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初中
感動中國推選人物須具備以特點。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初中精選篇1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中國核動力事業能夠從無到有、由弱變強,中華民族能夠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離不開一大批像彭士祿院士這樣忠于黨、忠于人民、熱愛祖國、熱愛科技事業的科學家。
回望歷史,他們為了國家富強,選擇上草原、進沙漠、蹲山溝、踏海浪,逆風而行,奔波于祖國大地,與炎炎烈日、凜冽風沙做伴,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望歷史,他們為了理想信念,選擇隱姓埋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把生命置于危險之中,把國家置于安全之地。
歷史是的老師。全黨目前正集中開展學習教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科技部明確提出,緊抓三個結合點,把學習領會黨領導我國科技事業創造輝煌成就的歷程、我國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寶貴經驗和科技界創造的偉大精神融入學可謂正當其時、針對性強、十分必要,必將為科技創新事業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深切緬懷彭士祿院士,就要把他與祖國同行、與科學共進的科學家精神匯入到中國力量、中國夢想中,讓我們在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初中精選篇2
3月22日,河北省阜平縣馬蘭村飄起雪花,灰蒙蒙的天,一如村民們悲傷的心情。
大伙兒不能相信,他們摯愛的鄧小嵐老師就這么突然地走了!
3月19日下午,馬蘭小樂隊創建人鄧小嵐,在村里籌備馬蘭音樂節時,突發腦血栓,搶救無效,于21日深夜在北京去世,生命定格在79歲。
在鐵貫山腳下的月亮舞臺,馬蘭村黨支部書記孫志勝看著眼前一切,恍如隔世。鄧老師和孩子們在臺上歡快唱歌的一幕幕,在腦子里不停閃現。他掩面而泣:“鄧老師把所有牽掛和關愛留給了馬蘭,她永遠是我們最親的親人!”
鄧小嵐是原晉察冀日報社社長鄧拓之女,戰火紛飛的年代,鄧小嵐被寄養在馬蘭村附近一戶村民家中整整3年。對她來說,馬蘭村是她的第二故鄉,在生前最后18年里,她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這個小山村,去年剛剛建成的月亮舞臺是最好的見證。
早在清明節,馬蘭小學20多名小學生參加烈士掃墓活動。活動結束后,鄧小嵐想跟孩子們一起唱支歌。然而,只有一兩個孩子會唱歌,還都跑調……
“沒有音樂的童年是蒼白的,我想讓他們的童年變成彩色的。”退休后,鄧小嵐扎根馬蘭,建起“音樂教室”、組建“馬蘭小樂隊”。從此,一雙雙小手彈奏著樂器,讓世界名曲回蕩在大山深處。
為了讓孩子們能有表演機會,鄧小嵐在鐵貫山下、胭脂河畔建起月亮舞臺。就在月亮舞臺接近竣工的時候,馬蘭的歌聲,從山林間的小小舞臺,傳向更遠的地方——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現場。
今年2月,以“馬蘭小樂隊”為前身,44名阜平山里娃組成的“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兩度登臺,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唱響《奧林匹克頌詞》,用質樸的歌聲感動了世界。
“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成員、8歲的張艷琪聽到鄧老師去世的消息后泣不成聲。她說:“跟鄧老師學唱歌的日子特別開心,能當鄧老師的學生我感到很自豪,我會永遠記著鄧老師。”
合唱團的學生家長自發在網上進行追思和吊唁,用自己的方式懷念鄧老師。
張艷琪的父親張秀廣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以后的路上,我們再也看不到那位騎著電車,為孩子們成長跑上跑下的老人了,我們要感謝她老人家付出的一切,鄧老師一路走好。”
3月22日,馬蘭村村民席金海從手機上看到了鄧小嵐去世的消息。“這心里可難受哩。我的三個姑娘都跟著鄧老師學過音樂,山里孩子不一定成為音樂家,但音樂能讓孩子們開眼。”
席金海的小女兒席慶茹是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成員之一,一直跟著鄧小嵐學習音樂。從電子琴到小提琴,給份樂譜,席慶茹都能拉一段。“后來我發現,孩子要是愛好這個東西,就不會影響學習。”席金海說,更重要的是,他發現有了音樂做伴兒,小孩子似乎更快樂。
這些年,鄧小嵐的付出與堅持,馬蘭村每一個人都看在眼里。
18年來,她每個月兩次來馬蘭,風雨無阻,來回奔波2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五周。
慢慢地,音樂的種子在小山村里生根發芽,馬蘭村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女孩用白粉筆在課桌上畫出鋼琴鍵,比著指頭練習;山村的小路上,男孩子背著吉他結伴而行……
最動人的是,大人們在地里勞作,孩子們在一旁練琴。一個彎著腰,一個低著頭;一個在播種,另一個也在“播種”。
發起“馬蘭兒童音樂節”,為山里娃打造三層“音樂城堡”,鄧小嵐為馬蘭村輔導過的200多名學生,很多已經上高中、讀大學,其中有10余人在大學里讀藝術專業或畢業后從事藝術教育。
馬蘭小學校長陳業田回憶說:“鄧老師來一次住十天半個月,每天下午到學校上課。小學下午都是社團課,喜歡音樂的孩子就去找她學,周六日去她的住處學。”
陳業田說,學校下午的社團課無非就是學校大合唱,自備的樂器也大多是小鼓、鑼,“但鄧老師帶來的不一樣,是長笛、豎笛、手風琴、小提琴、吉他等樂器。鄧老師每次都說,一個孩子的童年哪能沒有音樂”。
“音樂讓孩子們體會到美好,他們變得更樂觀、更自信了。”阜平縣城南莊夏莊學區中心校校長劉凱是“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帶隊老師,他經常和鄧小嵐一起帶孩子們排練。說起鄧老師,他幾度哽咽:“過年鄧老師還和我們一起包餃子呢,總覺得這事兒不是真的。”
這兩天,劉凱不時拿出手機,翻看照片,里面記錄著他和孩子們與鄧小嵐老師一起生活、一起排練的點點滴滴。他感傷地說:“鄧老師為馬蘭村付出了太多,鄧老師走了,但‘馬蘭花’不會凋謝,我們要把鄧老師的愛延續下去。”
“如果有一天,你來到美麗的馬蘭,別忘記唱一首心中的歌謠,讓孩子們知道,愛在人間……”
鄧老師走了,歌聲卻永遠留在了村里,留在了人們心中。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初中精選篇3
在最近幾年里,發生了太多太多,每一個平凡的動作中包含的是一種心靈的偉大。每一個中國人凝聚了前所未有的磅礴的力量。也許,《感動中國》正是最好的詮釋。
十三農民兄弟——他們與解放軍一起,奔忙在雪災地震前線,用自己的雙手去幫助素不相識的人,用純樸、善良、倔強的行為,充分地詮釋了“勇為”。他們極為普通,但濃濃的情誼中的偉大絕不普通!
李桂林、陸建芬——他們扎根懸崖教書19年,19個日日夜夜,他們堅持著自己的事業,在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照亮著孩子們。寒冷、清貧、操勞沒有阻止他們的腳步,而是讓他們更有力量去撐起教育事業,為孩子們撐起希望的藍天!
武文斌——他過度勞累犧牲在救災一線,年輕的生命也許就是在那時閃出最耀眼的一束光。他身上的迷彩服,就是他的責任與動力!
李隆——他堅守崗位,不離不棄,用自己的身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用50%的死去換他人50%的希望,他用生命激活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
經大忠——一句“讓孩子先走”體現的是一種領導的責任與義務,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一顆責任心凸顯共產黨人的本色!
金晶——她用自己弱小的身軀與西藏地區獨立勢力抗爭,保護了奧運火炬,用自己頑強的精神毅力捍衛了奧運精神,用那甜蜜的微笑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尊嚴!
韓惠民——普通的下崗工人,用最樸素的方式,解答了最深奧的愛,34年,用心連接起兩個家庭白發取代了青絲,但最美的真情永遠沒有變!
張藝謀奧運一團一隊——長卷舒展,活字跳躍;圣火激蕩,情感噴放。在奧運開幕式的背后,凝聚的是汗水與心血,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讓全世界人看到中國的歷史文化,讓他們看到中國人五千年文明精神!
“神七”航天員——他們的一小步為中國邁出了一大步,“神七”是中國航天事業新的里程碑,中國人的足跡永遠地留在深邃的星空,在蔚藍色的地球外,還有我們中國人!
吉吉——堅定的一步步,把中國帶上世界的最高一峰,在寒冷的白雪中,燃一燒著勝利之火。她失去了同伴,但信念會讓她飛得更高!
中國人——悲傷與喜悅,我們用堅強、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一個一團一結的中國。每個人是那么的平凡,卻又是那么的偉大。生命的長短誠然可貴,但更珍貴的是一種精神力量。在08年,每個人的眼眶都被淚水濕一透,因為有太多的感動。中國人凝聚了強大的力量,共同見證了一個個偉大的瞬間。祖國經受了考驗,正是這些,才讓祖國更加輝煌。什么困難,我們十三億人共同攜手走過,什么喜悅,我們十三億人共同分享。不管發生什么事,我們都要對自己說:“我們的祖國是最堅固的后盾!”,中國人用平凡鑄就了偉大,用平凡詮釋著偉大!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初中精選篇4
胡忠、謝曉君這對夫妻帶上年幼的孩子,來到高原教書。每月只有三百元的生活費,他們竟還有如此信念,一直教了好多年。而且他們的女兒非常懂事,在學校里叫媽媽只叫謝老師,原因是怕那些孤兒自卑。難怪頒獎詞這么寫道:“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雪蓮。”
劉偉最讓我敬佩,他幼年貪玩以致于失去雙臂,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生的希望。他努力學習游泳,拿到了殘運會的金牌。可是命運對他很不公平,不僅縛住了他的雙臂,還縛住了他運動的權力。劉偉只能轉練鋼琴,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練到常人用手彈7級的水平。怪不得有人這樣說他:“他用靈魂演奏生命音符!”
恪守孝道的'孟佩杰,也令我感動。她的養母癱瘓在床,從幼年起就開始照顧媽媽,每天奔波在學校與家之間,就這樣過了四千多個日子。她把中國的傳統美德——孝表現得淋漓盡致。
烈火金剛劉金國在大連的石油爆炸時,迅速趕到火災現場,指揮一線消防官兵滅火。國外通常采用等爆炸完畢后在滅火,而劉金國為了保護大連六百萬人民的安全,抱著必死的的心態,下令立即滅火。在這種情況下是有很可能連環爆炸,每走一步,都有生命危險。劉金國舍己為人,與一線消防官兵和火神大戰了15個小時,終于創造了一個零傷亡的完美成績。
還有科學之星朱光亞,肝臟之父吳孟超,綠蔭開發者楊善洲,用羊肉串救助特困生的阿里木,跨越海峽的希望之翼張平宜,最美媽媽吳菊萍,他們的事跡都很讓我感動。
如果我有犧牲小我,追尋大我的精神,有堅強不屈的毅力,有孝順長輩的美德,有舍己為人的品質,有伸出雙手去接墜樓孩子的勇氣,有一生做貢獻的決心,那該有多好啊!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初中精選篇5
一年一期的《感動中國》如約而來,一批各行各業感動國人的故事躍然屏幕,給予我們感動和力量。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明白了要為社會做貢獻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干事創業的根本,身體力行,才能彎腰實踐。不斷學習黨的政策法規、學習業務理論技巧,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練就新能力。
二是堅守基本原則。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嚴守規矩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按規矩辦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終堅持不推諉不扯皮、不攤派不遙控,搞好單位團結,帶好干部隊伍。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尊老愛幼,爭做人人學習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職責。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干部,要敢于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于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他們活著是一面又一面旗幟,倒下是一座又一座豐碑,折射出一個時代中最閃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