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簡介
法國哲學家、近代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笛卡兒,以發(fā)現(xiàn)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寫哲學,文筆平易近人,異常出色,對近代哲學而言,這種令人敬佩的文學感是值得慶幸的。
人物簡介:
笛卡兒的父親是一位擁有大量地產(chǎn)的地方議員,他死后,笛卡兒賣了這些地產(chǎn),轉而投資商業(yè),每年能夠獲得六七千法郎的收入。在1612 年之前,他有八年的時間在一所耶穌會學校讀書,在這里,他獲得了比一些大學生還要好的數(shù)學教育。這之后,他隱居在巴黎郊區(qū),在那里潛心研究幾何學。后來,他的朋友們擾亂了他的生活,于是他躲進了荷蘭軍隊之中。
在軍營里的頭兩年,笛卡兒依然過著不受干擾的沉思生活,后來他參加了巴伐利亞軍。在巴伐利亞,由于天氣寒冷,他經(jīng)常躲在一個火爐邊思考。他自己說,他的一半哲學思想就是在那時形成的—蘇格拉底有在雪地里沉思的習慣,而笛卡兒的大腦似乎在覺得暖和時才能思考。1625 年,笛卡兒在巴黎定居。他的朋友們經(jīng)常在一大早就來拜訪他,而此時的笛卡兒還沒有起床,這讓他苦惱不已。于是,在1628 年時,他再次參軍。之后,他在荷蘭住了20 年,因為17 世紀的荷蘭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有思想自由的國家。
有段時間,笛卡兒與瑞典女王有了信件聯(lián)系。笛卡兒贈給了她一篇關于愛情的論述,還送她一篇論靈魂的文章。為了答謝笛卡兒,女王邀請笛卡兒到她的王宮里居住。但是,除了笛卡兒睡意正濃的凌晨5 點,女王再也抽不出任何時間聽笛卡兒給她講解哲學。所以,對于體質(zhì)一向孱弱的笛卡兒而言,在冬日里早起,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笛卡兒終于一病不起,于1650 年2 月逝世。
笛卡兒的哲學帶有主觀主義傾向,他認為物質(zhì)是只有從對于精神的所知出發(fā),并通過推理才能認識的東西。歐洲后來的唯心論者以此為榮,而英國經(jīng)驗論者卻恰恰相反。近代哲學很多提出問題的方法都源自笛卡兒,只是他提出的解答沒有被接受。笛卡兒常感嘆自己無知,他說知識越是淵博越是深感自己知識的不足。有人曾對此大惑不解,問他:“您具有如此淵博的知識,為什么總是感嘆自己無知呢?”
他答道:“哲學家芝諾用圓圈來表示知識的范圍,圓圈里是已知的知識,圓圈外是未知的知識,知識范圍越多,圓圈越大,圓周也越長,圓圈的邊沿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就越大,因而未知部分當然也就更多了。”笛卡兒不是一個勤奮的人,他很少讀書,工作時間也很短。他的成就仿佛都是在短暫的精神集中時取得的?!斗椒ㄕ摗?、《沉思錄》、《哲學原理》等記載著笛卡兒的大部分科學觀點,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笛卡兒是第一個擁有高超的哲學能力并接受了新物理學和新天文學影響的人。他另起爐灶,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這是自亞里士多德以后從未有過的,是給科學帶來新的自信的標志。
人物生平:
童年
1596年3月31日,笛卡爾出生在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拉海(現(xiàn)為笛卡爾)。他出身于地位較低的貴族家庭,父Joachim是雷恩的布列塔尼議會的議員,同時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1歲多時母親患肺結核去世,而他也受到傳染,造成體弱多病。笛卡爾因家境富裕從小多病,學校允許他在床上早讀。母親去世后,父親移居他鄉(xiāng)并再婚,而把笛卡爾留給了他的外祖母帶大,自此父子很少見面,但是父親一直提供金錢方面的幫助,使他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用擔心經(jīng)濟來源問題。也因此養(yǎng)成終生沉思的習慣和孤僻的性格。父親見他頗有哲學家的氣質(zhì),親昵地稱他為“小哲學家”。
1606或1607年,父親希望笛卡爾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神學家,于是在笛卡爾八歲時將其送入歐洲最有名的貴族學校──位于拉弗萊什的耶穌會的皇家大亨利學院學習 。校方為照顧他孱弱的身體,特許他不必受校規(guī)的約束,早晨不必到學校上課,可以在床上讀書 。因此,他從小養(yǎng)成了喜歡安靜,善于思考的習慣。他在該校學習8年,接受了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學習了古典文學、歷史、神學、哲學、法學、醫(yī)學、數(shù)學及其他自然科學。他學習到了數(shù)學和物理學,包括伽利略的工作。但他對所學的東西頗感失望,因為在他看來教科書中那些微妙的論證,其實不過是模棱兩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論,只能使他頓生懷疑而無從得到確鑿的知識,惟一給他安慰的是數(shù)學。
青年
1616年12月畢業(yè)后,他遵從他父親希望他成為律師的愿望,進入普瓦捷大學學習法律與醫(yī)學,對各種知識特別是數(shù)學深感興趣,并獲得業(yè)士學位和文憑。畢業(yè)后笛卡爾一直對職業(yè)選擇不定,又決心游歷歐洲各地,專心尋求“世界這本大書”中的智慧。1618年,笛卡爾加入荷蘭拿騷的毛里茨的軍隊。但是荷蘭和西班牙之間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于是笛卡爾利用這段空閑時間學習數(shù)學。在軍隊服役和周游歐洲期間他繼續(xù)注意“收集各種知識”,“隨處對遇見的種種事物注意思考”。
在笛卡爾的時代,拉丁文是學者的語言。他也如當時的習慣,在他的著作上簽上他的拉丁化的名字——Renatus Cartesius(瑞那圖斯·卡提修斯)。正因為如此,由他首創(chuàng)的笛卡爾坐標系也稱卡提修坐標系。笛卡爾對結合數(shù)學與物理學的興趣,是在荷蘭當兵期間產(chǎn)生的。
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公告欄上,看到用佛萊芒語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征答。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并且讓身旁的人,將他不懂的佛萊芒語翻譯成拉丁語。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歲的以撒·貝克曼(Isaac Beeckman)。貝克曼在數(shù)學和物理學方面有很高造詣,很快成為了他的導師 。4個月后,他寫信給貝克曼:“你是將我從冷漠中喚醒的人……”,并且告訴他,自己在數(shù)學上有了4個重大發(fā)現(xiàn)。
據(jù)說,笛卡爾曾在一個晚上做了三個奇特的夢。第一個夢是,笛卡爾被風暴吹到一個風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個夢是他得到了打開自然寶庫的鑰匙;第三個夢是他開辟了通向真正知識的道路。這三個奇特的夢增強了他創(chuàng)立新學說的信心。這一天是笛卡兒思想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有些學者把這一天定為解析幾何的誕生日。
1621年笛卡爾退伍回國,時值法國內(nèi)亂,于是在1622年,時年26歲的笛卡爾變賣掉父親留下的資產(chǎn),用4年時間游歷歐洲,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隨后于1625年遷住于巴黎。因為在當時的法國教會勢力龐大,不能自由討論宗教問題,因此笛卡爾在1628年移居荷蘭,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間,笛卡爾對哲學、數(shù)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理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且致力于哲學研究發(fā)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并通過數(shù)學家梅森神父與歐洲主要學者保持密切聯(lián)系。
影響及評價
笛卡爾在哲學上是二元論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爾在自然科學范圍內(nèi)卻是一個機械論者,這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笛卡爾是歐洲近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xiàn)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于一爐,在哲學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笛卡爾的方法論對于后來物理學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他在古代演繹方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一種以數(shù)學為基礎的演繹法:以唯理論為根據(jù),從自明的直觀公理出發(fā),運用數(shù)學的邏輯演繹,推出結論。這種方法和培根所提倡的實驗歸納法結合起來,經(jīng)過惠更斯和牛頓等人的綜合運用,成為物理學特別是理論物理學的重要方法。作為他的普遍方法的一個最成功的例子,是笛卡爾運用代數(shù)的方法的來解決幾何問題,確立了坐標幾何學即解析幾何學的基礎。
笛卡爾的方法論中還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他善于運用直觀“模型”來說明物理現(xiàn)象。例如利用“網(wǎng)球”模型說明光的折射;用“盲人的手杖”來形象地比喻光信息沿物質(zhì)作瞬時傳輸;用盛水的玻璃球來模擬并成功地解釋了虹霓現(xiàn)象等。第二,他提倡運用假設和假說的方法,如宇宙結構論中的旋渦說。此外他還提出“普遍懷疑”原則。這一原則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于反對教會統(tǒng)治、反對崇尚權威、提倡理性、提倡科學起過很大作用 。笛卡爾堪稱17世紀及其后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