的汗漬流出來,容易耗氣傷陰,這個時候往往是無病三分虛,所以說除了補充足夠的水分以外,還要適當的多吃一些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食物,從而達到增強體質,如海參、木耳、山藥、牛奶、大棗、蓮藕、雞蛋、蜂蜜、豆漿、菊花粥或者是百合粥等。
出伏就是秋天了嗎
出伏不是秋天。它是指秋天快要來了。出伏就是指出了伏天,三伏天結束,而三伏天結束,并不是說已經到了秋天,而是從氣象意義上來說是秋天快要來臨,時間馬上就要進入秋天。
秋天,是四季之一,在我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進入秋季,就意味著天氣轉涼、降雨減少、濕度下降,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盛走向蕭條,秋季從天文上來說是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逐漸向南移,秋分之后就會越過赤道,進入南半球,太陽高度角逐漸變低,白天開始變短,夜晚開始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