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白話翻譯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極》是南宋詞人姜夔創作的一首詞。詞寫游子客中的幽怨。上闋即景抒情,見雙燕同飛而倍感自己的孤獨和思人離愁。下闋開頭應秋氣渲染悲情,哀嘆自己飄零的身世,發出“醉臥酒樓”的無可奈何之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霓裳中序第一》白話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霓裳中序第一1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2。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3。又于樂工故書中得商調4《霓裳曲》5十八闋,皆虛譜無辭。按沈氏《樂律》6,《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云:“散序六闋7”,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閑雅,不類今曲:余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于世。余方羈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辭之怨抑8也。
亭皋9正望極10,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11,羅衣12初索。流光13過隙14,嘆杏梁15、雙燕如客。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16。
幽寂,亂蛩17吟壁,動庾信18、清愁似織。沉思年少浪跡,笛里關山,柳下坊陌。墜紅19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飄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20。
【注釋】
霓裳中序第一:詞牌名,是姜夔所填“商調”曲。雙調一百零一字,前片七仄韻,后片八仄韻,例用入聲部韻。前片第四句第一字是領格,宜用去聲。
祝融: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
《黃帝鹽》、《蘇合香》:南宋時獻神樂曲。前者原為唐代杖鼓曲,后者原為唐代軟舞曲。
商調:樂曲七調之一,其音凄愴哀怨。
《霓裳(cháng)曲》:即《霓裳羽衣曲》,原為盛唐著名宮廷音樂,其樂、舞、服飾皆著力描繪仙境與仙女形象,調屬黃鐘商,乃唐樂之代表作。
沈氏《樂律》:指沈括《夢溪筆談》論樂律。
散序六闋: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云慵不飛”。
怨抑:怨恨抑郁。
亭皋:水邊的平地上。
正望極:指望盡天涯。
紈扇漸疏:秋天漸近,逐漸疏遠團扇。
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時光。
過隙:喻時間短暫,光陰易逝。語出成語“過隙白駒”。
杏梁:文杏木做的屋梁。語出漢司馬相如《長門賦》,“飾文杏以為梁”。
仿佛照顏色:杜甫《夢李白》:“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蛩:蟋蟀。
庾信:南北朝時期詩人、文學家,字子山,小字蘭成。詩賦大量抒發了自己懷念故國鄉土的情緒,以及對身世的感傷,風格也轉變為蒼勁、悲涼。
墜紅:落花。
醉臥酒壚側:形容豪飲一醉方休。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阮公(籍)鄰家婦有美色,當壚沽酒。阮……常從婦飲酒、阮醉,則臥眠其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絕無他意。”酒壚,置酒甕的土臺。
《霓裳中序第一》【白話譯文】
從平坦的江畔極目遠望,亂紛紛蓮花凋落,一去不返,順水漂泊。多病的身軀氣力衰弱,更何況秋風漸漸寒瑟,團扇漸漸閑擱,羅衣單薄,開始更換穿著。光陰流逝如白駒從門縫一閃而過,可嘆杏梁上的雙燕春來秋去就像遠行的旅客。意中人兒何在?一簾淡淡秋月銀波,仿佛照著她憔悴的顏色。
多少幽暗寂寞。蟋蟀在墻壁里雜亂地吟歌,牽動了流寓異鄉的庾信,清秋的愁緒如亂絲縈惹。深深地回憶年少時的浪跡飄泊,笛聲里關山跋涉。垂柳下花巷消磨。意中人如落紅斷了音信,仿佛隨著碧綠的暗水涓涓流去,空自失落。飄零日久,而今哪還有,醉臥酒壚的豪曠意緒和氣魄。
看了“《霓裳中序第一》白話翻譯”還想看:
1.少年中國說文言文翻譯及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