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立秋不意味著入秋
8月8日,我們正式迎來“立秋”節氣,這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是天氣由夏轉涼的過渡性季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今日立秋!立秋不意味著入秋,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今日立秋!立秋不意味著入秋
雖然進入了立秋節氣,但是離氣象意義上的秋天還有很遠的距離。在氣象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初始日期作為秋季的開始。
河北省近三十年來氣象統計資料顯示,石家莊入秋的平均時間大概在9月中旬。而三十年來,僅僅有兩年在8月份入過秋,分別為1996年(8月21日)和2003年(8月29日)。三十年來入秋最晚的一年為1998年(10月4日)入秋,為三十年來僅有的一次到十月份入秋,其他年份均在9月入秋。因此,雖然立秋了,但是離秋天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立秋就是進入秋天了嗎?
從傳統意義上講,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算是秋天了。
從氣候上來講,多地還沒有達到入秋標準,還不是秋天。
依據天象變化劃分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從季節上來說,進入到立秋之后就到秋天了。此時,夏季氣候還未被秋季氣候所取代,因此,日常生活中還是一派暑熱景象,天氣還是比較炎熱,要再過一段時間才會進入到秋高氣爽的天氣里。
《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立秋后,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季節轉換,反映了氣候、物候等多方面變化規律。
依據氣溫變化劃分
現在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采用的是近代學者的“候平均氣溫”劃分,按候平均氣溫法,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介于10℃—22℃之間算入秋。近代學者結合物候現象與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分季標準,以候平均溫度(連續5天氣溫的平均)穩定降到10℃以下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據此,候平均溫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作為秋季開始。這是近代從氣溫變化角度來劃分四季的方法。
立秋的寓意和象征
立秋的寓意是秋季的開始,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立秋象征著豐收和希望,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下沉從而開始從繁茂生長趨向成熟。
特點:氣溫逐漸下降,天氣逐漸變涼,以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在這一節氣中,雨水、風暴和濕度等趨于下降或減少,而涼風、白露和寒蟬則是常見的物候現象。
立秋的別稱和雅稱
立秋的別稱和雅稱有,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蘭秋、正秋、中秋、桂秋、秋高、晚秋、涼秋、暮秋、秋末、殘秋、素秋、窮秋、金天、商秋、西陸、白藏、爽節、請求、高秋、霜天等。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于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
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個節氣才出暑,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
立秋的風俗有哪些?
貼秋膘:
由于夏天天熱難免會影響人的食欲,所以會瘦下來。瘦了當然就要補了,人們會選在立秋這一天吃美味佳肴,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吃肉(燉的、烤的、燒的、煮的、鹵的等各種做法的肉)意在象征著“以肉補膘”,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咬秋:
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大家認為這樣既可以預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這就是“咬秋”。
喝立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秋社: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每逢立秋,人們會在這天“煮灶粥”“做灶”來祭祀神仙,表示感謝。
吃秋桃子:
在有些地區立秋日當天每人都要吃一個桃子,把桃核留下來,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燒為灰燼,這樣象征著來年無災無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