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柳永詞作鑒賞
《望海潮·東南形勝》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海潮》柳永詞作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⑴,錢塘自古繁華⑵。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qiàn)無涯。市列珠璣⑷,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yǎn)清嘉⑸。有三秋桂子⑹,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⑺,菱歌泛夜,嬉嬉釣叟(sǒu)蓮娃。千騎擁高牙⑻。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⑼。
《望海潮》柳永【注釋】
⑴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在這里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qū)。
⑵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
⑶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
畫橋:裝飾華美的橋。
風簾:擋風用的簾子。
翠幕:青綠色的帷幕。
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齊貌。
⑷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
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珍貴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指西湖周圍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麗。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nóng)歷九月。王勃《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qū)偃?rdquo;。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詩經(jīng)·王風·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shè)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菱:菱角。泛:漂流。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這里指高官孫何。
吟賞煙霞:歌詠和觀賞湖光山色。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異日圖將好景:有朝一日把這番景致描繪出來。異日:他日,指日后。圖:描繪。
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望海潮》柳永【賞析】
此詞一開頭即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全貌。它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zhuǎn)弱調(diào)為強音,表現(xiàn)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云樹”三句,由市內(nèi)說到郊外,只見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tài)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瑯滿目,暗寫商人比夸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于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里以工整的一聯(lián),描寫了不同季節(jié)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wěn),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yōu)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著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采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tài),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此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diào)雄渾,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這首詞的結(jié)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shù)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夸示于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詞調(diào)始見于《樂章集》,為柳永所創(chuàng)的新聲。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富庶與美麗。藝術(shù)構(gòu)思上匠心獨遠,上片寫杭州,下片寫西湖,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其寫景之壯偉、聲調(diào)之激越,與東坡亦相去不遠。特別是,由數(shù)字組成的詞組,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詞中的運用,或為實寫,或為虛指,均帶有夸張的語氣,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詞風。
看了“《望海潮》柳永詞作鑒賞”還想看:
1.北宋著名詞人柳永
2.柳永的詞介紹
3.寫秋愁的古詩詞柳永《雨霖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