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書法介紹
西漢初年,在書法上仍沿襲秦代的傳統(tǒng),嚴肅莊重的宮廷器物銘文仍是沿用整飭規(guī)矩的小篆書體。西漢書法家吸取了秦代官定典范書體如《泰山刻石》、《陽陵虎符》等銘文結(jié)構(gòu)謹嚴的優(yōu)點,以及秦代隸書中筆道方折易刻易寫的長處,綜合為一種嶄新的書體,稱為漢篆。下面是西漢書法介紹。
西漢書法概述
西漢初年,在書法上仍沿襲秦代的傳統(tǒng),嚴肅莊重的宮廷器物銘文仍是沿用整飭規(guī)矩的小篆書體。西漢書法家吸取了秦代官定典范書體如《泰山刻石》、《陽陵虎符》等銘文結(jié)構(gòu)謹嚴的優(yōu)點,以及秦代隸書中筆道方折易刻易寫的長處,綜合為一種嶄新的書體,稱為漢篆。其整齊規(guī)矩勝于秦代詔版。
漢篆作品主要見于金文和某些石刻。如神爵四年的《成山宮渠斜》、初元三年的《上林豫章觀銅鑒》、嵩山啟母廟、太室、少室三石闕。同時漢代是書法蓬勃發(fā)展的時代,隸書獲得了大發(fā)展,西漢時隸書已成為官方文書通用的書體。西漢早期的隸書仍受秦隸的影響,顯得古拙,被稱為古隸,直到西漢晚期才完成轉(zhuǎn)變,發(fā)展為帶波挑、波磔、結(jié)體呈橫勢扁方的今隸,也稱漢隸。
西漢書法:金文
西漢金文書法繼承秦代金文的傳統(tǒng),又有一定的發(fā)展。西漢金文有的是秦代官方正統(tǒng)小篆書體風格的忠實繼承者。如神爵四年的《成山宮渠斜》、初元三年的《上林豫章觀銅鑒》、陜西三橋出土的周博造《上林銅鑒》等銘文,體方筆圓,行款整齊,均法度森嚴,極為精美,可與《陽陵虎符》銘文相媲美。而另一些金文作品則篆、隸混用,筆道方折。如天漢四年的《南宮鐘》、陽朔元年的《上林銅鑒》、陽朔四年的《上林銅鑒》、永始三年的《永始高鐙》等銘文,其中多數(shù)字仍依篆法,少數(shù)字如 重 、 年 、 造 、 天 等已純?nèi)皇请`書,具有波挑的筆道。另外,還有一些出自下層隸民之手的金文作品,如《谷口鼎》銘文潦草、稚拙,為草隸。這樣的字體在西漢簡牘文書中比比皆是。西漢最為精美的金文作品是新莽時期的貨布文字、量器銘文。王莽在文字上也極力復古,以秦文字為效法模式,使用小篆。如《新嘉量》銘文,書體雖為小篆,但已有漢篆筆道方折的特點。其字形結(jié)構(gòu)縱勢長方,將其舒展而下的重筆畫予以夸張?zhí)幚恚麄€字撐挺大方,氣勢雄放。
所鑄貨幣既有懸針篆書的 貨泉 、 布泉 ,又有錢線篆書的布貨十品,形式極美,對后世書家影響很大。魏晉官私印中使用的懸針篆就是直接取法這類作品的。清代書家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一書中,對布貨十品的評價很高,他認為 王莽之十布,精勁絕倫,為錢線之祖,學篆書者,縱極變化,不能出其范圍.金石家鄧散木在《篆刻學》一書中也稱贊到: 泉布等品,類皆瘦勁廉悍,咄咄逼人,而筆勢舒展,尤大足為治印之助。
西漢書法:石刻隸書
西漢傳世石刻甚少,據(jù)近人徐森玉《西漢石刻文字初探》所收集的刻石計有10種,其中較為重要的有《魯靈光殿址刻石》(公元前149年)、《霍去病墓石刻字》兩石、《五鳳刻石》(公元前56年)、《麃孝禹刻石》(公元前26年)、《萊子侯刻石》(公元16年)等。其中《魯靈光殿址刻石》的文字與秦代權(quán)量文字相近。霍去病墓前有二石刻字,一石刻有 左司空 、另一石刻有 平原樂陵宿伯口 及霍去孟 等10字。 左司空 三字屬于篆書,雄健渾樸,以豪氣取勝。后10字介于古隸今隸之間,筆道沉穩(wěn)有力,結(jié)體平正中也見變化出奇。兩石刻字雖不如秦泰山刻石謹嚴,但活潑異趣,樸茂自然。這種充分活力的新書體在同時代的簡帛書法中得到了呼應。在西漢石刻中,在作品完整性和藝術(shù)性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五鳳刻石》和《萊子侯刻石》。
《五鳳刻石》:刻于漢宣帝五鳳二年(公元前56年),一名《魯孝王刻石》。共13字,以形體結(jié)構(gòu)論,已是隸書。筆道圓渾沉穩(wěn),但是其中兩個 年字卻垂筆拖長且重按結(jié)束,取縱勢,使整幅字的章法有了較大的跌宕起伏,與《建昭二年簡》的墨跡書法風格完全一致,是書法藝術(shù)成就很高的西漢隸書碑刻的代表作品。
《萊子侯刻石》:刻于王莽新朝天鳳三年(公元16年),屬于隸書,共7行,每行5字。單字結(jié)構(gòu)取左斜扁方之勢,章法上縱有行,但不盡拘于界格;上下字距寬,左右行距略小,行距小于字距,開漢碑章法的法規(guī);左右大體照應,但不過分追求橫列。粗糙的繩紋邊欄與不勻齊的界格,以及粗細有所變化的筆道,和諧自然地融為一體,樸中有妍。清代楊守敬在《平碑記》中稱贊此石 是刻蒼勁簡質(zhì) ,確為定評。此石是清乾隆年間于山東鄒縣臥虎山前發(fā)現(xiàn)的。
西漢刻石作品太少,隸書的波磔還不明顯,尚非典型正規(guī)的漢隸碑刻,但仍能使人感受到其渾厚、質(zhì)樸、博大的藝術(shù)風貌和鮮明的個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