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帝陵簡介
西漢帝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陜西省咸陽市、西安市境內。西漢11個皇帝的陵墓,除漢文帝劉恒霸陵和漢宣帝劉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
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西起興平市(縣級市)豆馬村,東到咸陽區正陽鄉張家灣,依次排列著漢武帝劉徹茂陵、漢昭帝劉弗陵平陵、漢成帝劉驁延陵、漢平帝劉衎康陵、漢元帝劉奭渭陵、漢哀帝劉欣義陵、漢惠帝劉盈安陵、漢高帝劉邦長陵、漢景帝劉啟陽陵。
帝陵簡介
西漢帝陵西漢諸陵的陪葬墓都在帝陵之東,長陵陪葬墓規模最大。茂陵陪葬墓中有著名的衛青、霍去病墓。這些帝陵加上皇親國戚、權臣列侯的陪葬墓自東而西綿延百里,正如古詩所云:“長陵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長陵開始置陵邑。漢朝建都長安以后,便將齊、楚諸國的大姓和有功之臣都遷到長陵邑來。
自此而后,往往把高官豪富之家遷到各陵邑中去,將有實力的豪族控制在長安,以便鞏固漢朝的統治。漢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下詔罷置陵邑,因為強迫移民而使百姓破產,引起社會上的動蕩不安,設置陵邑對鞏固政權已不起作用,所以從渭陵開始廢置陵邑。
帝陵組成
1. 漢太祖(高祖)高皇帝劉邦長陵
2. 漢孝惠皇帝劉盈安陵
3.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恒霸陵
4. 漢孝景皇帝劉啟陽陵
5.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茂陵
6. 漢孝昭皇帝劉弗陵平陵
7. 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杜陵
8. 漢高宗(后除廟號)孝元皇帝劉奭(shì)渭陵
9.漢統宗(后除廟號)孝成皇帝劉驁延陵
10. 漢孝哀皇帝劉欣義陵
11. 漢元宗(后除廟號)孝平皇帝劉衎(kàn )康陵
相關人物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郡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后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后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于反敗為勝。擊敗王項羽后,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于滎陽泛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是“封建皇帝中最厲害的一個”。
劉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漢第五位皇帝,漢高祖中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高祖死后,呂后專權,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
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前157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于長安未央宮,死后葬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