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愛國先進事跡
事跡指的意思是個人或集體過去做過的重要的事情,而現多指對革命、對人民有益的事,簡單來說就是事情的跡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梅蘭芳愛國先進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梅蘭芳愛國先進事跡篇1
梅蘭芳 (公元1894—1961 年),原名梅瀾,祖籍江蘇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戲曲家,京劇表演藝術家,我國傳統戲曲的代表。青年時代從藝在京劇表演藝術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后來又勇于革新,編演新戲,使京劇在各方面都出現了新面貌。他所創立的 “梅派”藝術,繼往開來,影響深遠。
他還是讓京劇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大師。梅蘭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氣節,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藝術界和人民群眾中享有極高聲望。 刻苦學藝梅蘭芳出生在一個京劇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劇的名演員,是 演旦角的。父親梅竹芬也是京劇演員,在梅蘭芳四歲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 雨田是有名的琴師和笛師,為京劇、昆曲伴奏,會戲很多。梅蘭芳在長輩的 熏陶下,從小就喜歡看戲、聽戲。
八歲的時候,他開始學戲了,學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學旦角,扮演女角 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說。這就需要刻苦練習。一開始他的天賦條件并不好。有時候一出戲,老師教了多時,他還沒有學會。有一次,一位老師見他學得慢,生氣地說:“不行,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
梅蘭芳臉紅了。他下決心一定要學出樣子來,就用心琢磨、反復學。一 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會了,他卻要唱二三十遍。漸漸地,他練出了一條又 寬又亮又圓潤甜美的好嗓子,唱出來讓人特別愛聽。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 見到最早教過他的老師。老師不好意思地說:“我那時候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您別這么說。”梅蘭芳說,“我受您的益處太多了,當初要不是挨您 一頓罵,我還不懂得奮發上進呢!”
梅蘭芳小時候,眼睛有點近視,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氣。而旦角在 臺上的眼神特別重要。怎么辦呢?后來他養了幾只鴿子。每當鴿子飛起來后,他就用眼睛隨著鴿子飛翔而轉動,越望越遠。這樣天長日久,他的眼睛,毛 病沒有了,變得特別有神,直到老年,在舞臺上演出,還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總以為梅蘭芳的藝術成就是天賦條件好,其實應主要歸功于他的 刻苦學習,努力鉆研。
唱紅了梅蘭芳從十歲起就登臺演戲了。十四歲那年,他搭喜連成的戲班,正式 參加演出。
“喜連成”后來改名叫 “富連成”,是我國最有名的京劇科班,培養了許多京劇名演員,像侯喜瑞、馬連良、譚富英等。梅蘭芳和這個戲班 一起演戲,又學了不少戲,豐富了自己的表演經驗。
剛開始演戲,梅蘭芳主要是演唱工戲,就是在舞臺上以唱為主,像 《二 進宮》、《三娘教子》、《祭江》、《玉堂春》等。這些戲,只要嗓子好,唱得字正腔圓,都能受歡迎。可是后來,隨著清朝滅亡,社會進步了,群眾對京劇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滿足只聽唱,而要求看那些有內容、有表演的戲。
梅蘭芳心想:“看來,只演重唱的青衣戲,不能滿足要求了。我要把戲路子放寬才好。”
于是,他又向老師們學了不少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戲,像《穆柯寨》、 《樊江關》、《虹霓關》等,果然受到歡迎。梅蘭芳經常觀看同行們的演出,從他們身上學習人家的長處,化為自己所有。昆曲,是一種古老又典雅的劇 種,具有豐富的表演技巧。梅蘭芳就又和前輩藝人學習昆曲,演出 《思凡》、《春香鬧學》、《游園驚夢》等名劇,這樣,他的演技大大提高。
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梅蘭芳就在北京唱紅了。后來,他到上海演出,也一炮打響。他那甜潤大方的唱腔、俊美的扮相和細致的表演,受到觀眾的 贊揚。本來,京劇的旦角戲不如老生戲 “吃香”。旦角演員一般唱不了“大 軸”戲,就是每場最后的一出。可自從梅蘭芳出現之后,旦角戲能唱大軸了。許多人到戲園子看戲,就是為著他來的。梅蘭芳的聲望超過了前輩人,連當 時的 “京劇大王”譚鑫培也說:“如今胡子(老生帶胡子)唱不過旦角啦!”
創造“梅派”梅蘭芳打下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把傳統劇目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觀眾 的承認。但是他并不滿足。
“我們要創新,演新戲。”他說,“我看了新興的話劇,話劇的劇目很 多是反映現實的。我想京劇也可以這樣做。”
“對。咱們也編些時裝戲演。”大家都贊同。
時裝戲,就是描寫現實生活的戲。因為演員要穿現實生活中的服裝上場,京劇傳統的表演方法用不上了,需要用新的方法演。而且在化裝、道具上,男演女的困難更大了。梅蘭芳知難而進,很快排練出 《孽海波瀾》、《鄧霞 姑》、《一縷麻》、《童女斬蛇》等戲,上演了。
“京戲也演時裝戲啦!”觀眾們互相傳說著,“演得還真不錯。”
梅蘭芳為京劇演現代戲開出了一條路。他又集中精力編演古裝戲。傳統 京劇在旦角化妝上存在許多問題,因為大都是男扮女,在發式、服裝、扮相 上缺乏女性特點,而且缺少舞蹈,舞臺效果差。梅蘭芳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排練了大批新戲。在這些新戲中,他扮演的古代婦女,頭飾變了,服裝變了,扮相也十分美觀。不僅如此,梅蘭芳還為許多角色設計了舞蹈。如 《天女散花》中的長綢 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西施》里的羽舞,《太真外傳》里的盤舞,《嫦娥奔月》里的花鐮舞,《廉錦楓》里的刺蚌舞,等等。從此,載歌載舞,聲情并茂,絢麗多彩,成了梅蘭芳演戲的突出特點。
梅蘭芳還努力學習古典文學。他讀過曹植的 《洛神賦》以后想:“這個故事雖然情節簡單,但是很有神話色彩。如果編一出有詩意的歌 舞劇演出就好了。” 于是,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京劇 《洛神》編出來了。舞臺上,梅蘭芳扮 演的洛神,駕著云霧,身披長紗,宛如天神下凡。在川上相會一場,三層高 臺上,洛神和眾仙女邊唱邊舞,把觀眾引入了神話世界,非常精彩。
梅蘭芳的新戲,使京劇舞臺煥然一新,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的熱烈 歡迎。他的名聲更大了,因為表演自成一派,被稱為 “梅派”。1927 年,北京 《順天時報》舉辦京劇旦角評選。梅蘭芳與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獲前 四名。從此,“四大名旦”被人們公認。
把京劇介紹給世界京劇是我國傳統戲曲的代表,被稱為 “國劇”。現在,京劇已被世界各 國人民所知曉。而最先把京劇引向世界的就是梅蘭芳。
1919 年和 1924 年,梅蘭芳兩次率劇團到日本演出。日本人過去對中國 戲曲不大了解,看了梅蘭芳的戲,他們說:“京劇不用布景,但演來有聲有色,令人欽佩。梅蘭芳的表演也是無與 倫比的。”
梅蘭芳又決定把京劇向西方介紹,自費去美國演出。劇團為準備工作花 了很多錢。1929 年底,劇團就要出發了。不料動身的前兩天,從美國打來電 報,說美國現在經濟危機,市場不景氣,演出恐怕觀眾少,可以推遲。有的 朋友對梅蘭芳說:“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如果到美國不上座,你就破產了。”
梅蘭芳沉思了一會兒說:“歡送會已經開過,船票已買好,如果又不去,我的聲譽必會一落千丈,我也會情緒低落的。”
“那,你的意思是……”
“走,按原計劃上船。這是一次冒險,但我必須冒險!”
梅蘭芳說完,把電報撕碎扔進壁爐內。他如期在 1930 年 1 月到達美國。第一天演出完了,他對在美國講學的南開中學校長張彭春說:“今天的戲,美國人看懂了嗎?”
“看不懂。情節太細了。”
梅蘭芳激動地說:“張先生,請你幫我挑選劇目,一定要讓美國人看得懂。如果我的演出 失敗了,中國的文藝也沒有光彩呀!”
在張彭春等人幫助下,梅蘭芳果斷地改換了劇目,又加強了舞臺的布置,突出了東方藝術美。結果,他的演出大獲成功。美國人評論說:“看了梅蘭芳的表演,原來不理解的,懂了。中國戲是藝術的真實,比 生活的真更深刻。”
梅蘭芳先后到華盛頓、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演出,還會見了 電影大師卓別林。東西方的兩位藝術大師一見面就熱情地交談起來。卓別林說:“早就聽到你的名字,今日幸會,想不到你這么年輕。”
“見了你,我簡直認不出來。你的翩翩風度和舞臺電影上判若兩人呢!” 梅蘭芳說。
1935 年,梅蘭芳又率團訪問了蘇聯,同樣獲得成功,有時竟謝幕達十八 次之多。他還與著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等會了面,交流了 各自的藝術。 梅蘭芳的出國演出,使京劇藝術從此走向了世界。他自己也成為一位有 巨大影響的文化使者。許多外國人到中國來旅游,都把見到梅蘭芳,看他的 戲當成重要的內容。中國戲園里也出現了外國觀眾。
梅蘭芳愛國先進事跡篇2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戰事爆發。日寇占領上海不久,得知蜚聲世界的京劇第一名旦梅蘭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請梅蘭芳到電臺講話,讓其表示愿為日本的“皇道樂士”服務。梅蘭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陰謀伎倆后,便決定盡快離滬赴港,擺脫日寇糾纏。于是他一邊給日本人帶口信說,最近要外出演戲,一邊攜家率團星夜乘船赴港。
梅蘭芳來到香港后,深居簡出,不愿露面。為了消磨時光,他除練習太極拳、打羽毛球、學英語、看報紙、看新聞外,把主要精力用來畫畫。他喜歡畫飛鳥、佛像、草蟲、游魚、蝦米和畫外國人的舞蹈。這些作品,家人和劇團人員看到后十分高興,都說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美感和歡樂。
1941年12月下旬,日軍侵占香港,梅蘭芳苦不堪言,擔心日本人會來找他演戲,怎么辦?他與妻子商量后,決心采取一項大膽舉措:留蓄胡子,罷歌罷舞,不為日本人和漢_賣國賊演出。他對友人說:“別瞧我這一撮胡子,將來可有用處。日本人要是蠻不講理,硬要我出來唱戲,那么,坐牢、殺頭,也只好由他了。”
梅蘭芳愛國先進事跡篇3
梅蘭芳是一位有愛國氣節的藝術家。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占了東北,然后又向華北進犯,威脅北平和天津。梅蘭芳痛恨敵人,為了不當亡國奴,他舉家遷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出戲。《抗金兵》講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紅玉抵抗金軍的故事,《生死恨》是講在敵人的統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這兩出表現愛國思想的新戲一上演,就受到觀眾喜愛。有一次,梅蘭芳連演三場《生死恨》,觀眾踴躍買票,把票房門窗的玻璃都擠碎了。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發動七七事變后,又進攻上海,不久就占領了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蘭芳是聞名世界的大藝術家,托人要求他在電臺播音,為他們的侵略服務。梅蘭芳巧妙地說:“我馬上要到香港和內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這件事。”
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結束后,就留在了香港。為了擺脫敵人的糾纏,他決定不再露面,不再登臺演出,就在家里練唱昆曲。1941年底,日軍攻占了香港。他們知道梅蘭芳正在香港,就到處找他。梅蘭芳心想:“躲是沒地方躲了,可我絕不為日本人唱戲!”
這一天,清晨洗臉時,梅蘭芳第一次打破慣例,沒有刮胡子。兒子見了很奇怪。
“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嗎?今天怎么不刮了?”
“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去演戲嗎?”梅蘭芳說。一天上午,日軍司令酒井派把梅蘭芳接去。一見面,他就假熱情地說:“我過去看過您的戲,您還認識我嗎?怎么,您留起小胡子了?像您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大藝術家,怎么能剛步入中年就退出舞臺呢?”
梅蘭芳坦然地說:“我已經快五十歲了。一個演旦角的,扮相和嗓子都不行了,已經失去了上臺的資格。”
后來,梅蘭芳又回到上海,靠畫畫賣錢養活家人和與他一起演出過的朋友。上海日偽政權多次請他出演,都被他拒絕了。他說:“一個人活到一百歲也總是要死的,餓死就餓死,沒什么大不了的!”
一次,日軍慶祝“大東亞圣戰”一周年,派人讓梅蘭芳出演,還說如果不演,就要軍法從事。梅蘭芳事先得到消息,一連打了三次傷寒預防針。平時,他只要一打預防針就發燒,這次果然又高燒不止。日軍軍醫來檢查,一看梅蘭芳燒得迷迷糊糊,只好走了。
1945年8月15日,傳來了日寇投降的消息。梅蘭芳高興地流下了眼淚,笑著對夫人說:“天亮了,這群日本強盜可真完蛋了!”
這天,幾位朋友興高采烈地來到梅家道喜。只見梅蘭芳身穿新衣,精神煥發,手里的一把紙扇遮住了半個臉。
“梅先生,您一定剃了胡子,對吧?”
梅蘭芳笑著把扇子一撤,露出了刮了胡子的面孔,說:“抗戰勝利了,我就要重返舞臺了!”
不久,梅蘭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觀眾場場爆滿。他們說:“我們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給日本鬼子唱戲,如今刮了胡子的梅蘭芳!”
心里裝著觀眾梅蘭芳是表演大師,但他從不對觀眾擺架子,對同行也謙虛禮讓,始終保持著高尚的戲德。
過去,演員唱一場戲給一份錢,有病可以請假,遇到天氣不好還可以“回戲”(即臨時宣布停演)。可梅蘭芳盡量克服困難,處處替觀眾著想。他說:“觀眾事先不知道回戲,頂風冒雪從老遠趕來聽戲,讓人家白跑一趟,太不應該了。”
有一次,他嗓子啞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極重的戲。這可怎么辦呢?那天,他很早就來到舞臺,每隔半小時就噴一次藥,嗓子卻一點不見好轉。大家很著急,有人提出回戲,可梅蘭芳知道劇場里已坐滿了觀眾,怎能讓他們掃興而歸呢?他沒有同意,強打著精神化妝,大家都很替他擔心。
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梅蘭芳上場了,他和剛才判若兩人,精神煥發,唱念精彩。不過,內行人卻聽出他的嗓子變窄了。戲演完后,有人趕往后臺,關心地問:“梅先生,您今天的嗓音怎么變窄了?”
“您還不知道吧?前兩個鐘頭,我的嗓子還是啞的呢!”
“那您怎么還上臺?這是怎么唱出來的呢?”
“不上,怎么對得起觀眾?我這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臨時用的一個急救方法,這戲是用半個嗓子唱的!”
“半個嗓子,這怎么唱?”
“這是全憑一股虛勁把嗓子提起來唱的,勁頭如稍用過一點兒,馬上又會啞不成聲。這是假嗓,怕低不怕高,怕寬不怕窄。過去我也從來沒用過,今天完全是臨時逼出來的。”
在場的人都感嘆不已,不僅為他豐富的舞臺經驗所傾倒,更為他一心為觀眾著想的精神所感動。
梅蘭芳愛國先進事跡篇4
從生命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華麗的出演,他的一生就像一場永遠聽不到盡頭的京劇。幼年的苦練,青年的繼承,壯年的弘揚,成就了這位將我國的京劇藝術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有的人被流放到貧瘠的土地,他的靈魂卻愈加豐盈;有的人被禁錮在閉塞的山村,他的歌喉卻可以飛躍千山萬水。他沒有出生在京劇世家,也無天賦可作徑,他的生命中本無樂符,可他卻用勤勉繼承了中華戲曲文化的精髓,唱響了京劇的大美。
他傾其一生在弘揚京劇的土壤上耕耘,終于收獲了豐碩的果實。曾赴日,赴美,赴蘇,將京劇藝術引向了世界。創作如歌,弘揚作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
梅蘭芳愛國先進事跡篇5
梅蘭芳是我國京劇演員。京劇又是我國戲曲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種。梅蘭芳從小學戲,靠勤學苦練和勇于實踐,很早就成了名,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藝術精湛,而且有愛國思想,立志要把京劇介紹給外國,在世界上宣傳中國傳統藝術。
1919年以后,梅蘭芳先后到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家訪問并演出。他以精采的表演和東方人的氣質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受到熱烈歡迎。許多外國人第一次見到中國戲曲的表演,非常新奇。電影大師卓別林,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蘭芳會面,結成好友,對中國戲曲給予很高評價。國外有些人還把中國戲曲藝術和歐洲戲劇兩個流派稱為世界戲劇三大體系。梅蘭芳為中國戲曲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貢獻。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梅蘭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監視。日本人要求這位世界馳名的中國演員出來演出,好美化他們的侵略行為。梅蘭芳拒絕了。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留起了胡須。因為他是旦角演員,留胡子意味著將不再登臺表演。為了祖國的榮譽,他寧愿割舍了藝術生命。這一愛國行為,受到了普遍贊揚,為中國人爭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