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北府軍
中國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訓練的軍隊。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強大,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朝廷拜謝玄建武、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徐(治京口)、兗(治廣陵)人民紛紛應募入伍。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東晉北府軍。
東晉北府軍歷史簡介
北府軍,又名 北府兵,是 中國 東晉時 謝玄主持創立的一支軍隊,一開始權力幾乎只屬于 陳郡謝氏家族,后數度易主,并成為 南朝軍隊主力。東 晉孝武帝 太元二年( 377年),由于 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御北方。當時的權臣 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
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 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 廣陵。其時廣陵和 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 流民,謝玄到任后,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士卒如 劉牢之等,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 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太元八年( 383年),北府軍在 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乘勢追擊,劉牢之一度追到 鄴,北府軍從此一戰,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 387年),謝玄被解除了北府軍的領導權, 司馬恬、 王恭先后代之,北府軍 軍閥化。 晉安帝 隆安元年( 397年),王恭率北府軍起兵反晉,次年劉牢之殺之,代之為北府軍領袖。
此后北府軍主要致力于鎮壓 孫恩、 盧循的 天師道起義軍。晉安帝 元興元年( 402年),北府軍奉命征討在 荊州割據的 桓玄,劉牢之隨即投降桓玄,桓玄稱帝后削減劉牢之兵權,劉牢之意圖起兵對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早已喪失人心,眾叛親離下自殺。元興三年( 404年),原北府軍 參軍 劉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殺之。此后,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軍事支柱。 420年,劉裕稱帝,建立 宋,北府軍成為其皇家軍隊的主力。
為充實長江下游的軍事力量,拱衛首都 建康和抑制上游桓氏勢力東山再起,抵御 前秦南下等, 謝安打算成立新軍。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十月,朝廷任命 謝安侄子 謝玄為南兗州刺史,負責籌組新軍。 謝玄隨即把 南兗州的軍事治理機關從京口(今 江蘇 鎮江市)移到 廣陵(今江蘇 揚州市), 南徐、南兗兩州僑戶紛紛應征入伍。
當時彭城(今 江蘇 徐州市) 劉牢之等數人以驍勇應選, 謝玄任命劉牢之為參軍,率領精銳作為前鋒。因為晉朝百姓稱京口為 北京,所以當時人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五月,前 秦兵俱難、 彭超部進攻 淮南,并包圍三阿。北府兵援救三阿,一戰告捷,迫使前 秦兵向北退逃。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戰,北府兵更是表現神勇,成為擊敗 前秦的中堅力量。北府兵的 軍事實力使它成為各政治集團爭奪的對象,北府將領也成為左右東晉政局的重要力量。
太元二年(377),朝廷因 前秦強大,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其時 謝安當國,以兄子 謝玄應舉。朝廷拜玄 建武、兗州刺史﹑領 廣陵相,監 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徐(治京口)、兗(治 廣陵)二州本是北來僑民的集中地。“人多勁悍”﹐富于戰斗經驗, 桓溫曾說:“京口酒可飲,箕可用,兵可使。”
謝玄召募勁勇,徐﹑兗人民紛紛應募入伍, 彭城 劉牢之﹑ 東海 何謙﹑瑯琊諸葛侃﹑ 樂安 高衡﹑ 東平 劉軌﹑ 西河田洛﹑ 晉陵 孫無終等皆以驍勇應選。謝玄以 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威震敵膽。太元四年,謝玄率兵在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淮陰(今屬江蘇)和君川(盱眙北)等地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加領徐州刺史 ,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東晉北府軍作用
謝安組建北府兵除了抵御北方強敵的入侵,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改變揚州“權重而力弱”的局面。孝武帝 寧康三年, 桓沖把揚州的事權讓給 謝安,自己出任 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出鎮京口。翌年, 謝安欲以孝武帝后父王蘊為 方伯,“乃復解沖徐州,直以 車騎 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軍事,自京口遷鎮故孰”。太元二年,鎮守荊州的桓轄死, 桓沖還督江、荊、梁、益、寧、交、廣七州軍事、荊州刺史。
謝安使 桓沖從京口退至故孰,再退至桓氏根據地荊州,主要是借用了 褚太后與 王皇后的 權柄。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沒有軍事依托的狀況, 謝安令玄在 廣陵組建北府兵。組建之初, 桓沖坐鎮荊州,仍以 四方鎮桿為己任,還瞧不起揚州的力量。淝水之戰時,沖“深以根本為慮,乃遣精銳三千來赴京都”,認為謝氏不頂用,結果出乎意料。桓沖死后,荊、江二州守宰并缺, 謝安仍以桓沖侄桓石民鎮荊州,桓石虔鎮豫州,改任 桓伊為江州,“即以 三桓據三州,彼此無怨,各得其所”。朝廷出現了難得的安定局面,固然與 謝安處置有關,但與北府兵的平衡力量也不無作用。
一個更明顯的事實是,北府兵建立前,往往是鎮守荊州的鎮將輕易起兵反叛中央,北府兵建立后,荊州鎮將必須與鎮守京口的北府兵將領聯合起來才能成功。晉安帝興元元年,荊、江州刺史桓玄反叛,由于收買了 都督兗、青、冀、幽、并、徐、揚州晉陵軍事, 南兗、南青二州刺史 劉牢之而獲得成功。而后 劉裕擊滅桓玄恢復晉室,最終又取晉帝而代之,都是依靠了北府兵為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