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書籍簡介
五經,指儒家的五部經典,包括:《易》、《書》、《詩》、《禮》(漢時指《儀禮》,后世指《禮記》)、《春秋》(后世指《春秋左氏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五經》書籍簡介
五經,指儒家的五部經典,包括:《易》、《書》、《詩》、《禮》(漢時指《儀禮》,后世指《禮記》)、《春秋》(后世指《春秋左氏傳》)。原為六經?!肚f子·天運》首先稱《詩》、《書》、《禮》、《樂》(已失傳)、《易》、《春秋》為六經。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稱之為“六藝”。漢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設立《易》、《詩》、《書》、《儀禮》、《春秋》五經博士,奠定了這五部書作為儒家經典的尊貴地位。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宋代又加上《孟子》,合稱十三經。
《五經》分部介紹
易
《周易》也稱《易》、《易經》,列儒家經典之首?!吨芤住肥钦疾分畷?,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應是筮官,經多人完成。內容廣泛記錄了西周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包含史料價值、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其對自然或社會變化的論述,富有樸素的辯證法觀點。古人對自然與人生變幻規律的認識模式,從沒有超越陰陽八卦的思維框架。
作者
《周易》的作者,向來有“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漢書·藝文志》)之說。相傳龍馬馱“河圖”出現在黃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其后又傳說周文王被商紂拘于羑里(在今河南湯陰)七年,推演出《周易》六十四卦(一說伏羲重卦,或說神農),并作爻辭,后經周公加工潤色而定型;至春秋時,又有孔子作“十翼”之說。
內容
《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督洝肺挠闪呢载韵蠹跋鄳呢悦?、卦辭、爻名、爻辭等組成。每卦六爻。卦辭和爻辭共約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編定的。它不僅對于了解殷周時代的哲學思想、社會生活有極重要的意義,而且保存了一些相當罕見的商周史事材料。《傳》一共七種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這十篇“傳”舊稱“十翼”,意指“傳”是附屬于“經”的羽翼,用來解說“經”的內容。這部分大約完成于東周時期,舊說是孔子所作。
詩
簡介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漢初傳授《詩》的有齊、魯、韓三家,都立于學官。毛公亦傳,未得立。后來,三家詩亡缺,毛詩獨傳,因此《詩》又稱《毛詩》。漢武帝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編集
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稘h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詩經》三百零五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清代朱彝尊、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对娊洝反蠹s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8歲。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內容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对娊洝返捏w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民歌。國風中的不少篇章揭露了領主貴族們殘酷地剝削和奴役勞動人民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這一部分是全書的精華。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俄灐吩娪址譃椤吨茼灐啡黄?,《魯頌》四篇,《商頌》五篇,共四十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產生時間
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于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書
簡介
《尚書》是我國上古時代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最初只泛稱為《書》,其后分為夏、商、周書,漢代以后才稱為《尚書》。“尚”是指“上代”、“上古”。該書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這說明作者應是史官?!妒酚?middot;孔子世家》稱孔子“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相傳為孔子編定。
傳本
今傳本《尚書》有今文和古文的區別。《今文尚書》是西漢初年由秦博士濟南伏生口頭傳授,弟子們用隸書(今文)記錄下來的,故稱。現存二十九篇,其中大部分是商、周的遺文;但有少部分為戰國時期的托古之作,舊時謂之偽作,如《堯典》、《皋陶(yáo)謨》、《禹貢》、《洪范》等皆是。這幾篇作為戰國時的著作,其史料價值仍然很高。如《禹貢》記述了戰國以前的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山脈、河流、土壤、物產等情況,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最早的地理志。西漢時曾在民間收集到先秦本《尚書》,因用戰國文字書寫,被稱為《古文尚書》,今已失傳。今本《古文尚書》經清代學者考訂,認為是晉朝文人偽造的,因之稱為《偽古文尚書》。古時稱贊人“飽讀詩書”,“詩書”便是分別指《詩經》、《尚書》。
禮
簡介
《禮》,有《周禮》、《儀禮》及《禮記》三種(后世《五經》中的“禮”指《禮記》)。《周禮》是戰國時的學者記述周朝官制的書?!秲x禮》也叫做《士禮》或《禮經》,是春秋戰國時代禮儀制度的匯編著作,共十七篇,約56000字。舊說周公制作或經孔子修定。據近人的考證,認為可能成書于戰國前、中期?!抖Y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儀禮》的文章選集?!吨芏Y》、《儀禮》、《禮記》合稱“三禮”。
傳本
《禮記》有兩種傳本,一種是戴德所編,有八十五篇,今存四十篇,稱《大戴禮記》;另一種,也便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禮記》,是戴德之侄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稱《小戴禮記》,有鄭玄注本。
春秋
簡介
《春秋》也叫做《春秋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它按年、時、月、日記載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時,故名《春秋》?,F存《春秋》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記242年間史事。雖然文句簡短,但對當時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的見解和評價。相傳經孔子整理成書。在此書中,還記錄了我國當時觀察到的日蝕三十次,地震七次,這些資料都有很重要的科學價值。
三傳
“三傳”是解釋《春秋》的三部書,就是《左傳》、《公羊傳》和《榖梁傳》?!蹲髠鳌芬步凶觥洞呵镒笫蟼鳌?、《春秋古文》或《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左丘明所撰。清代今文經學家認為系劉歆改編,近人又認為是戰國初年人據各國史料編成(又有說是魯國歷代史官所寫)。它的取材范圍包括了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后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豆騻鳌芬步凶觥洞呵锕騻鳌坊颉豆虼呵铩?,舊題戰國時公羊高撰;唐人考證,為西漢前期人所作?!稑b梁傳》也叫做《春秋榖梁傳》或《榖梁春秋》,舊題戰國時榖梁赤撰。初僅口述流傳,西漢時才成書。后兩書的體裁相近,都是對春秋義例進行注釋,也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資料。
《五經》書籍影響
古代
六藝五經,是后世文章的源頭和典范。《顏氏家訓·文章篇》云:“夫文章者,原出《五經》:詔命策檄,生于《書》者也;序述論議,生于《易》者也;歌詠賦頌,生于《詩》者也;祭祀哀誄,生于《禮》者也;書奏箴銘,生于《春秋》者也。”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則說:“如要典重,則學《書》;要婉麗,則學《詩》;要古質,則學《易》;要謹嚴,則學《春秋》;要通達,則學《戴記》……略得其意,微會其通,自然不同于世俗之為文矣。”
2000多年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華》中指出:“《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表明了“五經”蘊含的文化資源,具有無限的、挖掘和探索的可能。
當代
當代新儒家的代表、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社長杜維明先生指出:儒家對人的復雜性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儒家五經,從抽象和象征的意義上說,分別探討的是人的情感性問題(《詩》)、社會性問題(《禮》)、政治性問題(《書》)、歷史記憶問題(《春秋》)、形而上問題(《易》)。
金海峰教授接受了杜維明先生的思想,在講學過程中多次強調:閱讀五經,能夠從五個角度理解人生,即:《周易》——哲學角度;《尚書》——政治角度;《詩經》——藝術角度;《禮記》——社會角度;《春秋》——歷史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