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霞飛
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是法國元帥和軍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法軍總指揮。性格穩重,木訥寡言,雖略顯遲鈍,卻極其堅韌,人稱“遲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法國霞飛。
早年霞飛
出生在法國比利牛斯省里沃薩爾特城一個釀酒商家庭。平時在家里說加泰羅尼亞語, [1]在學校說法語,兒時即沉默寡言,做事卻很有條理。在佩皮南學校時,他在數學、科學和畫畫方面極具才能。
1868年進入巴黎著名的查理曼大帝公立中學。17歲時,考上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學習工程學。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時以工兵應征入伍,加入萬塞納炮兵團,在戰爭中被提升為陸軍。戰后返回學校,獲得工程學學位。但他沒有從事土木工程,而是又考進陸軍實習學校, 1872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工程 部隊任職。1876年法國與西班牙關系緊張時,他任營長駐守比利牛斯山脈,這時他的建筑才華得到承認,負責建造明達利防御陣地。1884年隨部隊入侵越南、加入孤拔海軍的參謀部,成為殖民官員,在中法戰爭期間,他在臺灣建造一條防御工事,以防止中國軍隊劉銘傳部的反攻。1885年孤拔授予他榮譽十字勛章。1887年越南巴亭發生叛亂,他建造了許多壕溝,通過放火燒竹林,徹底擊敗了敵人,從此壕溝戰迅速在法軍中開始流行。在返回巴黎途中成為陸軍部成員,1891年成為楓丹白露軍事工程學教授。一年后去了西非,并于1893年進入夢幻般的城市廷巴克圖,這使他一舉成名。在法國和英國關系緊張的時候,他還修筑了馬達加斯加島的防御工事。在接下來的10年里,他在法軍高級指揮階層提升的速度相當快,1901年返回巴黎,晉升為旅長,1905年升任師長,1908 年又被提為第三軍軍長。
霞飛在一戰的時候
霞飛1911年法、德兩國為爭奪摩洛哥而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新上任的法國陸軍部長阿多福·梅西米舉薦賢才,把當時并不出眾,但比較年輕, 而政治上屬溫和派的霞飛推上高位,讓他當了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兼總參謀長。霞飛從此圓了統帥三軍之夢。他和其參謀人員擬定了著名的第十七號計劃,計劃規定法軍主力直取阿爾薩斯和洛林,正好掉進史里芬計劃的陷阱中,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伯爵斷言:一個成功的坎尼會戰,不僅需要聰明的漢尼拔,而且需要一個向法羅那樣的愚蠢的對手配合。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出任法軍總司令。他在8月的邊境交戰中損失30萬,全軍潰退;幸好小毛奇也沒有堅決的執行史里芬的遺囑,而是把一個集中兵力一翼包圍的大膽計劃變成了平分兵力兩路平推,造成了法軍雖敗 而沒有被合圍的局面。在每個人都驚慌失措的時候,只有他靠著堅強的神經,以近乎遲鈍的冷漠在繼續指揮部隊一邊撤退一邊抵抗,當兩路德軍在巴黎城下由于配合不良,出現巨大空隙且把側翼暴露出來的時候。
他在約瑟夫·加利埃尼的不斷催促下發動了反攻,在馬恩河會戰中阻止了德軍的進攻,粉碎了德軍“速戰速決”計劃,接著在11月指揮軍隊進行一系列迂回行動,構成奔向大海的作戰,1915年春季,他發動了香檳和阿爾圖斯攻勢,遭到了極大的傷亡,而所得甚少,從此西線戰爭從機動作戰轉入持久的陣地戰階段。1916年 2月,德軍在東線取得對俄作戰勝利后,決定在西線重點進攻法國的凡爾登要塞,這次攻勢使他措手不及,使事情更為嚴重的是他錯誤的估計了德軍對列日進行圍攻而撤走了凡爾登的重炮,靠著亨利·菲利浦·貝當的頑強指揮。 經過6個半月的拉鋸和爭奪,法軍終于轉守為攻,奪回了失地,德軍的戰略企圖落空。當時有“絞肉機”之稱的凡爾登戰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霞飛因此贏得了很大的榮譽。1916年12月,由于他倡導實行的索姆河會戰的慘重損失,他被免去實職,改任法國政府軍事顧問,同月晉升元帥。
戰后
1917~1918年任法國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后又任駐日本 軍事代表團團長。1918年12月被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922年任 法國政府國防委員會主席。1931年1月3日在巴黎病逝。遺有《戰爭準備與戰役實施》和《霞飛元帥回憶錄》等著作。
歷史對霞飛評價
霞飛騎馬像霞飛在任總參謀長時大腹便便,天真可愛 [2],一臉慈祥,但其外表掩蓋了他堅強的個性。雖然他平靜、有耐心并有條不紊,但很勇敢、大膽和堅定。不幸的是在當時條件下,他提倡的進攻理論無論是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和自殺沒有什么兩樣。他也很固執,討厭那些試圖改變他的想法的企圖。在很大程度上,他應為1914年8月降臨到法軍頭上近乎災難性的失敗負責;同樣,幾個星期后在馬恩河解救法軍也可以歸功于他。戰后曾爭議馬恩河奇跡的第一功臣是他還是他的老對手約瑟夫·加利埃尼時,他的觀點值得看重,他說:“我不是真的知道,但是我知道那若是一場敗仗,誰將為之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