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出伏時間是什么時候
末伏是指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至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前一天這時段,共10天。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稱秋老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出伏時間是什么時候(8月19日),希望大家喜歡!
2023出伏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3年8月10日是末伏第一天,農歷六月廿四,星期四
2023年8月11日是末伏第二天,農歷六月廿五,星期五
2023年8月12日是末伏第三天,農歷六月廿六,星期六
2023年8月13日是末伏第四天,農歷六月廿七,星期日
2023年8月14日是末伏第五天,農歷六月廿八,星期一
2023年8月15日是末伏第六天,農歷六月廿九,星期二
2023年8月16日是末伏第七天,農歷七月初一,星期三
2023年8月17日是末伏第八天,農歷七月初二,星期四
2023年8月18日是末伏第九天,農歷七月初三,星期五
2023年8月19日是末伏第十天,農歷七月初四,星期六
三伏天末伏養生常識
1、規律生活:按時就餐,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肥甘厚味,可以多吃些富含葉酸的綠葉菜以及豆類、燕麥等。
2、保證睡眠:最好午睡一會兒,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30分鐘即可。
3、少吃生冷:雖然仍在伏天,但是要逐漸減少吃涼的食物,保護胃腸的同時也在保護血管。
末伏如何養生
末伏的到來意味著炎熱三伏天將要過去,但天氣仍是炎熱,這個時候要注意調整飲食,飲食以清暑熱、健脾利濕為主。那么末伏如何養生?一起來看看。
1、由于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2、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3、立秋過后,天氣依舊悶熱難耐,這種前提下,可以選擇空調、電扇、鋪涼席等方式適當解暑降溫,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5℃至26℃為宜,更不可對著直吹,也不要頻繁一進一出空調房,減少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
4、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5、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
末伏應該吃什么
雖然末伏已有了秋天隱隱約約的味道,但此時的你,陰氣內伏,暑毒外蒸,脾胃之火熊熊燃燒。最好的妙招就是制作兩款口味醇厚、香而不膩、回味綿柔,更有清熱祛火、健脾養胃、滋怡人心的靚湯。
末伏吃鴨肉滋陰養胃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鴨肉還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
末伏吃黃瓜健脾開胃
推薦理由:暑熱天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濕,暑濕侵入人體后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大量出汗后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末伏吃綠豆粥消暑解渴
推薦理由:綠豆粥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粥。綠豆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于涼性藥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過量飲用,會出現腹痛腹瀉,陰虛者也不宜大量飲用,否則會致虛火旺盛而出現口角糜爛、牙齦腫痛等癥狀。
末伏吃酸梅湯生津止渴
推薦理由: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保健強身,是暑熱天里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末伏吃木耳潤肺提神
推薦理由:白木耳又稱銀耳,是“菌中之冠”,有滋陰補腎、潤肺生津、強心健腦、提神補氣等功效。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欲之效。含鐵量豐富,是豬肝的5倍,能養血駐顏烏發,防治缺鐵性貧血;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
末伏吃鯉魚祛濕消腫
推薦理由:眼下的鯉魚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最鮮美,吃起來有種香甜的感覺。溫熱潮濕的.季節,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末伏吃西瓜利尿解暑
推薦理由: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熱。
末伏吃西紅柿增強免疫力
推薦理由:西紅柿富含抗氧化劑番茄紅素,每天攝入15毫克番茄紅素可將曬傷的危險系數下降40%。番茄紅素還可增強免疫力,改善皮膚老化及老年斑;還能抑制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及內皮組織癌細胞的生長,血清中含較高量番茄紅素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幾率較低。
三伏天日期如何確定?為何有30天和40天之分?
按照傳統的歷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也就是說,夏至節氣過后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庚日”是根據十天干十二地支計算的,每10天一個庚日。
今年(2023年)夏至節氣的時間是6月21日,當天是庚戌日,因此,再往后數2個庚日,就是入伏時間了。夏至當天是第一個庚日,往后數10天,第二個庚日是7月1日(庚申日),再往后數10天,第三個庚日是7月11日(庚午日)。因此,2023年7月11日這天就是入伏。
頭伏的時間是10天,末伏的時間也是10天,這是固定的,但是中伏的時間有10天和20天之分,這也就導致了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之分。
至于如何區分?需要看立秋的時間,頭伏的時間是“夏至三庚便數伏”,末伏的時間是立秋后第1個庚日就是末伏,因此,頭伏和末伏都有具體的時間,這就需要查看夏至和立秋之間的“庚日”,如果兩者之間包含了4個庚日,那么當年中伏就是10天,如果兩者之間包含了5個庚日,那么當年中伏就是20天。
查詢今年(2023年)夏至和立秋之間的庚日,一共是5個庚日,因此,可以判斷今年的中伏是20天,而整個三伏天也就是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