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么可以發動兩次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是指對立的國家集團之間進行的全球性戰爭,為帝國主義的產物,因此它是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以來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帝國主義時代初期,已經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那么德國為什么可以發動兩次世界大戰?
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誕生了人類史上的許多科學巨匠,涌現出了不少飲譽世界的學者和藝術家。德意志人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成就,為人類的進步事業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德意志人民有著許多優秀品質。他們富有智慧和創造精神,勤勞刻苦,對工作嚴肅認真,重實際,講究效率,遵守紀律。正是這些優秀品質,使德意志民族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舉世矚目的巨大業績。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而強盛的民族為什么會在不到30年間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將人類帶入災難的世界?
我們首先的回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一德意志民族歷史的重要轉折時期。自1871年俾斯麥統一了德意志民族,德國僅僅用了30年時間,完成了英國經歷了100多年才完成的事業,依靠發達的科學技術和教育,迅速將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為一個強大的工業國。20世紀初,德國工業生產超過了英、法,僅次于美國,躍居世界第二位。德意志帝國是近代德國歷史發展的頂峰。
德國在經濟上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氣蓬勃的工業強國。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惰性十足的落后的封建君主國,大大落后于經濟的發展。他們國內的資產階級具有強烈的發展經濟的意識,推動了德國經濟的發展。但他們不敢與德國老貴族容克貴族相抗衡,放棄對自由、民主的追求,甘愿讓貴族獨占軍政大權,保留半封建的君主政體和軍閥制度,從而使擁有先進工業水平的德國存在著深厚的封建殘余。
在工業化的過程中,德意志民族也一直受著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傳統和俾斯麥在實現民族統一過程中逐漸形成起來的極端民族主義的熏陶。同時,在種族主義反動說教的影響下,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的膨脹,德意志“種族優越論”、“大德意志主義”在德國廣為傳播。這些非理性思想不僅毒化了德國人民的良知和理智,而且被野心勃勃的霸權主義者所利用,逐漸發展成為對外謀求擴張的依據。威廉二世將俾斯麥稱霸歐洲大陸為目標的“大陸政策”轉向謀求擴張、爭霸世界的“世界政策”。威廉二世是一個極端的軍國主義和霸權主義者。在軍國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的狂潮中,他把德意志民族引上了冒險擴張的道路,于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把參戰國人民推入血泊之中,德意志帝國也在這次戰火中走向滅亡。
德意志帝國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走向了滅亡可是這對于德意志的人民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迎來了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資產階級議會制共和國——魏瑪共和國。他是在德國“十一月革命”下產生的一個資產階級政權。魏瑪國民議會通過了德國歷史最民主的資產階級憲法,他標志著德國資產階級走上了統治的舞臺。但新生的魏瑪共和國政府面臨德國在一戰中戰敗的頹勢,不得不在協約國的壓力下接受了《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是戰勝國強加在德國人民頭上的不平等和約。它把全部戰爭責任強加在德國頭上,是德國處在受掠奪、受奴役的屈辱地位。《凡爾賽和約》的實施不僅極大的傷害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感情,而且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給新生的魏瑪共和國帶來了不安定的因素。就這樣德意志民族的肌體上又滋生了以希特勒為魁首的納粹黨這顆法西斯毒瘤。希特勒在“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的掩蓋下,大肆鼓吹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族復仇主義,叫囂要推翻德意志民族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魏瑪共和國。然而《凡爾賽和約》只是對德國從經濟上進行罪惡的掠奪,它根本沒有觸動德國原來的機構,軍官團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戰爭禍首威廉二世和興登堡之流非但沒有受到審判,反而逍遙法外:威廉二世避居荷蘭,興登堡更是成為了德國民族英雄成了魏瑪共和國的總統。這些軍國分子的存在,也成了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條件。
從1921年到1924年由于國際上的形勢轉變德國開始走向了經濟復蘇的道路。英國為了抑制法國在歐洲大陸稱霸采取扶持德國的政策。法、比兩國軍隊進占德國工業區—魯爾區造成德國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使國際上開始同情德國,美國等國家通過了“道威斯計劃”對德國進行經濟援助。德國與蘇俄簽定了《拉巴洛條約》使兩國擺脫了外交上的孤立狀態,尤其改善了德國的國際地位。到1928年德國出現了繁榮,經濟上出現了魏瑪共和國的“黃金時代”,政治上也邁入了世界大國的行列。國內的工業也大力發展引進了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這樣為德國在二戰中有先進武器和軍隊管理方式提供了條件,也是德國發動二戰的條件之一。
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魏瑪共和國在此陷入經濟和政治危機的旋流之中。經濟危機使法西斯勢力迅速崛起,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也不斷加劇,魏瑪議會民主制出現了危機,魏瑪政府無法維持現存的統治方式,逐漸走上了專制主義的道路。就這樣,希特勒坐上了德國的寶座,法西斯終于推翻了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希特勒上臺后千方百計獨攬大權,實行法西斯專制獨裁統治。制造了“國會縱火”案等迫害德國進步人士。并且強行通過《授權法》攝取了議會權力,在內閣確立了獨裁統治。隨后在全國逐漸實行領袖獨裁和法西斯一黨專制。就這樣德國進入了封建法西斯的資本主義時期(或軍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這樣為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政治基礎。
當國內發動戰爭的條件逐步走向成熟的時候,國外日本和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權已經建立。為實現對外侵略計劃,這三個法西斯國家走到了一起組成了同盟。這樣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條件已經全部成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便要發動戰爭。
希特勒打著保護德意志民族的旗幟悍然發兵吞并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又于1939年以“波蘭走廊”等領土本屬德國為由發動對波蘭的入侵,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國再次將人類推入戰爭災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