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歸納有效記憶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 要想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有頭腦的“明智”之人,就必須學好歷史。如何學好歷史呢?
初中歷史,需要記憶的很多,雜七雜八。如何更好地記憶這些枯燥無味的知識要點呢?我的做法是:學會歸納有效記憶
一、化用諧音記憶法。就是把有關歷史內容轉換成諧音詞語來記憶。
例9.《南京條約》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可以諧音記憶為“光(廣州)下(廈門)不(福州)能(寧波)上(上海)”。
例10.《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可用字頭法結和諧音法記為:“準(許)天天陪酒”。解釋:“準”──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天天”──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陪”──諧“賠”音,指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 萬兩白銀;“酒”──諧“九”音,指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例11.《馬關條約》主要內容還用諧音法記為“哥哥開廠賠兩億兩”。解釋:“哥哥”──諧“割”音,指割地;“開”──開放四處通商口岸;“廠”──口岸設廠,內銷免稅;“賠兩億兩”──賠款兩億兩。
例12.《辛丑條約》主要內容有四項,可化簡串聯記作:“前進賓館出新丑”。解釋: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可化簡為“錢”;②要求清政府嚴禁人民反帝,可化簡為“禁”;③允許外國駐兵于中國鐵路沿線,可化簡為“兵”;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可化簡為“館”。
二、濃縮為一句話記憶法。就是將復雜的歷史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從中提煉出要點來記憶。
例1.“戰國七雄”秦、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楚、燕、齊(田氏齊國)可趣味記憶為:“請喊趙薇去演戲”。其中,“韓趙魏三家分晉”,可趣味記憶為:“喊趙薇分金”。
例2.隋朝大運河的有關內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來歸納記憶:①一條大運河;②溝通南北兩方;③運河沿岸有三個重要城市:涿郡、洛陽、余杭;④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⑤連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⑥流經了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工六個省。
例3.世界古代史上建立過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依次應為: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句話可記憶為:“波亞羅拜阿奧”。
例4.清朝民族關系。__喇嘛的封號是由順治冊封的;駐藏大臣、伊犁的設立,分別發生在雍正、乾隆時;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是由康熙帝賜予的。可以用詞組記憶法:順當(順治──__喇嘛),樣張(雍正──駐藏大臣),前言(乾隆──伊犁),康巴(康熙帝──班禪喇嘛)。
例5.古代印度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可依次記憶為:姨(一)婆餌(二)殺(剎)匪(吠)首。
例6.中日《馬關條約》包括四項內容,可歸納記作:“一廠,二億,三島,四口”。一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二億──賠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三島──割遼東半島、臺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四口──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三、改編成歌謠記憶法。就是將有關內容編成易于背誦的歌謠來記憶。
例7.我國古代文字,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是:甲骨文(商朝龜甲上)──金文(商周青銅器上)──大篆(西周晚期整理)──小篆(秦統一天下后,統一文字)──隸書(秦末獄吏程邈整理,盛行于漢朝)──楷書(盛行于唐朝)。可用首字趣味記憶為:“加緊大小離開(甲金大小隸楷)”。還可順口溜記憶:甲骨文字起殷商,周代青銅鑄金文,統一小篆是秦皇,隸書秦興行于漢,楷書漢興今通暢,連筆書寫是草書,行書兼取二者長。
例8.古人類文化遺址所處的階段。可用四句詩詼諧記憶:棗園能人來,萬元娃愿驚,早知尼古丁,彎指農山上。解釋:棗園(早期猿人)“能人”(坦桑尼亞奧杜威峽谷“能人”)來,萬元(晚期猿人)娃(爪哇人)愿(元謀人)驚(北京人),早知(早期智人)尼(尼安德特人)古丁(丁村人),彎指(晚期智人)農(克羅馬農人)山(山頂洞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