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
李四光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為中國科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篇1)
今天,我讀了《李四光的故事》,心中十分感動。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為我國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為我國的地質學奉獻了畢生精力,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我從心里默默地敬佩他,崇拜他。
李四光從小學習刻苦認真,勤奮用功,從不貪玩,老師不在的時候,依然能獨自學習。他非常勤勞,常常幫著媽媽打柴、掃地、放羊、割草等。另外,他還非常喜歡問問題。比如他小時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頭的一塊特別大的石頭,他就曾產生過這樣的疑問:這石頭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周圍沒有這種石頭呢?通過這個事情,我感受到李四光是一個很愛動腦筋的人,明白了只要肯動腦筋,遇事多問問為什么,就可以有發現,同時也就有收獲的道理。
李四光去國外留學,當他學所有成,準備回國時,外國人用高薪和優厚的待遇挽留他,可是,李四光卻毅然回決了外國人的要求,莊嚴地對外國人說:“現在,我的祖國和人民還在貧困中掙扎,我應當回去,去用我所學到的本領去改變祖國現在的舊面貌!”我聽了李四光的話后,無法用言語來表示我內心對李四光的稱贊和佩服。我想我們只有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說的話,就像李四光爺爺一樣,他說要改變祖國的舊面貌,就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了。
李四光回國后,不辭辛苦在我國這片博大的土地上尋找冰石、石油等礦藏,進行地質研究,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使中國徹底甩掉了石油工業落后的帽子,為祖國富強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不但要學習李四光熱愛學習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更要學習他那一顆熱愛祖國和報效祖國的心。
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篇2)
讀了《李四光的故事》,我對李四光這個人有了大概的了解,他是我國了不起的地質學家。在他們那個年代,家里都十分貧困,用清油燈照明,沒有現在簡潔的臺燈,但李四光沒有放棄讀書的機會,專心致志,認真刻苦,讀書全神貫注,不斷研究,找到了中國的石油,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小時候,他對一塊大石頭非常感興趣,問了很多人都無法解答這塊石頭的奧秘,后來,他專門考察這塊石頭,終于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的來歷,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李四光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榜樣,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得你變得平平庸庸,黯然無光!有句古話說得好: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就像雄鷹在雞窩里長大,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不能搏擊長空,翱翔藍天?好似野狼在羊群里成長,也會溫順可愛而喪失狼性,怎么能叱咤風云,馳騁大地?”
所以我們要跟好學生在一起,遠離那些消極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讓我們做一個好學生吧!加油!
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篇3)
抱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李四光的故事》之后,敬佩像急流一般灌徹了我的心胸。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發現了冰石、石油等寶貴的自然資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貢獻。他利用自己豐富的地質學經驗為我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他窮盡一生對我國帶來如此偉大的貢獻,是用努力、用認真、用專注得來的結果。他要求學生必須要認真,做事要一絲不茍。例如,在野外工作時,一切測量,必須分毫不差,由他親自檢驗;之所以學生在路上一眼就能認出他,是因為他對自己走路跨步的長度要求是0。85米,從這里可見他的認真和專注。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過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來到農場魚,因為心情浮燥、三心二意,導致魚剛靠近魚餌就被嚇跑了。靜坐在旁邊的老人都釣到七、八條魚了,我連一條都沒釣到。心急如焚的我看到這幅景象更是灰心喪氣。
后來我逐漸得到啟發,坐下來,心漸漸的平靜下去,開始專注的釣魚。一圈圈波紋在水中蕩漾開來……“啊!”一條魚終于上鉤了!我激動的心情像水上的浪花一般綻開!
什么事情都能夠認真對待,很多人往往都做不到,而李四光卻做到了,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克服啊!養成認真的習慣,對生活無形中也有好處。無論認真對待多細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個人的意識與性情。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敬佩,還有著一絲羨慕的成分
李四光專注和認真的精神像冬日的太陽一樣溫暖著我的心。做一件事沒有認真去對待,專注去做,心中就會著火。而一心一意就像水,能把火澆滅,讓心平靜。
李四光的貢獻
1.為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
2.運用力學對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的研究,創建“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的概念。
3.預測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存有石油,后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油田的發現證實其預測。
李四光的成就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湖北黃岡人,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中國地質大學第一任校長,畢業于英國伯明翰大學并獲博士學位。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932年任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代理校長,之后又任重慶大學教授。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1、李四光的成就:①創立了地質力學理論,②,科學預測了松遼、華北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2、地質力學理論創立的意義:為研究地殼運動開辟新途徑,摘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
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篇4)
從小愛動腦的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臥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干活,心里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干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后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鉆研,成為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秘。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并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功勛人物李四光事跡(篇5)
李四光艱苦讀書的故事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家里很窮,是家里的第二個兒子,家里供不起他上學。村里有個老秀才叫陳二爹,李四光經常去他家玩,跟著他讀書識字,算是啟蒙。 李四光聰明好學,受到陳二爹的夸獎,就免除李四光的學費,免費授課。李四光更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那個時候農村里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一根鐵皮管蓋上,就著瓶里的煤油燃燒著。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著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就會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熏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打開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里的燈芯。媽媽在里面放了兩根燈芯,李四光用撥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 李四光說。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李四光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里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著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著她的紡車。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李四光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創造出精彩的人生,而他留下的這段學習經歷依然激勵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