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后這些飲食衛生要注意!
暴雨洪災后,我們要謹記以下幾條: 保持飲用水衛生安全,不喝被洪水污染的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暴雨過后這些飲食衛生要注意!,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暴雨過后這些飲食衛生要注意!
暴雨過后,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以下是一些建議:
飲用水:由于暴雨可能導致供水系統受損或水源受到污染,建議在使用自來水前進行煮沸消毒,或者使用經過凈化的瓶裝水。
食物儲存:檢查冰箱和食品儲存區域是否有受潮或進水的食物,如果有,請將其丟棄,以免引發食物中毒。
食材選擇:購買食材時要選擇完好無損、新鮮的食品,并避免購買受水浸泡或變質的食品。
食物處理:在烹飪前,要徹底清洗蔬菜和水果,并確保手部衛生。對于肉類和海鮮等易腐食品,要確保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或未熟的食物。
餐具清潔:使用洗滌劑和熱水對餐具進行徹底清洗,并確保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外出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請選擇信譽好、環境清潔的餐廳,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品或未經烹飪的海鮮。
密切關注健康狀況:如果出現食物中毒的癥狀,如腹瀉、嘔吐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相關情況。
暴雨后的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哪些事項?
暴雨后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以下幾項內容:
一、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盡量喝瓶裝水、桶裝水以及開水;食物要煮熟后再食用,不吃腐敗變質或被雨水浸泡過的食物,餐具需清潔消毒后再使用。
二、注意環境衛生,避免隨地扔垃圾或者大小便。室內進行徹底清理,排除積水,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保持居住環境干凈整潔。
三、注意預防腸道和蟲媒傳染病,可以在室內安裝紗窗、蚊帳等防蚊蟲設施。蚊、蠅、鼠等病媒生物異常變多的情況下,需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單位報告。
四、勤洗手,不共用生活用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五、如暴雨后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皮疹等癥狀,應盡快就醫,防止傳染病暴發流行。
暴雨的安全應對措施
1、及時了解天氣預報,關注汛情預警信息。
2、發布汛情預警時,建議調整出行計劃,盡量減少外出,避免進入山區、河道行洪區及低洼地帶等危險區域。
3、居住在危舊平房、低洼院落、地下室、山前平原區,可因地制宜采取門口放置擋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準備沙袋等預防措施,提前做好暴雨防范準備;居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地區,請提前熟知預警信號、轉移路線、避險場所。遇有險情時,要聽從相關部門的轉移安排,及時、有序撤離。危險未解除,切不可回原危險住地。
4、注意雨天出行安全。外出時遇到暴雨,請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標志,避開排水井、溝渠,就近尋找安全避險場所;如需要雨天駕車出行,請及時了解路況,注意下凹式立交橋、下沉路、涵洞等警戒標識,提前繞開積水路段;若已行駛在積水路段,請打開車窗,聽從交警、市政、排水等部門的指揮疏導,切不可強行通過;若車輛在積水中熄火,要迅速判斷形勢,及時撤離積水區域。當道路積水導致交通擁堵時,請您讓出應急救援車道,主動避讓搶險救援車輛。騎車人員在遇到道路積水時,應下車推行,注意觀察,繞開有水流漩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窨井、深坑。
5、不要在雨天進入山區溝谷旅游。在山區旅游遇到暴雨、洪水時,要盡快出山或到安全地區躲避。請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災害。如在山區遇雨,要隨時注意場地周圍的異常變化和可以選擇的退路,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應迅速向山坡、高地轉移,選擇就近的安全線路沿山坡橫向跑開,切忌順坡向下或沿山谷出口向下游跑,不要輕易游水轉移。
6、雷電大風天氣,要注意遠離臨街燈箱、線桿、廣告牌匾和其它高空構筑物。
暴雨的降水量是多少毫米?降水量是怎么計算的?
1、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2、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3、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4、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5、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6、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7、小雪:12小時內降雪量小于1.0cm(折合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時內降雪量小于2.5cm的降雪過程。
8、中雪:12小時內降雪量1.0-3.0cm或24小時內降雪量2.5-5.0cm或積雪深度達3cm的降雪過程。
什么是暴雨預警信號?
暴雨預警信號是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監測在暴雨到來之前做出的預警信號,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在中國大陸,紅色暴雨預警信號為最高級,表示在剛過去的3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分三級(黃色,紅色,黑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最高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只有暴雨警告信號。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預警信號發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預警信號發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的有關工作。
發布暴雨預警信號有助于提高預警能力,減少人們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等。
發布機構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預警信號發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預警信號發布、解除與傳播的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的有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