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
楊靖宇一生不僅積極的抗日,還痛擊了漢奸邵本良;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具體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大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篇1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涌現出無數仁人志士,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楊靖宇便是其中的一位。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一個農民家庭里。1929年,楊靖宇被黨中央由上海調往東北從事黨的工作。他在東北期間,先后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中共滿洲省委代理軍委書記。
1932年11月,他開始使用楊靖宇的化名,被中共滿洲省委派往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在這里,楊靖宇領導東北抗日聯軍對日寇堅持了長達九個年頭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敵人封鎖、搜山,糧食吃光了,又無法生火和覓食,嚴寒和饑餓威脅著他們的生命,楊靖宇帶頭撕下衣服里的棉花充饑,終于渡過了難關。由于他們的英勇頑強,使得數十萬日軍不能入關,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斗爭業績,有力配合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1939年冬,日寇對南滿抗聯部隊進行瘋狂圍剿。楊靖宇率領部隊被圍困在原始森林中,在冰雪中宿營,吃草根、樹皮、棉絮,與敵人周旋五個多月。后來,部隊只剩三百多人,為了縮小目標,部隊分散活動,楊靖宇率領幾名戰士遭到敵人襲擊,最后只剩下他一個人。1940年2月23日,在三道葳子山,大批敵人將他包圍。楊靖宇隱蔽在一棵樹后,只身與數百敵人激戰一小時,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五歲。敵人割下他的頭顱,剖開他的腹部,發現胃中無一粒糧食,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楊靖宇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寧死不屈,充分表現了他忠貞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偉大精神。
楊靖宇的民族氣節和英雄事跡深深地震撼了我們。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過上今天這樣幸福的生活,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英雄的獻身精神;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以告慰英靈。他們的英勇精神,將激勵我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篇2
楊靖宇,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原名馬尚德,字驥生,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 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曾任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五次被捕入獄,受過嚴刑拷打,仍舊堅貞不屈;出獄后,繼續從事革命工作。1932年,中共派楊奠坤到吉林,組建武裝隊伍,進行抗日斗爭。
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總第一軍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在楊靖宇的領導下第一軍很快發展到上萬人,給日軍很大的打擊。1937年楊靖宇的隊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它猶如一股鐵流,一次次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頗感惶恐,為此調集重兵,發動更加瘋狂的圍剿和征討,甚至懸賞萬元捉拿楊靖宇。為了保護有生力量,楊靖宇決定只留下兩名警衛員跟隨自己,利用自己吸引敵人的注意,讓在突圍中受傷的戰士轉移。
幾天后,楊靖宇身邊僅有的兩個警衛員也在下山尋糧途中被敵人發現,相繼遇害。就這樣,楊靖宇孤身一人在沒有任何糧食補給,還身重數彈的情況下,仍與百余人日軍周旋了五晝夜,殊死抵抗,期間日軍反復以重金和高官厚祿勸降,楊靖宇面不改色,農歷正月十五的這天壯烈殉國,年僅35歲!
將軍死后,日軍殘忍地割下了他的頭顱,剖開了他的腹部。因為日軍想知道在重重包圍之下,沒有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么生存的?經解剖,日軍完全駭然了,空蕩蕩的腸胃里,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1957年7月15日,朱德委員長為楊靖宇烈士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銘記歷史,方可告慰先烈,方可不負未來,方可一往無前!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篇3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楊靖宇將軍原名馬尚德,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他童年時深受母親與私塾先生的啟蒙,學習如何做人、如何行事的道理;少年時期更是從同桌李世芳的經歷中深受影響,認識到封建地主階級對于勞苦大眾的壓迫。受“五四運動”進步思潮影響的馬尚德最終意識到:只有革命,才能砸爛勞苦大眾身上的沉重枷鎖;只有革命,才能帶來黎明的曙光。
投身革命的馬尚德先是遵照黨組織的決定,返回家鄉確山,把革命思想帶到群眾中去。被調往東北之后,馬尚德在冰天雪地之中與日寇作戰七年,創造了輝煌戰績,成為白山黑水間的抗日英雄。正是在這個時期,他把名字改成了在今天如雷貫耳的“楊靖宇”,開啟了在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中“楊靖宇”的時代。
楊靖宇將軍犧牲于1940年2月23日,年僅35歲的他在吉林省濛江縣三道崴子的冰天雪地中長眠。他的一生是一首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他的精神遍撒寰宇、遍撒中華大地,他生前的錚錚誓言仍振聾發聵,那就是:為匡復祖國河山而殺身成仁!
“楊靖宇將軍在東北奮戰七年、英勇抗日,連毛澤東都稱贊他是‘不怕困難艱難奮斗之模范’。楊靖宇將軍是真正有信仰、有力量、有希望的榜樣。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篇4
重溫黨的歷史,聆聽紅色經典。我是講述人王衛東。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段浴血奮戰的歷程——“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
今天,我講述的是抗日英雄楊靖宇的故事。
楊靖宇,河南人,為了抗日,他辭別妻兒來到東北, 成立了東北抗聯第一軍,最終壯烈犧牲,年僅35歲。在東北,至今還流傳著一則民謠:滿天星,數不清,東邊道,出英雄;抗日英雄無其數,楊靖宇數第一名。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東北三省是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戰略要地。東北抗日聯軍的存在,就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日本鬼子的心臟。1939年冬天,最殘酷的戰斗打響了。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楊靖宇率領部隊鉆進了深山老林。零下三四十度,寒氣逼人,滴水成冰,戰士們卻衣衫襤褸,食不果腹。面對數十倍的敵人,楊靖宇部隊陷于孤軍作戰的境地, 更可恨的是,隊伍中有人叛變,當了日本鬼子的走狗,將抗日聯軍包圍了!!
危急關頭,楊靖宇帶一支小部隊牽制敵人。3天之后,楊靖宇的身邊僅剩下了六名戰士。最后,楊靖宇孤身一人與600多名追兵繼續戰斗。戰斗中,楊靖宇左臂負傷。敵人沿著血跡瘋狂追擊,幾個敵兵大喊:“快投降吧!快投降吧!有你的大官當!”楊靖宇大義凜然,不為所動。
“我雖然僅是華夏一匹夫,然以堂堂七尺須眉,抗日救國之信仰堅如磐石,富貴不可動搖,今日得以血濺山河,我足矣。”
萬惡的日本鬼子瘋狂了,他們將楊靖宇的尸體運到縣城,他們要看看,這個把他們搞得寢食不安、焦頭爛額的抗聯領導人,究竟是怎樣的人?結果,他們驚呆了。他們沒有在楊靖宇的胃腸里找到一粒糧食,只有樹皮、草根,還有根本沒有消化的棉絮……在場的鬼子個個都傻了:“中國、中國竟有這樣威武不屈的人!”
是的,中國就有這樣威武不屈的人!
英雄去了,但是,人民記著他,祖國記著他,大地記著他。我們,永遠記著他!
抗日英雄楊靖宇的事跡篇5
出生在確山縣李灣村的楊靖宇將軍,是中華民族杰出的抗日英雄。他用35年短暫而厚重、光輝而偉大的生命,詮釋了偉大的抗日精神。
1927年4月,年僅22歲的楊靖宇領導確山暴動,建立全國第一個紅色革命縣。1932年,楊靖宇受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從此他遠離家鄉,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這一走,再也沒有回來。
楊靖宇將軍犧牲時,日本鬼子切開他的腹部,發現在他的胃里只有棉絮和樹皮,懷里還緊緊揣著一把口琴。日本鬼子感到驚訝,這個塞了一肚子棉絮和樹皮的人,懷里怎么會揣著一把口琴?這些只知道侵略和殺戮的禽獸們怎么能知道,充滿著家國情懷的楊靖宇,也無時無刻不思念著白發蒼蒼的娘親,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女兒。遠離親人的他,就是用這把口琴訴說思念、聊以解憂的。
楊靖宇離開家鄉后,他的母親多次被敵人抓去毒打,追問兒子的下落。在一次遭受毒打后,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他的妻子帶著兒女東躲西藏,可還是沒有躲過敵人的搜捕。她被敵人嚴刑拷打,扔進糞坑浸泡,受盡迫害和折磨,帶著一身傷痛離開人世。她的一生很苦,可是她無畏所有的苦難。她最難過的是,至死也沒有等到丈夫的歸期。丈夫離開家的分離,最后成了死別。1928年,楊靖宇抱起出生才5天瘦弱的女兒,給她取名叫躲兒,從此他一別家鄉,再未回過。1953年,馬躲終于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楊靖宇,可那是裝進一只玻璃瓶的父親的頭顱。這是將軍的頭顱啊,將軍啊, 您走出確山,奔走于山關內外,穿越于白山黑水,揚名于林海雪原,不愧為中華民族不朽赤子,白山黑水抗日英雄!叢林密處,山迢峰險,蒼穹如海,山河如畫,英魂如詩,您永留中國人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