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的人物生平
張角(?-公元184年),別名天公、大賢良師,他是東漢太平道創始人和黃巾起義領袖。東漢末年他們兄弟三人創立了太平道這一組織,主要受《太平經》的影響,加上早期流行的"黃老"思想,并把這種思想化為自己的教義,廣泛向信徒們宣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角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張角的人物生平
張角是中國東漢時期(約公元2世紀)人,早期道教派別太平道的創始人。他與兩個兄弟張寶、張梁三人都信奉道教。
東漢末年他們兄弟三人創立了太平道這一組織,主要受《太平經》的影響,加上早期流行的"黃老"思想,并把這種思想化為自己的教義,廣泛向信徒們宣傳。太平道的教義宣稱在天上有鬼神監視人們的行為,并根據人們行為的善惡來增加或減少他們的壽命,要求人們多行善事,少做壞事。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張角的太平道發展到中國的許多地方,教徒人數達到了幾十萬。而張角就以教主的身份來布道,據歷史記載,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給人治病來擴大影響。張角還自稱"大賢良師",把自己看成大眾的先覺者。他把全國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由于當時社會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張角就順勢而起,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動了黃巾大起義。在起義失敗后,太平道也就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張角的黃巾起義
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征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應外合。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馀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于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人公”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朱雋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共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師有奏議征朱雋回師,幸而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不行。但朱雋仍急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雋又因兵少不敵,便擴大防圍、建筑陣壘,堆砌土山觀望城內。朱雋軍鳴鼓攻打西南,黃巾軍被引開,朱雋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偷襲敵人后方,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向漢軍乞降。張超、徐璆和秦頡都認為可以接受,但朱雋認為如接受的話,會給百姓有利為賊,無利乞降的錯誤觀念,便不接受并急攻敵軍,可是數戰也不能攻克,朱雋登上土山觀望黃巾軍,明白黃巾軍沒有退路,而盡力一戰,所以未能攻克。朱雋便解開圍軍,韓忠果然出戰,被朱雋大破,朱雋向北追擊韓忠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投降,秦頡一向與韓忠不和,便將他殺死。這舉動反令黃巾軍不安,又推孫夏為帥屯兵宛中城。朱雋再次急攻,于11月癸巳日,孫夏敗走,漢軍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斬殺孫夏及萬多人,黃巾軍解散,平定宛城一帶。185年春天,班師回京。另一方面,于8月皇甫嵩到達東郡倉亭,大破、生擒卜己,斬殺七千多人。而董卓進攻張角不成功,無功而還,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繼續北上。不過,張角已經病死,在10月于廣宗便和張梁戰斗,張梁軍犟,于首戰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閉營與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觀察敵軍舉動,黃巾軍戰意稍為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時份突襲敵陣,戰至下午,成功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于逃走到河堤時溺死的也有五萬多人,焚燒車輜三萬多輛,虜獲人數甚多。而張角則被破棺戮尸,運首級回京師。11月,皇甫嵩與鉅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陽,成功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平息。
亂事雖被平息,但漢室威信遇上一次嚴重的打擊,但漢靈帝沒有改革,反而繼續享樂。于各地還不斷發生小形叛亂,產生許多分散的勢力,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云、飛燕、白爵、楊鳳、于毒等,勢力小的也有數千人,勢力大的甚至有百萬人,如張燕的黑山賊。188年,黃巾軍再次發生起義,黃巾余部紛紛起事。2月,郭太等于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4月,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10月,青州、徐州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11月,漢廷派遣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于葛陂,鮑鴻軍敗。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雖然沒有第一次黃巾之亂般盛,但卻令漢室十分頭痛。為了鎮壓平亂,于188年3月,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份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余部。而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在軍閥手中如同無物,所以黃巾民變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也是三國時代的序幕。雖然如此,亂事仍造就了大赦黨人,令許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看了“張角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黃巾起義的結果有哪些
2.范曄簡介資料
3.歷史名人董卓簡介
4.董卓簡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