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高一
在感動中國的優秀事跡中,我們可以清晰看見那些身形瘦小卻撐起一片藍天的人,那些家貧如洗卻還 是一心助人的人,他們堅韌的性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常讓我們熱淚盈眶。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高一精選篇1
“感動中國”節目被人們譽為“中國人的精神史詩。”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感動都會在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限的力量,強烈的震撼著我的心靈,沖擊著著我的每一根神經,直到感動的淚水潸然而下。就在昨天晚上,我觀看了CCTV1直播的度《感動中國》,看完后,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給人以長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感動之每一位中國乃至全世界。
高淑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兒子從小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滿足兒子學習的渴望,她勸女兒王國光放棄讀書回來為兒子上課。后來又接收了幾位殘疾學生。5位學生,4張桌子,2張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家里響起里讀書聲。在這14年里她一共接收了一百一十幾位殘疾學生。卻未收取一分學費。她用粗糙的手支起了課桌,寬厚的背擋住了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的茁壯成長。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長成參天大樹。張麗莉,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老師,但她卻做出了不普通的事。
5月3日晚,一輛突然失控的客車撞向校門口的學生,在慘劇即將發生的一剎那,站在路旁的一位老師做出了一個選擇,她推開了四位學生。自己卻被壓在車下,永遠的失去了雙腿。他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背后是純正的師德。他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靈,刺激著我的神經。她是如此的偉大,她就是張麗莉。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并不是收取,而是給予、奉獻。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他在大學畢業后。來到了南沙。在20多年來,他先后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向有關部門提供了氣象數據140多萬組。他是一位國民英雄。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浪孤膽守海疆。她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了當代大學生如何選擇人生。我長大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名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軍人。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他是一名中國知識分子,卻做著中國軍人的使命,他是兩彈一星的精神后人。
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而我則愿意成為另一個羅陽。我身處一個優越的環境中我又有什么資格不去好好的學習呢?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父母,更是為了國家,我一定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我相信,在不久以后,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國家英雄。他們沒有什么超強的能力,但他們有一顆堅強、執著的心。他們是那么的普通,但他們卻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感動著中華赤子,相信每位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時使我們走路的腳更結實一分。
就像一年一次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次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力量。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高一精選篇2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后,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崇高的又是具體的;是平凡的又中偉大的。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我們每一個安然入睡的夜晚,在我們每一次盡情歡樂的節日,在我們每一次面臨無情的災難,都有消防戰士、人民警察在徹夜不眠值班值守,在竭盡全力排除萬難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自于他們的無私堅守和拼命付出。
請記住他們以生命赴使命。回顧以往奮戰在洪澇火災現場的消防戰士,有徒手拎走起火煤氣罐保護居民安全的,有被洪水打得上下浮沉仍不放棄救人的,也有犧牲時始終緊摟被救小孩的。此次在涼山火災中犧牲的消防隊員,大多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他們投身火海不猶豫、踏進洪澇不退縮,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座“安全長城”,為人民群眾擋住了兇猛洪水和烈焰大火,真正踐行了“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言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入團誓言。相較之下,我們反觀當下、反省自身,你有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嗎?有竭盡全力投入工作嗎?有不折不扣為民服務嗎?英雄的犧牲令人悲痛,更促使我們認真思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負人民、不負時代、不負青春。
回顧歷史,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身軀和熱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換來了我們的新生活。在當今社會,誰又能說敢忘記先烈,誰又不由衷地去崇敬先烈,而誰,又在用實際行動去效仿先烈,用他們的行動來譜寫新時代華麗而又讓人尊敬的篇章。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高一精選篇3
3月1日夜晚發生在昆明火車站的砍人事件,我為死傷者表示悲痛。我也深思:祖國自古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一直是一個團結、上進的大家庭。而在前天,卻發生了這樣不可饒恕的事情。
但是在悲痛中也有一絲溫暖留在了我的心中。的感動中國的人物中出現了這樣兩個讓我銘刻在心的人。
第一位是黃旭華爺爺。他青年、中年時期都奉獻給了祖國。他三十年沒有回家,直到他父親、二哥去世時也沒能回家看看。他忙了三十年,可誰也不知他忙了些什么,直到今天他才能說出他的工作是什么。后來,他來到父親的墓前說了這樣一句話:父親,對不起,我希望您能像母親一樣諒解我。黃旭華爺爺就是這樣一位無名英雄。
第二個讓我感動的是劉盛蘭爺爺。你們肯定認為他是女的吧?!他的一生都在為別人服務。他自己住的是破房,穿的是破衣。他每天吃的是垃圾桶里撿的爛菜葉。每天去撿水瓶賣,可是這些水瓶在鄉下只賣3分錢,有時還根本賣不出去。他從沒有吃過肉,他把節省下來的錢都捐給了貧困的學生。直到他九十歲高齡時,孩子們湊錢請他吃飯,給他買了生日蛋糕和禮物。劉爺爺說:這是他吃過的最好的飯菜。看到這里,我熱淚眼眶,我哭了……
如今,九十歲高齡的他在敬老院里安度晚年。
這些為人民服務的人,將永遠留在我心中!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高一精選篇4
一抹真情,帶來感動;一份思念,傳遞關懷;一份溫暖,捧出赤誠;一份堅強,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偉大,草根中的感動。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就像一抹陽光透過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間烙上它最深的痕跡。在心頭躍動的,是靈魂的音樂,是生命的音符。
劉偉,一個失去了雙臂但卻充滿了夢想的人。上天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隱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堅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在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然而,與命運的抗爭并沒有到此為止。疾病縛束了他游泳的夢想,卻縛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開始練習用腳彈鋼琴,并最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兩條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著!”劉偉用他的奮斗演繹精彩,用夢想點亮人生。平凡中,他用偉大的精神鑄就不朽,用偉大的感動溫暖人心。用靈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劉偉,是堅強中的感動。
然而如今,這份堅強,這份感動卻在某些人的血脈中漸漸淡化。有人為情所困,只求一死來獲得解脫,有人為生計所擾,為幾萬元錢就輕易放棄生命;有人為病所纏,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命運的無情而憤然離世……經歷不起風雨,永遠也開不出美麗的花,一番磨難后,才會綻放最絢爛的彩虹。
劉偉這個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堅強鑄就不朽的年輕人,正是這些軟弱的,徘徊在生死間的可憐蟲們的榜樣。
愿人人都堅守純真,人人都保有堅強,不管身處何處,堅強總能帶來希望,堅強總能傳遞力量。是感動,消融了心墻,是真情,凝筑了精鋼,愿感動長在,愿真情永駐。愿每一個有夢的人,都能從這份感動里汲取一份力量與希望。
感動中國事跡觀后感高一精選篇5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顧誦芬院士投入航空事業70年,在我國航天事業仍處于“一張白紙”的背景下,直接組織、領導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70載風雨兼程,從青絲到白發,他將畢生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日日行不怕千萬里的不懈追求。廣大青年干部應以榜樣為標桿,學習榜樣事跡,傳承榜樣精神,立志做“請黨放心”的優秀共產黨員。
信念堅定,傳承一片丹心為祖國的愛國情懷,做青春追夢者。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幼年時,從小小的航模開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飛機!”的錚錚誓言,從青蔥年少到意氣風發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項項難題、一次次試驗中,他一直踐行著自己的誓言,無畏前行,如利劍出鞘般執著而無畏,絲毫不顧高速飛行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潛在的墜機風險,毅然親自帶著望遠鏡、照相機,在萬米高空觀察,拍攝飛機的動態,解決了一個個飛機技術難題,在科研一線上奮斗不止。他的眼里有星辰大海的遼闊藍圖,腳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氣和毅力,踐行心中不變的理念,保持著迎難而上、不怕艱辛的沖鋒姿態,為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信念如磐,一脈相承。作為黨員干部要以“蕩胸生層云”的曠達,以“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的赤誠,凝練堅韌的信念支撐,多打打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做到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讓信念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