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籍《你是人間四月天》賞析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說、詩歌、散文集。書名取自其代表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學上著述不多,本書精選其詩歌、小說、散文佳作。下面是經典書籍《你是人間四月天》賞析。
作品賞析
在中國現代歷史上,有幾位才女是經常被人們提及的,比如張愛玲,比如蕭紅,比如林徽因……前兩位是不折不扣的作家,成就斐然,而林徽因的墓碑上寫的,卻是“建筑師林徽因之墓”。
的確,將林徽因列入作家行列尚不多見,然而林徽因與中國現代文學的不解之緣,卻是人所共知的。除了那一段與詩人徐志摩理不清的情感傳奇,她自身溫婉清麗的文學天賦,也把她與中國現代文壇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因此,我們不妨從一個作家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認識林徽因。
把林徽因定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基于她的創作,雖然文學對于林徽因來說,并非主業,著述數量不多,卻不為小格局所困,其造詣并不亞于現代文壇的諸多名手,而她作為建筑師的特殊素養和身份,以及頗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氣質,也奠定了其在現代文壇的獨特地位和價值。
林徽因的文學創作,多集中于上個世紀的30年代,這時的她正是開始成熟但依然多夢的時期?!赌闶侨碎g四月天》將林徽因創作的詩歌、散文、小說擇精匯編成集,形成純粹的文學讀本,集中體現了林徽因的創作成就和文學才華。
詩歌是林徽因創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體裁,書中收錄了25首詩作,其溫潤柔美的風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細膩、深情的特征,在色彩繽紛的現代詩壇,如一朵“夢期待中的白蓮”,典雅端莊、不同凡響。她善于在人與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詩性,以寄托情懷,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運用之嫻熟,意境創造之幽長,已是現代詩風中較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詩歌的影響,可見一斑。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襲來,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使作品不僅美而且易于吟詠,朗朗動人。如果在文人分類中再給林徽因定位,則她首先應該是一位詩人。
林徽因與梁思成散文的創作更能明晰地窺視林徽因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兩篇是懷念徐志摩的,可見這一題材在林徽因創作及讀者心目中的重要。雖然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過后的沉靜、理智,但字里行間的感傷及凄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動。也許徐志摩對她來講只是一個“朋友”——一個能傾注如此贊譽的特殊“朋友”,但眾人卻為他們之間勾勒出一幕楚楚動人的情感悲劇,這一空間實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誘惑力,而且確有動人的故事蘊藏其間,引得讀者不懈地進行更為生動的、理想化的補充和演繹。這是文壇一段曖昧不清的情感糾葛,為她與徐志摩之間靈魂深處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謎。其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靈纏綿,只有他們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這一段情緣才具有了朦朧而不確定的意境之美,才讓人對林徽因的一段段動人文字咀嚼再三、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關于文學問題的見解,則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林徽因的確是一位文學家,她身上有著文人專有的素質和眼光,而非是牽強附會,附庸之舉。
小說之于林徽因,與其說體現的是一種創作,不如說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種文學素養。她掌握了小說的真諦和理論,比如她在《文藝叢刊小說選題記》一文中說道:……一個作者,在運用文字的技術學問外,必須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感覺和了解之間,理智上進退有余,情感上橫溢奔放,記憶與幻想交錯相輔,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筆下才現著活力真誠。
這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創作論述,她對文學的理解是具有理論基礎的。然而,她卻未能講出更加精彩動人的故事,她似乎更加注重表現一種細膩的生活情狀,因而顯得沉著和平淡,但文筆間流露出的語言功底、對民間百態的深諳和作品中不經意的詩意營造,使她的小說,具備了一定水準和價值,也僅此而已,這并不妨礙林徽因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出色的作家,本書所展示的作品,已經可以說明這一點。
《你是人間四月天》的價值還在于圖片的配排和鏈接,將林徽因家人,友人及所處時代的背景影像,提供給讀者,給人一種新穎立體的閱讀視角和審美參照,其中她與印度文學泰斗泰戈爾、中國近代巨擘梁啟超及現代詩壇才俊徐志摩等的合影照片十分珍貴,而鏈接文字又使圖書的信息量加大,豐富拓展了書的文化底蘊。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是詩人、建筑學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部文學傳記。這部傳記以詩的語言、散文筆法,描繪了林徽因早年游學英倫,與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一段戀情,成為文壇千古佳話。她是徐志摩終生熱戀著的女人,也正是她的愛造就了作為詩人的徐志摩。然而,她最終成了維新派首領梁啟超大公子梁思成的夫人。青年時代,林徽因足跡踏遍歐美,成為我國第一代女建筑學家。她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散文、小說和戲劇作品,是現代文學史上獨領風騷的巾幗才俊。本書以鮮為人知的資料,詳實地記錄了林徽因這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和欣賞價值。
作者介紹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閩候(今福州)人,建筑師、作家、新月派詩人之一。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林長民早年留學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華女子中學,1920年4月至9月隨父林長民赴歐洲游歷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同年入倫敦圣瑪利女校學習,與在倫敦經濟學院上學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國復入培華女中讀書。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1924年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選修建筑系課程,1927年畢業,獲美術學士學位。同年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臺美術設計。1928年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后去歐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國。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斗爭之后,與世長辭,年僅51歲。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詩集有《林徽因詩集》(198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