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愛國偉人事跡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聞一多愛國偉人事跡(簡介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聞一多愛國偉人事跡篇1
主要成就
在創建格律體時,聞一多提出了具體的主張,就是三美:詩的實力不獨包括著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并且還有建筑的美。音樂美是指詩歌從聽覺方面來說表現的美,包括節奏、平仄、重音、押韻、停頓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諧,符合詩人的情緒,流暢而不拗口——這一點不包括為特殊效果而運用聲音。
繪畫美是指詩歌的詞匯應該盡力去表現顏色,表現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
建筑美是指針對自由體提出來的,指詩歌每節之間應該勻稱,各行詩句應該一樣長——這一樣長不是指字數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數應一樣多,這樣格律詩就有一種外形的勻稱均齊。
主要作品
1920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旅客式的學生》
1920年9月 新詩《西岸》
1922年3月 《律詩底研究》
1922年清華文學社《冬夜草兒評論》
1923年上海泰東圖書局《紅燭》(詩集) [3]
1925年 《七子之歌》
1928年上海新月書店《死水》
1948年上海開明書店《聞一多全集》(1—4冊)
1951年上海開明書店《聞一多選集》
195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聞一多詩文選集》
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聞一多青少年時代詩文集》
1985年武漢大學出版社《聞一多論新詩》(評論)
1942年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楚辭校補》(古典文學研究)
1956年古籍出版社《神話與詩》(古典文學研究)
1956年古籍出版社《古典新義》
1956年古籍出版社《唐詩雜論》(古典文學研究)
1984年重慶出版社《聞一多論古典文學》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離騷解詁》(古典文學研究)
聞一多愛國偉人事跡篇2
聞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聞驊,號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系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1921年 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1922年7月趕美留學。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詩集《紅燭》,具有唯美傾向。1925年5月回國,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1926年參與創辦《晨報.詩鐫》,發表了著名論文《詩的格律》。1927年任武漢國民革命軍政治部藝術股長。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詩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雜志列名編輯,次年因觀點不合辭職。1928年秋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從此致力于研究中國古典文學。1930年深秋去山東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華大學國文系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校南遷,同學生一起從長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聯大任教8年,積極投身于抗日運動和反獨裁、爭民主的斗爭。1944年加人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后出任民盟中央執委,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憤怒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聞一多愛國偉人事跡篇3
1925年5月,聞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國”對黃種人的歧視,提前一年結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漢、青島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的國立臨時大學從長沙遷往昆明,改為西南聯合大學。聞一多一面教書,一面關注時局的發展。1944年初夏 ,向共產黨人周新民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請求黨組織后告訴聞一多,認為他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運動中發揮作用。
1945年10月,蔣介石集團在昆明發動軍事政變,從此,在昆明國民黨反動派與愛國民主力量之間的斗爭更為激烈。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學校學生6000余人在西南聯大舉行反內戰時事講演晚會。國民黨反動當局動用武力包圍校園,。次日,經民青、民盟和學聯商定,發動昆明市3萬學生舉行總罷課,抗議國民黨當局破壞群眾集會的罪行。
1945年12月1日,國民黨云南地方當局調動武裝特務軍警,沖入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校園,殘酷鎮壓愛國學生,死4人,傷數十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得知慘案消息后,悲憤已極。帶領家屬子女赴烈士靈堂祭奠,并親書“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挽聯。他同罷聯、民青負責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罷聯工作,對舉行烈士入殮儀式、靈堂布置、成立治喪委員會、法律申訴等問題提出具體意見。
1946年6月,蔣介石徹底撕毀__決議。發動了全面內戰。國民黨反動當局利用西南聯合大學師生復員北上,進步力量減弱的空隙機會,企圖一舉摧毀昆明的愛國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憲特務部門以“于必要時得便宜處置”之權。
7月11日夜,李公樸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當聞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時趕往云大醫院時,李公樸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天快亮了吧!” 聞一多流著熱淚,不停地反復的說著:“公樸沒有死!公樸沒有死!”隨后,聞一多與民盟其他同志一起組成李公樸治喪委員會。
這時昆明的氣氛異常緊張,盛傳下一個暗殺對象就是聞一多。許多朋友勸他應該避一避。還不時有一個“瘋女人”闖入西倉坡宿舍院內,進行蠱惑宣傳和惡意恫嚇。 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學至公堂召開李公樸先生遇難經過報告會。聞一多毅然前往參加。開始報告會沒有安排他發言。當李夫人在報告李先生被害經過泣不成聲時,混入會場的國民黨特務乘機搗亂。此時,聞一多忍無可忍,拍案而起,發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講》。強烈譴責國民黨特務殺害李公樸的罪惡行徑。 當天下午,聞一多又趕赴《民主周刊》社,參加民盟為李公樸暗殺事件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五時許,在返回西倉坡宿舍途中,慘遭國民黨特務多人狙擊身亡,同行的長子聞立鶴為保護父親也身負重傷。
聞一多愛國偉人事跡篇4
每個人都很愛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奮斗著,可是能有多少人能夠像聞一多先生那樣為了愛國,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究竟有多少。
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是與眾不同的。別人是說了在做,他是做了再說。別人說了不一定做,他是做了不一定說。他卻一生創作了三樣文學上的奇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以及《古典新意》。
他在民主運動中,是另一方面的人。與學者方面是截然不同的。是說道也會做到。他說到了,但是他用他的生命作為代價。在演講大會上大罵特務,說為什么不敢明著打,而在暗地里。問他們李先生到底犯了什么錯,為什么要殺死他。既然他犯錯了,為什么不明著打,是因為他們自己感到恐懼,從而制造恐懼。演講3小時后就被暗殺了。特務們為什么要殺死他。是因為他們害怕聞一多先生。
由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告訴我們,有再大的成績不要驕傲。為了愛國要向聞一多先生一樣,不懼恐怖勢力,讓人們站起來,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讀《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感想。
聞一多愛國偉人事跡篇5
從下冊的語文書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寫的一篇回憶錄。寫的是聞一多先生。文中寫到“在30年代國力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寫此作文時已是75歲高齡,但面對這些往事,他仍然歷歷在目。
聞一多先生總是頭發零亂,但他是無暇及此的。我認為聞一多先生與杜甫有著相同的經歷,在抗戰爆發前,聞一多先生曾是過著一段寧靜的書齋生活,但當他親眼目睹了下層人的苦難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漸形成沉郁頓挫的創作風格。我從查閱的資料里知道了了聞一多先生不僅是優秀的詩人,還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還有臧克家與聞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師生,臧克家常說若沒有聞一多先生便沒有他的今天,他們倆共同有著愛國情懷,那是潛移默化的。
聞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糧食,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講中,慷慨淋漓地大罵特務,那是心的釋放,是代表全中華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墮落!聞一多先生忍受著饑餓帶來的折磨,在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講》一文后,當天就被國民黨的特務殺害了,
從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績不要驕傲。不要懼怕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