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字歷史簡介
韓國人使用傳統的表音文字。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韓國文字歷史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韓國文字歷史
韓字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實用的表音文字,得到了文字研究專家們的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韓文的文字體系具有出高度的科學性。韓字是由世宗大王(1446年)創造的。
1446年,韓國出現了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其含義正如它的名字所示,是“糾正國民的發音”之意。韓字的創始人世宗大王是韓國歷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君王,他心胸寬廣,執政勤勉,為世人所尊崇。他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更還是一位極富激情的學者,他的才能和學識令很多學者驚嘆不已。
世宗大王在忙于國事之余,喜歡讀書和坐禪。他具有堅持個人主張,決不妥協的性格。對國民的愛惜是他的治國之本,他還常常聽取庶民的意見。以國民的利益為中心來調整國策,以德治天下。
世宗大王在宮殿里設立了名為集賢殿的學問研究院。他經常在這里讀書學習,和學者們討論學術問題,并發行各種書籍。
世宗大王在執政期間深刻體會到普通庶民無法讀寫復雜的中國文字,無法用文字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進行對話的痛苦,當時的中國文字是接受教育的貴族們的專屬物。
國內的有識之士使用的都是從中國引入的漢字,因此無法充分地表現韓語的發音和感情。普通庶民的上訴也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不僅如此,年積月累的農業耕種經驗和方法也都無法流傳下去。
世宗大王非常同情國民的處境,作為一個想要發展民族文化,推進國家獨立的一代明君,他開始苦思冥想,夢想創造出一種獨特而易學易懂的文字,讓普通的庶民也可以輕松駕馭。
訓民正音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寫道:“中國文字是基于中國歷史應運而生的,因此無法清楚的表達韓語特有的語境,無法充分表現庶民的想法和感情。考慮到我國子民的實際情況,我創立了這28個字母。這些文字簡單易學,希望能提高每位國民的生活質量。”從這篇序言中可以看出世宗大王對文化的獨立、國民的繁榮所持的執著和獻身精神。
世宗大王創造的28個字母延續到今天,我們只使用24個字母。
這24個字母如下:
輔音:
(g,k),(n),(d,t),(rorl),(m),(b,p),(s),(ng),(j),(ch),(k)(t),(p),(h)
元音:
(a),(ya),(eo),(yeo),(o),(yo),(u),(yu),(eu),(i)
將輔音和元音分開是為了能隨意組合輔音和元音,使其發揮組合成音節的功能。訓民正音有別于象形文字,其輔音字母的發音是根據人的發音器官創造的,各個字符由各自不同的音構成,其他輔音只需根據發音的強度在基本字母上增加一筆。
元音是根據天、地、人的形象創造出來的。"."是模仿圓天,''是模仿平地,''是模仿站立之人的形態。其他的元音,如"(a),(ya),(eo),(yeo),(o),(yo),(u),(yu)"皆是從這3個元音變化而來的。上述的3個元音現在已不使用。
民正音的出世是一項偉大的創舉。以人的發音器官為基礎創造的輔音字母,依據天、地、人的形態創造的元音均是一項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偉大創舉。
創造韓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士們認為人類的發音不僅僅是單純的生理現象,還有一股雖然人們看不到,但實際上更強大的力量在支配著這一行為。他們認為人類的發音和所有的宇宙現象均與陰陽、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測聲音與季節變化以及音樂必然是相通的。韓語的音節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輔音、元音、尾音,這是世宗大王和集賢殿的學士們創造韓文字的基礎。尾音不是單獨創建的,而是根據輔音的重復而創,因此韓語是充分有效地結合元音和輔音而成的。
基于上述介紹我們不難看出,韓文的14個輔音和10個元音實際上具備了能夠表達世間一切聲音的功能。
朝鮮的“諺文”與“諺語”一樣是民間的語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諺文屬于二流文字。只有貴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讀文字”屬于朝鮮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鮮拼音文字就是“諺文”,而現在的“諺文”卻是中國漢字了。古代朝鮮的文字實際上有三種:1、純漢字:完全使用中國的文法規則。2、吏讀文字:用漢字拼寫朝鮮語言,但是保留漢字的意義與基本文法。3、純朝鮮字:就是朝鮮世宗創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鮮的“諺文”。
韓國文字的一個故事傳說
韓國文字,又叫窗花文。古代韓國是中國的附庸國,臣服于大漢民族,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中國的,每年需要向當時的中國上貢。
有一年,又到了上貢的時候,韓國派人帶了大量的金銀,土產來到中國,進獻上自己的貢品,表示臣服,但是這個負責進貢的官員民族自尊心比較強,只是官職卑微,不敢造次。
進貢以后,他在中國帶了一個月,正好趕上陰歷的八月十五,月亮格外的園,他獨自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飲酒,杯酒下肚,民族自尊心又上來了,就趴在桌子上哭,哭醒了,看到窗戶上樹影搖曳,月亮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當時就來了靈感:何不就按照窗戶的框架來發明自己的文字?!于是乎,就有了所謂的韓國文字的產生。(注:當時的窗戶都是木質格子裝)
吉林省是地處邊疆的多民族省份,總人口2500萬。全省共有43個少數民族,其中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為世居民族。吉林省是朝鮮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國192萬朝鮮族人口中,吉林省有118.2萬人,占61.6%。其中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有83.6萬人。
朝鮮語是我國朝鮮族人民的主要交際工具。作為統一的民族語的朝鮮語在歷史上很早就形成并且定型了。現在使用朝鮮語的人數,國內外合計約有6000多萬。朝鮮文創建于1444年,是在朝鮮李朝世宗時參考漢語音韻和蒙古文以及西方拼音文字創制的,叫做訓民正音,或叫正音文字。
19世紀末,在延邊已經出現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教育活動的私塾,二十世紀初,多處有以教會名義辦起的私立學校。在日偽統治時期,受日本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影響,延邊朝鮮族曾一度失去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不能公開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但半公開或私下的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卻一直未中斷過。1945年解放和1948年朝鮮族的少數民族地位的確立,為延邊朝鮮族語言文字的普及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延邊地區,以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的朝鮮族教育,1952年基本上普及了小學,1957年基本上普及了初中。現在全州范圍內朝鮮族中,本民族語言文字普及率為90%以上。
看了韓國文字歷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