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偉大事跡介紹
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你了解多少?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袁隆平的偉大事跡介紹,歡迎大家分享。
袁隆平偉大事跡介紹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世界“水稻之父”創(chuàng)造的奇跡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矚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xiàn)狀,于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于發(fā)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jīng)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饑餓和災荒作斗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fā)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tài)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鉆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后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
我們還期待著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為現(xiàn)實,真正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重大貢獻
一、解決了我國14億人口多吃飯問題,并為化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制成功,在中華大地廣泛種植后,1976-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中國創(chuàng)造了以7%的耕地養(yǎng)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奇跡,而這很大部分的貢獻來自于雜交水稻。近年來,超級水稻在我國累計推廣4.14億畝,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多養(yǎng)活7000萬人口,袁隆平功不可沒。
湖南四達資產評估事務所通過210天、對11萬組數(shù)據(jù)的嚴格審查論證,最后舉行資產評估發(fā)布會,評定“袁隆平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為1008.9億元人民幣。袁隆平身價千億!
袁隆平所研究的學科關系到老百姓的最根本的切身利益,他徹底解決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來說,其意義是巨大而深遠的。
1976-2005年,全國累計種植面積達到了3.4億公頃,增產稻谷4.5億多噸,2006年袁隆平院士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17年袁隆平宣布了一項剔除水稻中金屬鎘的新成果。
正是這種雜交水稻技術,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解決了全世界60%人口多吃飯問題。
如今,雜交水稻技術已經(jīng)推廣到全世界,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發(fā)成功后,世界各地的專家都來到我國學習相關培育技術,為緩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雜交雙季水稻現(xiàn)已突破畝產1500公斤大關,超級稻更是達到了926公斤/畝,標志著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繼續(xù)領跑國際
在2016年的一次量產實驗中,經(jīng)專家測得每畝量產832.1公斤,創(chuàng)下了雙季水稻量產的世界吉尼斯紀錄。
袁隆平科研團隊成功解決了雜交水稻從育種到種植、雜交、抗倒伏、抗病蟲害等一系列雜交水稻研發(fā)過程中的難題,為我國糧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1、在國內率先控制水稻雜種優(yōu)勢利用研究
在選育常規(guī)稻過程中,袁隆平發(fā)現(xiàn)了一個優(yōu)良植株,它結出的稻穗比一般的水稻要多很多。于是他開始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雜種優(yōu)勢”,把水稻雜交從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在一次次的實驗中,他失敗了數(shù)千次,后來他又去了云南海南等地研究,終于研發(fā)出了秈型雜交水稻,這種水稻適用性強,抗病性強,產量增加20%以上,每年可以多養(yǎng)活7000萬人。
他在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
2、解決了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中的3大難題
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xiàn)在雜交雙季水稻現(xiàn)已突破畝產1500公斤大關
3、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fā)展戰(zhàn)略,方法上由3系到2系再到1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yōu)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yōu)勢利用,優(yōu)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邁向新臺階。
而海水稻卻可以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植,而且還能達到一定的產量。這樣就能有效利用我國的耕地資源,擴大耕地面積。
四、雜交水稻和海水稻能夠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
2018年,袁隆平研發(fā)成功的海水稻,畝產突破546公斤。在這期間,世界各地的專家都到我國來學習相關培育技術,有效地擴大了中國影響力。
雜交水稻和海水稻的發(fā)明使得我國國際地位得到提升,我國可以用這一專利技術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推廣,幫助其他國家提高水稻產量、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這樣有利于推進我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發(fā)展,并由此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
袁隆平院士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水稻事業(yè),在提高雜交水稻的產量后,他又研究出了讓人們能夠吃著放心的安全水稻。他并不在意自己所獲的榮耀,至今已經(jīng)90多歲高齡的他,依舊穿梭在農田和實驗室。
可以說他的貢獻已經(jīng)超越了雜交水稻,他為國家和民族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袁隆平的“九大精神”
一、深入實際,腳踏實地
已是鮐背之年的袁老依舊在做科研、帶學生,“我?guī)а芯可幸粋€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帶。”袁老年輕的時候是赤腳下田(現(xiàn)在有套鞋,條件好很多),經(jīng)常被蟲子、螞蟥叮咬。袁老為解決億萬國人吃飯問題所作出的貢獻彪炳史冊,但他因長時間赤腳浸泡在春天冰冷的水稻田而得了腸胃病。作為農業(yè)科學家,田間地頭是他們科學研究的主戰(zhàn)場,靠想象干不出雜交水稻,他們的科學成果必須寫在大地上,長在土壤里。從這個角度來看,袁老收徒必須下田的“門規(guī)”,是從事農業(yè)應用科學研究的前提條件。袁老在節(jié)目中說,他對年輕人最想說的8個字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二、耄耋之年,不斷進步
在長沙舉辦的中非農業(yè)合作發(fā)展研討會上,袁隆平獻上一段英文致辭,一開口就把大家驚呆了!在這之前,在袁隆平爺爺?shù)闹笇拢s交水稻在非洲高產創(chuàng)紀錄,當?shù)卦瓉砻抗?噸的產量,現(xiàn)在變成了10.8噸,可以說非常驕傲!在致辭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級雜交水稻,非常愿意幫助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而很多人看到這段視頻,都忍不住紅了眼眶——“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還在忙碌,重于泰山的一生。”“真的有點淚目,我記得之前看他好年輕,仿佛就在前幾年……”“這么大年紀還在奮戰(zhàn),怎么會有如此優(yōu)秀的人。”
三、追尋所愛,行動報國
1949年,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在那幾年,他邊教課邊學習,不光給學生提問題,更喜歡給自己提問題。課堂外的他,經(jīng)常埋頭在田野間,去從實踐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災害來了,很多地方都鬧起了饑荒,人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有些撐不住。殘酷的現(xiàn)實擺在眼前,他愁得連覺都睡不好。在當時,雜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難題,就連發(fā)達國家的專業(yè)人員也沒有攻克,很多人都覺得袁隆平在癡人說夢,可他偏偏不服輸——“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人民挨餓的情景促使他走進田野,去尋找那從未有人見過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頭頂著大太陽,腳踩在爛泥里,彎著腰一點點地觀察、尋找,后來他終于找到了,可這僅僅是第一步。實驗,觀察,整理數(shù)據(jù),撰寫論文……潛心研究了好幾個春秋,他才使雜交水稻成為了可能。
四、力排眾議,堅持真理
很多人說是袁隆平是救世主,但人們卻不知道,為了研究水稻,他獨自一人吞下了多少心酸……他的前半生是飽受爭議的,在剛提出這個想法時,他就收到了無數(shù)人的揶揄和嘲諷,人們不相信這么個不不起眼的小教師,能做出什么巨大的貢獻。不斷被潑冷水的十多年中,他沒有放棄,在經(jīng)費短缺的條件下,他也依然堅持實驗,只要他還活著,就要把“夢”做下去。他要堅持,他不怕別人阻擋。90年代前后,有關雜交水稻的爭議不斷涌現(xiàn),年過半百的袁隆平,卻還是和年輕時一樣,用實踐來回應爭議。下田對于老人來說可不容易,他卻生生克服了這個困難,他的胸中有一團火,任何非議與質疑都沒法把它澆滅。他對待水稻比誰都認真,只要在生長期,就必定每天下田觀察,就算眼睛剛做了手術,就算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針,他也從不間斷。有人說,這一路走來遇到過這么多苦難,他難道不怕嗎?可袁隆平還就真的不怕,他相信,只要自己踏踏實實下地研究,就什么都能攻克。
五、樸實真誠,淡泊名利
有問袁隆平:您的身價值1008億,您如何看待財富和名利?袁隆平說:不錯,我身價值1008億,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錢嗎?沒有。我現(xiàn)在就是靠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jīng)很滿足了。對金錢我不會揮霍浪費,但該花的還是要花。至于我獲獎得的獎金都放到基金會里邊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塊錢,但我喜歡的還是昨天穿的那件15塊的襯衫,穿著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塊。要說一點名利思想都沒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薄名利,對物質別要求太高。
六、不知疲倦,永遠向前
袁隆平愛自由,什么事情都想嘗試,高中時,他就已經(jīng)是百米自由泳的第一名了,曾經(jīng)為了省船費,甚至游過嘉陵江。
大學的時候,他曾報名參加空軍,體檢和政審都合格了,但為了參與經(jīng)濟建設,他選擇了留校學習。
他甚至還會拉小提琴!小提琴可是公認的最難學的樂器之一,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科研中的他,依舊會遵循自己的愛好,抽出空閑來練習。
他還是那個他,不管面對什么,永遠都不懼怕。
他的英文也非常好。
他讀書時就很用功,后來,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和更多的國際友人溝通,他更是勤于練習。哦,對了,老爺子的俄語也不差。而除了這些,他還會打排球,會跳踢踏舞……
七、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yè),并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斗,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舍。
八、潛心實干,求真務實
“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他潛心實干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這曾經(jīng)是世界經(jīng)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于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chuàng)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九、扎實做事,追求極致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發(fā),即使中途遇到再多困難也從不放棄,現(xiàn)在許多年輕人遇到一點點困難挫折就選擇放棄,這也是他們之所以沒有成功的最大原因。袁老這一輩子就做了雜交水稻這件事,他說“人一生只需要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極致,那就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