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晚期的法國
編者按:從16世紀起法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和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使法國對外貿易的重點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從17世紀起法國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擴張殖民地。
瓦盧瓦王朝
14~16世紀統治法國的封建王朝。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后,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六世繼承王位(1328~1350),建立瓦盧瓦王朝。
瓦盧瓦王朝時期,內外戰爭頻繁。王朝初建,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名義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爆發英法百年戰爭。戰爭期間,1358年發生E.馬塞爾領導的巴黎市民起義和扎克雷起義。15世紀初年,瓦盧瓦家族的兩個旁系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傾軋,內訌延續近30年之久。從1494年起,瓦盧瓦王朝同哈布斯堡王朝為爭奪意大利而連年作戰,直至1559年《卡托-康布雷西條約》締結后才停戰。1562~1598年又爆發宗教戰爭。百年戰爭時期,王權一度衰落,15世紀初,王權逐漸加強,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國的統一,法蘭西斯一世(1515~1547在位),建立君主專制。瓦盧瓦王朝時期,市民階層迅速崛起,作為第三等級的代表開始與特權等級角逐。文藝復興達到高峰。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1574~1589在位)遇刺身亡,因無子嗣,王位由納瓦爾的亨利四世繼承(1589~1610在位)。至此,瓦盧瓦王朝結束,波旁王朝開始。
中古晚期的法國
法國中世紀晚期(16~18世紀)
這一時期是法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后半期在法國歷史上稱為“舊制度”。
從16世紀起法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和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使法國對外貿易的重點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從17世紀起法國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擴張殖民地。
16世紀上半葉,英法百年戰爭的創傷尚未愈合,瓦盧瓦王朝的法蘭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又發動了侵略意大利的戰爭,并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爭奪德法邊境土地,從而揭開了法國與哈布斯堡家族長期爭霸斗爭的序幕。1559年意大利戰爭結束,法國取得加來和梅斯、圖爾、凡爾登3個主教區的統治權。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繼位后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其后經過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馬扎然的整頓,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路易十四加強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大力削弱地方貴族的權力。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同時,路易十四與哈布斯堡家族的長期戰爭,使法國東部邊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雖然經濟有所發展,但專制王權日趨衰落。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資產階級日益感到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愈來愈不相稱,他們對關卡制度、行會條例和不公平的征稅制度極為不滿,特別反對貴族和教士的特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啟蒙運動蓬勃發展起來,他們抨擊天主教會和專制王權,傳播科學知識,宣揚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國封建制度陷于嚴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