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感情。只有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能自強不息;你是否在尋找“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精選篇1
蘇步青,是我國蜚聲海內外的杰出數學家。
在讀初中的時候,蘇步青憑著自己的天資聰明、勤學好問,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對數學還沒什么興趣,因為他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時,學校來了一位教數學的老師,聽說這位老師是很出眾的,所以聽說他能來給上數學課,蘇步青也稍微地提起了一點興趣。
“……”上課鈴響了,從門外走進一個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裝的年輕人,他的臉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這樣年輕還穿西裝的老師真是罕見,一進門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嘩然。
走上講臺,楊老師表現得很鎮靜,把課本向桌上一摔,說了聲:“同學們,我姓楊,大家今天不用擔心沒還課本而被老師罵了,因此今天我們不講課本,我們要講國家!”他講話的聲音不算大,但每個字都像晶亮的子彈射進每個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陣騷動,沒精打采的蘇步青也亮起了精神。楊老師接著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該負起應有的責任。”他旁征博引隨后又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這一堂課使蘇步青明白了數學的真正意義和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責任,就是這節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數學王國。
從那以后,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功夫不負有心人,蘇步青在數學上漸漸地嶄露了頭角。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國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精選篇2
皖南事變發生后,周子昆指揮若定,與項英副軍長等人察看地形,研究突圍路線,與葉挺軍長一起調動部隊反擊敵軍,從1月6日至13日,一直在軍部堅守,指揮部隊頑強抵抗敵軍的進攻。13日晚上軍部被沖散,他還帶著警衛員黃誠等幾個警衛班的戰士,掩護葉挺軍長、項英副軍長等人先撤離,自己最后在黃誠的保護下撤出了石井坑。
第二天,兩人躲在一個荊棘窩里,任憑搜山的敵人在外面狂喊亂叫,黃誠手提駁殼槍守在周子昆前面。直到天黑,兩人才爬出來活動一下身體。整整三天三夜,黃誠與周子昆白天隱蔽在荊棘窩中,躲避著敵人不間斷的搜山,晚上則出來找玉米芯子充饑,天寒地凍,倆人互相擁抱取暖,抵御饑餓和寒冷。第四天夜里,周子昆、黃誠兩人轉移到一個大茅草荊棘窩時,與項英副軍長等十幾個戰友意外重逢會合。此后,項英、周子昆兩位軍首長在大山深處隱蔽的日子里,黃誠一直警衛在他倆身邊寸步不離。
1941年3月13日,項英、周子昆隱蔽在一個叫蜜蜂洞的地方。這天晚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夾雜著冰雹的大雨,蜜蜂洞里寒氣逼人。兩位軍首長在洞中的巖石板地上用石頭畫了個棋盤下棋,心態平和,鎮定自若。黃誠說:“天太晚了,首長休息吧。”周子昆邊下棋邊回答:“黃誠,你先睡吧。”黃誠靠著洞里面頭枕著駁殼槍先睡下了。
黃誠多次回憶敘述過洞中細節,那是一個極其隱蔽的小山洞,坐落在半山腰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山下則由____、劉奎等幾十名新四軍干部、戰士嚴密守衛,相對比較安全。天然巖石形成的洞口不大,洞內中間巖石平坦,稍微向上凸起,整個山洞最高處約兩米,靠里面石壁則斜下去,伸不直腰,可容納四至五人躺下休息。洞中最里面石壁上一直滲漏滴水,地下也很潮濕,非常陰冷,故黃誠一直睡在里面,洞口則由項英的副官劉厚總把關值守,當晚四人睡的位置由里到外是黃誠、周子昆、項英、劉厚總。
當天深夜,劉厚總趁洞中三人熟睡之際,一手拿槍,一手舉火,殘忍地對著項英、周子昆、黃誠連開數槍,自認為已將三人打死,搜刮了兩位軍首長隨身財物,騙過山下警衛的幾十名戰士逃跑了。黃誠多次回憶這慘痛的經過,悲憤沉痛。劉厚總的第一槍打在他脖頸處,當時頭部一麻,他下意識地右手抬起摸頭下的槍,又是一聲槍響,右手便抬不起來,人就昏迷了。
當劉奎等人哭喊著把他從血泊中救醒時,黃誠身負重傷但還能說話,頸脖被子彈打穿,血流不止。當得知劉厚總已打死項英、周子昆首長時,黃誠禁不住淚流滿面,萬分悲憤。劉奎安慰好黃誠,又與戰友們一道將項英、周子昆兩位首長的遺體抬到離洞口近百米的一個山坳處掩埋,留下記號。劉奎對戰友們說,等革命勝利了,我們再回來認取。掩埋好首長,劉奎就背著重傷昏迷的黃誠,和戰友們一道撤離了蜜蜂洞。
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精選篇3
一個姓丁的叛徒忍受不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可恥地叛變了,出賣了抗日聯軍。這個可惡的叛徒領著日本鬼子和偽軍,將抗日聯軍包圍了起來。
形勢嚴峻,楊靖宇決定將主力轉移,突圍出去,他自己帶一支小部隊留下來牽制敵人。大家都不同意,楊靖宇堅決的說:“我是司令,我說了算!”他耐心的解釋說:“我是敵人的眼中釘,吸引力最大。”
楊靖宇留下來,帶領戰士們打退敵人3次進攻,到天黑時,主力部隊安全轉移出去了。這時,留下的戰士只剩下五、六十人了,還有一部分傷員。吃的一點沒有了,當地群眾也聯系不上,楊靖宇命令將傷員轉移,準備最后的戰斗。
帶領傷員轉移的干部說:“總司令,讓我留下吧,好保護你!”
楊靖宇嚴肅的說:“不行!現在,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在這嚴峻的時候,領導的責任是帶好隊伍,保護戰士,不把傷員轉移出去,我于心不安!”
傷員轉移走了,經過與敵人的多次交火,楊靖宇身邊是剩下兩個小戰士。連續戰斗了三天三夜,又沒有吃的,肚子餓得前心貼后背。
楊靖宇把兩個小戰士安頓好,讓他們休息一會兒,他要到屯子里找點吃的。他勒了勒皮帶,一步一步艱難的向屯子走去。肚子餓得頭暈眼花,幾次要栽倒在地。楊靖宇把棉衣里的棉花撕下來就著雪吃,一口一口艱難的咽著。
敵人發現了楊靖宇,而且就他一個人。幾個敵兵追了過來,舉著槍大喊:“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當!”
楊靖宇拔出兩只槍,左右開弓向敵人射擊,敵人倒下一大片。蜂擁的敵人將楊靖宇圍了上來,一個敵兵又喊道:“快投降吧!你跑不了了!”
楊靖宇的左手受傷了,他從棉衣上撕下布條包扎傷口,敵兵一窩蜂擁上來。楊靖宇狠狠地向敵人射擊,幾個敵兵又倒下來。可是,楊靖宇發現槍里面只剩下一顆子彈。
在危急時刻,身負重傷的楊靖宇,身靠一棵大樹,吃力的舉起了槍,怒視著兇惡的敵人,朝自己的太陽穴開了槍,敵人嚇得目瞪口呆。
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了。
萬惡的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將楊靖宇的頭割下,又解剖了他的尸體,要看看他肚子里有什么東西,使他堅持了那么多天的戰斗。結果,他們發現楊靖宇的腸胃里竟然沒有一粒糧食,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
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精選篇4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愛國名人的愛國事跡精選篇5
清華大學袁麗萍同學:兩年前,我是新聞學院本科四年級一名普通的學生,后來擔任清華大學首屆文科國防班的輔導員,與19名國防生相聚到一起,深受他們的感染。去年11月份,我正式成為清華在研究生階段轉為國防生的第一名同學。我認為現在國防建設需要我們青年人投身其中,我也渴望著能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作為一名清華女生,我愛紅裝,但我更愛那身代表著守衛國土重任的綠色軍裝。我們清華國防生愿追尋前輩的足跡,投身國家需要我們的地方,在綠色軍營中實現以身許國的夢想,踏踏實實為祖國工作50年。
溫家寶總理稱贊說,袁麗萍同志將來要做一名國防戰士,這是非常光榮的。我希望你把自己獻身國防事業,守衛祖國的安全,守衛人民的安寧。你一生所從事的事業是光榮的,是值得驕傲的。你在清華這些年學習的收獲,一定會用到你今后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