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概括
勞模精神,就是真抓實干精神;你知道哪些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概括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概括(精選篇1)
共產黨員黎雄欽同志是桂平市公路管理所的一名養護工人,1968年參加工作以來,在35年的公路養護工作中,他把全部的心血、汗水都傾灑在所熱愛的公路事業上,作為共產黨員,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由于業績突出,黎雄欽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級部門的表彰獎勵,連續6年被桂平市交通局評為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多次被桂平市交通局支部評為“優秀黨員”;1996年、1997年兩次被評為貴港市交通局評為“公路養護先進個人”;2001年4月榮獲貴港市“勞動模范”稱號;2001年6月榮獲貴港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1年6月榮獲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1年12月榮獲自治區交通系統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稱號;2002年4月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2001年至2004年度被自治區公路局授予“十優養護工”稱號。
心在路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黎雄欽同志愛崗敬業,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公路養護工作,扎實苦干,確保了公路的暢通。1998年以前,他先后在里各道班、什字道班等擔任道班工人、班長,1998年領導決定任命他為養護管片的片長,負責全市7個養護片區中西區的養護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他將過去的工作經驗和新的工作情況結合起來,在道班中開展建章立制工作,制訂完善的工作、考勤、學習、機具等管理制度。堅持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約束、規范道班工人的行為,將他對道班管理的經驗在其管理的.5個道班中廣為推行。由于多年來認真貫徹全面養護的精神,他管養片區的路容路貌大為改觀,好路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0%以上。
2000年4月,由于工作需要,單位在他管理西區4條線路的基礎上,將南區2條路況較差的線路交給他管養,這無凝給他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當領導準備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時,沒想到他竟沒有半句怨言,認為組織的安排自己就應服從,并更應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要求來承擔起責任。他剛到新增線路新垌—北市公路工作時,全線26.4公里的砂土路大部分都是大坑大槽,其中有2.4公里即將中斷交通,從新垌到工業重鎮中沙鎮17公里路程,需1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有的路段小汽車根本無法通行。新垌—北市公路是南區的生命線,對當地的交通十分重要,黎雄欽心里明白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使該路盡快恢復暢通,他當機立斷地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將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嚴加管理,切底改變了道班工人作風懶、散現象;其次是親力親為,和道班工人一起,將原來淤塞的18公里排水溝進行切底清理,并將長期堆積在路肩上的雜物清除,解決了公路排水不暢的問題;最后是對路面的大坑大槽進行搶修,在經費缺乏無法解決路料的情況下,黎雄欽想到了借助社會力量的支持,主動與當地的源安堂制藥廠和個體運輸戶等工礦企業、個體聯系,得到了他們的熱心地支持,從而募集到社會經費15000多元,解決了搶修中經費的燃眉之急。從2000年5月起至當年年底,經過7個多月的連續奮戰,原來的差等路和特差路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經上級主管部門貴港市交通局當年年終檢查評比,全線路有良等路22公里,沒有差等路。該線路的暢通不但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得到當地群眾一致的好評。
舍家忘已,獻身公路的奉獻精神
1988年,為了解決道班缺乏養路工人影響養護任務完成的被動局面,由于養路工人工作苦由入低,經多次動員社會人員參加養護工作無果的情況下,他決定動員在家務農的妻子參加養護工作。經他多次勸說后,妻子深深地為他的敬業愛業精神所感動,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決定放棄以此聊生的農業工作,舍棄了兒女的親情,與他一起住進了離家80多公里外的羅榕道班,開始了艱苦的養路工作。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黎雄欽一心撲在養路事業上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了。他夜以繼日地到各班檢查指導工作,經常在路在巡查,掌握所管路段的路況變化情況,晚上不能回到羅榕道班,就堅持巡查到哪里,就在哪個道班吃住。
由于對工作負責,多年來,在沒有加班費的情況下,黎雄欽從沒有休息過一個節假日。2001年中秋、國慶雙節長假,他原打算和妻子回家與兒女一起歡度佳節,但此時單位按計劃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給他安排了幾個路段的大中修任務,需要盡快組織路料和開展鋪筑等工作,他毅然放棄了休假,滿懷對兒女的內疚奔赴工地,以一貫的工作作風服從了單位的安排。
2003、2004年春節,為了確保春節期間公路的安全暢通,黎雄欽放棄了回家團圓的念頭,經常上路檢查,有危及到行車安全的情況,馬上組織人員修復,保證了春節期間沿線群眾的安全通行,使群眾過上一個安全、祥和的春節。
他為了管養公路的安全暢通,不知道犧牲了多少個本該休息的節假日,以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來要求自己,一心樸在公路上,默默地做出奉獻。
心懷同志,相互幫助的高尚品德
黎雄欽給予家有的太少,給予別人卻多。由于他對工作投入極大的熱情和全部心血,不僅在道班工人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而且感化和激勵著周圍的同志。在工作、生活中他處處關心同志,幫助他人事無巨細,在道班中他是個受到所有人歡迎的熱心人。
為了發展道班的副業生產,補貼道班工人微薄的工資收入,黎雄欽積極學習種養技術,并將學到的東西毫不保留地奉獻他人。羅榕道班班長陸德賢同志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從事公路養護工作十幾年,每月僅靠200多元的工資收入維持家庭開支。黎雄欽與妻子到羅榕道班并在道班住下后,在自己搞肉豬、母豬養殖的同時,積極鼓勵陸德賢也一起養殖,并將自己的技術經驗傳授出去,使陸德賢由原來不懂養殖發展到近幾年每年飼養母豬3頭,肉豬近10頭,家庭經濟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從而使其牢固地樹立了安于養路、以班為家的思想。
黎雄欽同志為公路事業奉獻了大半生,幾十年來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創舉,但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只要黎雄欽到哪里,路就好到哪里。黎雄欽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譜寫了一曲動人的生命之歌,得到了單位、黨、政府的肯定,特別是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概括(精選篇2)
蔣敏,女,29歲,羌族,中共黨員,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導員。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蔣敏強忍家園被毀、母親和女兒等10名親人遇難的巨大悲痛,頑強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把對親人的愛奉獻給災區群眾,成為抗震救災的一面精神旗幟。走上新的崗位后,她把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深入扎實干好本職工作,傾力投身災區重建,彰顯了一位新時期女警的英雄本色。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蔣敏系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當得知外婆、奶奶、母親和兩歲的女兒等10位家人在北川老家全部遇難的噩耗時,蔣敏抹去淚水,強忍巨大的悲痛,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全力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她夜以繼日參與搶救受傷群眾,安置災民生活。因悲傷過度和體力透支,蔣敏極度虛弱,多次昏倒在搶險救援現場,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感謝所有關心我、關心災區的人,現在母親、女兒已經不在了,我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
抗震救災告一段落后,組織上任命蔣敏為彭州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導員。面對新的角色和工作任務,蔣敏立足本職,虛心學習,表現出謙虛謹慎的作風和良好的敬業精神。身為女教導員,她在生活上從不搞特殊,工作上總是率先垂范,堅持參加夜里輪流值班,執勤一絲不茍。她一手抓從嚴治警,一手抓從優待警,既健全了干警隊伍建設制度,又切實解決了干警實際困難,進一步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蔣敏說:“人民的警察,就要始終牽掛著災區人民的冷暖。”20__年春節前夕,她帶著過冬物資到彭州市重災區磁峰鎮板房區看望群眾,看到一些孩子上學困難,她與3個殘缺家庭結成長期幫扶對子。當發現板房中的群眾夏日備受蚊蟲襲擾,她立即拿出工資購買了滅蚊藥具送給群眾。
蔣敏先后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范、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抗震救災優秀紀檢監察干部等榮譽稱號。
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概括(精選篇3)
會澤縣迤車鎮索橋村的主任陳友風如是說:“在基層工作的中,我一直保持政治上堅定,思想上清醒,工作上有作為。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無限忠誠,時刻保持著思想上的純潔和先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及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生命不息,奮斗不已,為建設和諧迤車盡自己微薄之力。”
陳友鳳以前是忙人,現在毫無疑問更忙了,除了本來就很忙的農村事務外,還要準時參加會澤縣文明辦組織的“會澤縣首屆道德模范宣講報告會”的報告。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剛好從會澤縣樂業鎮參加完報告會趕回來,在迤車鎮西支溝索橋地段幫助迤車鎮水務所協調西支溝溝渠邊界調整問題,迤車鎮水務所所長朱知標說:“迤車鎮西支溝三面光改造,全長10多公理,涉及到迤車的箐口、五谷、索橋三個村委會,其中最長的地段在索橋,人際關系最復雜的地段也在索橋村,邊界調整難度最大的地段也就是索橋了,沒有陳大姐的幫忙,我們可能根本就協調不了”,而作為承包方的老板胡小春也深有同感的說,涉及到的三個村委會中,最好協調的也就是索橋村了。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一個溝段劃完了,并打電話通知下一個村民小組組長第二天帶著他們小組涉及到溝段邊界問題的村民到溝上實地查看并協調調整后,作為迤車鎮索橋委會主任的陳友鳳才有機會坐下來喝口水。
一、水潤小苗平息怨氣
年近50的陳友鳳心直口快,在基層工作的14年中什么樣的酸甜苦辣都遇到過。__年12月因工作需要,陳友鳳服從黨委政府的調配,由迤車鎮中河村調整到總人口8000余人,關系復雜,矛盾突出,工作難度大的索橋村主持全面工作。調整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她來承擔重任,解決矛盾的;調整的原因更簡單,她在__年昭待高速路迤車中河段的征地、拆房、遷墳、挪樹中,面對重重困難,順利做好了中河村52戶拆遷戶的工作,而索橋村在這個方面進展并不順利。
上任伊始,陳友鳳立即召開索橋全村支部擴大會議,把握住了索橋村拆遷難、飲水灌溉難、____難三個重點問題進行了反復細致的研究,結合多年做群眾工作的經驗,陳友鳳理出了清晰的工作思路:要贏得民心,首先解決好春耕時節農田灌溉問題,于是陳友鳳及時帶領兩委班子成員實地踏
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概括(精選篇4)
一棵樹,能長多高,不在于接受多少陽光雨露,而在于他的根系在土地里扎得有多深;一粒金沙,能否閃光,不在于光的照耀,而在于他內在的屬性;一個人,能走多遠,不在于他成長的環境,而在于內心深處對于理想信念的堅定求索!
21年的歲月,堅守在轉爐這個最苦、最累、最臟、最熱的崗位上,為了什么?又憑著什么?是什么支撐著他走過悠長的艱苦歲月?
為什么這么苦的工作在他卻甘之若飴?為什么小小轉爐間能演繹激昂人生?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面對薛小永,稍加思索,自然會有一連串的疑問在心中起伏。
薛小永心里必然沉淀著一份大愛。
一定是因為愛鉆研技術,所以,他能夠常常忍著六七十攝氏度的高溫,靠近爐體一觀察就是30分鐘,只為拿下那些技術難題。這種狀態,在別人看來覺得無法理解,或者不可思議,但是于他來說:只有不斷的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他的心底才會覺得暢快舒坦。高溫下的烘烤與這種成就感相比,在他的世界里,也就必然算不得什么。因為愛,苦也變成了甜。
一定是因為深愛這個企業。龍鋼于他是自己的家園,鋼城于他是精神上的"父母",當自己的家庭"貧寒",當自己的"父母"被人瞧不上時,羞愧的情感反而擊打出"男兒當自強"的激越之心。為了自己的家園能夠不輸于別人,為了能夠在同行們面前樹立自尊自信,他毅然決然的承擔起榮耀門楣的責任,為了這個家,再苦再累,也就都不算什么。這一切,必然是源于對企業的那份深沉的愛。
一定是因為深愛家人。作為兒子、丈夫、父親,一個男人要頂天立地,要勇敢擔當。為了家人都能過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他才能夠無數次的多個晝夜堅守現場,廢寢忘食的去工作。不思量,那是一種自私,細回味,其實更是一種深愛。對家人的愛不正是支撐無數龍鋼人一代代前進的動力嗎?
薛小永的心里必然裝配著鋼鐵的意志。
和鋼鐵比起來,人太脆弱,然而,柔能克剛在薛小永這里卻得到了別樣的詮釋。
因為鋼鐵意志,才能夠在21年的職業生涯里,他一次次的超越,一次次的沖擊,一次次再度超越煉鋼工藝技術指標;因為鋼鐵意志,才能夠在年近40歲的時候,他仍然以"5+2"、"白+黑"的精神堅守一線,玩命工作;因為鋼鐵意志,他才能夠忍受臉部的皮膚被輻射熱烤得脫落了一層又一層,創下全國最高爐齡記錄。
薛小永的心里必然承載著一份使命。
因為這種強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創新性提出轉爐生產工段的"3321"管理思路并推廣應用,系統性解決了制約生產工藝的瓶頸性問題。
促使他3天8小時砌成一座120T轉爐,刷新了同類型轉爐全國砌筑時間最短7天的歷史記錄,創造了‘龍鋼速度’。
促使他帶領工段將轉爐鋼鐵料消耗指標做到全國第一,石灰單耗、氧氣消耗、耐材綜合成本名列全國第三的好成績。
促使他影響著周圍的同志,培養成長出陜煤化集團勞模陳江、陜鋼集團勞模陳雷磊、龍鋼公司勞模焦建設等多名集團及公司先進個人。
英雄并非基因遺傳,英雄是鋼鐵般的堅持。
英雄并非生于英雄地,英雄就成長在平凡的土壤里。
這就是我從薛小永身上尋找到的答案。
中國勞動模范人物事跡概括(精選篇5)
__,53歲,一個有著多年種植經驗的老種植戶,憑借著多年的種植經驗被種植戶推薦為新一輪的規模場長,在生產經營中他認真執行農場的各項規定,帶頭調整種植結構,帶頭應用新技術、新機械,在化肥農藥的使用上,嚴格按農業協會的技術要求,在自我不使用高殘留農藥的同時,也號召家庭農場內部禁止使用,多年來他種植的作物從未因農藥使用過量影響調茬,為規模內的種植戶增產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礎。
作為一名規模家庭農場場長,他肩負著帶領組內種植戶增產增效的重任,要想不負重望,必須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業務水準,尤其在當前科技飛速發展中,他深深的認識到,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始終堅持政治和業務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營養,才能起到和發揮一名規模場長的作用。作為一個農業團體的決策人不但要有十分豐富的農業經驗,還要有關于農業、農機、國家和地方土地政策以及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硬件條件仿佛都是為__所設立的,養成多年的看書的習慣讓__成為了農民中的學者,上到國家大的政策方向,下到每個地塊的土質、土況,他都了如指掌。經過自覺地參加管理區組織的各種學習教育活動和上級部門以及農場組織各種科技培訓,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取得了成效。
__從最初僅有一二公頃的土地到此刻的近百公頃的規模農場,不怕吃苦的他每一天在地里摸爬滾打,從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指揮指導,深知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的他平時就注意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科技種植上,更是廢寢忘食,在忙都要堅持查閱資料、看看什么肥料氮含量高,什么農藥除蟲害好,再累都要做好一天的工作記錄。幾年的時間,便掌握了精細的農業科技知識,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走上了機械化、科技化、規模化的農業致富之路。
可是他并沒有就此滿足,而是開始思考如何突破大豆、小麥增收瓶頸,在土地上獲得更大的效益,他又率先帶領組內人員跟隨區領導調整種植業結構,在很多人都不敢嘗試的情景下,種植水飛薊825畝,為了確保種植試驗的成功,他每一天查閱不一樣的技術資料、詢問農業技術人員,到地里查看苗情,記錄生長情景、氣溫影響及病蟲害防治經驗和做法,在重要的結果期,他時常忙活到半夜,辛苦沒有白費,那一年,他種植的水飛薊實現了畝效益500元,獲得了大豐收。
今年初,有些種植戶因為自我沒車不能及時播到高產期,愁得吃不下、睡不著,應對這種情景,__主動和支部提出,自我要承擔三到五個無機車戶的大田播種工作,且把播種、整地的最好時機全部讓給他所幫扶的種植戶。
__自擔任起家庭農場場長和機車長工作以來,以主人翁精神兢兢業業地干好種植戶交給的每項機車作業工作;他滿腔熱情為種植戶著想,無私奉獻,從而贏得了群眾的一致贊譽。在改革開放、社會經濟轉型,人生觀、價值觀趨向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他以自我獨特的事業觀和夢想實現人生價值,自覺摒棄浮躁和實用主義至上的社會心態,堅定地確立了自我愛崗敬業、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人生坐標。
在規模家庭農場管理上,__規模里15戶種植戶進行溝通,在農場大的方針不變的政策下,進取的征求種植戶的種植意見,并同時向規模里的種植戶傳授新的種植技術與科學種植的相關知識,并搜集在科學種植下取得良好效益的先進典型事例,讓規模里的種植戶了解到科學種植才是致富的硬道理,在他不斷的輸入新的種植技術與進取努力的工作下,__規模雖然不是最大,但效益卻明列前芧。規模里的十幾戶人家都說,這個規模真是即省心又放心,地雖然是咱的,可是人家管理的比咱自我還要經心,咱入這個規模算是入對了。
此刻,__正率領著規模中的種植戶,籌備來年的計劃,并盡其所有可能的幫忙著需要幫忙的人。他的行為正應了他常說的一句話:誰都有危難的時候,我不幫誰幫。愿__在農業生產和規模種植的道路上,經濟效益一年上一個臺階。
成績已成為過去,__決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不斷創新的工作態度更加嚴格要求自我,在場農業協會和管理區帶領下進取為種地職工群眾傳達各種科技信息為農場的農業改革和發展做出自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