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弘揚科學家精神
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為何要弘揚科學家精神,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為何要弘揚科學家精神
一是從整個社會環境來看,一些人價值導向出現了偏差,對成功的定義變得功利甚至扭曲,其標準越來越傾向于賺錢多少和曝光率高低;
二是從科技界內部來看,科學家精神受到了一定侵蝕。
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時有曝光,一些論文集中撤稿事件更是令人震驚。文藝界最突出的問題是“浮躁”,科學界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這些行為不僅嚴重侵蝕了科學家精神,也極大傷害了中國科學界的公信力。尤其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勢下,我們更應該清醒看到,我國的科技創新還存在很多痛點,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日益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什么是科學家精神?
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屠呦呦,再到黃大年、南仁東……一長串耳熟能詳的名字,雖然年代不同,研究領域不同,但他們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忘我奮斗的感人事跡,凝聚成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共有的寶貴精神品質——科學家精神。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科學強國的奮斗史。
科學家精神,首先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愛國是科學家精神的首要因素,也是科學家精神中最需要大力弘揚、大書特書的精神。《左傳》云:“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資”,而最高的“德”就是對祖國最深沉的愛。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前赴后繼,用自己的言行和科研成果,詮釋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科學家精神,還包括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科技工作者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決心,要努力在更多領域實現由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要在獨創獨有上下大功夫,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同時,科技創新必須是在唯實求真基礎上的創新,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躁。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回憶自己跟隨老一輩科學家突破兩彈一星的激情歲月時說:“我至今記得科研樓走廊里‘三老’和‘四嚴’的標語——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嚴格、嚴肅、嚴謹、嚴密。”“三老”“四嚴”說到底就是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精神,這永遠是科學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此外,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都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內涵。
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意義
1、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是求實精神——科學研究的支點。求實精神就是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實事求是精神。科學的特點是實事求是,依靠人的感官經驗和科學儀器的驗證,采取實踐、認識、再實踐的方法。不斷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科學的求實精神要求科學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排除主觀性。堅持客觀性,以唯實的思維法則進行科學探索。
2、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是科學活動的精神支柱。理性精神首先強調的基本信條是相信自然界有秩序,并認為人類可以認識自然界秩序。這是科學存在的前提。其次,科學理論的構建也應符合理性規則,概念、原理和經驗事實必須合乎邏輯地組織在一起。所以理性精神既是科學家必須遵守的價值規范,也是他們在科學活動中的精神支柱,“承認理性之至高無上的威力是科學社會組織的一個中心精神價值”。
3、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是批判精神在科學內部表現為不迷信、不盲從的反權威主義。科學家應該堅信自己的判斷,它是一種“個人主義”:科學的發展永無止境,沒有終極真理。人對世界的認識,由于其智力活動的局限性和科學認識的階段性,永遠不可能窮盡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絕對與相對的統一體。因此科學要獲得進步.必然要對以往的理論學說、觀念持以批判的懷疑。因此科學的懷疑就成為科學研究的起點。
4、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是創新精神——科學精神的本質和靈魂。創新精神既是由人類的本質特征決定的,也是科學體制的規范原則,而且還是現代社會對科學事業的必然要求。創新是科學的生命所在,科學發現與物質生產不同,物質生產可以成批地復制,而在科學研究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對科學家獨創性的承認與尊重是科學體制首要的功能表現。
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
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科研作風和學風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需要全社會立即行動起來,查錯糾偏,厚植基礎,形成合力。
在科研領域,要倡導學術民主,堅守誠信底線,反對浮夸浮躁、投機取巧,反對“圈子文化”,著力構建健康的科研生態。
在政府層面,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正確發揮評價引導作用,大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切實為科研人員提供有力保障,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在社會層面,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講好科學家故事,隆重表彰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和國家脊梁,在全社會營造尊崇科學和科學家的輿論氛圍,以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引導更多青少年從小熱愛科學,志存高遠,長大投身祖國科技事業,真正肩負起未來建設者的重任。
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的方法
要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不斷提高科學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科技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是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的要求之一。
青少年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創造美好人生,要注重實踐,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關心身邊的科技事物,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