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22年王敦之亂的歷史
王敦之亂,東晉初年世族軍閥王敦篡奪帝位的叛亂。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公元322年王敦之亂的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公元322年王敦之亂的歷史:
王敦是東晉司徒王導從兄。東晉建立,他官至鎮東大,開府、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軍事,執掌軍事重權,漸有篡位野心。他鎮守武昌,位處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上游,對東晉政權構成威脅。晉元帝命劉隗、戴淵各率兵萬人,分屯合肥、泗口(今江蘇清江西南),監視王敦。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誅劉隗為名自武昌發兵東下。其黨羽江東世族沈充也起兵響應。叛兵攻陷建康,殺戴淵等人。劉隗北逃,投石勒。元帝病卒。晉太子司馬紹即位,是為明帝。王敦移鎮姑熟(今安徽當涂),自任揚州牧。太寧二年(324)王敦病重,明帝詔王導等率軍討叛。王敦以兄王含為元帥,發兵3萬復攻建康。不久,王敦病卒,叛軍大潰,余黨悉平。
公元322年王敦之亂的起因:
王敦與堂弟王導都是東晉的開國功臣,當日仍是瑯邪王的晉元帝司馬睿初鎮建康時仍沒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無人理會他,王導與王敦則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較安定地方的一個朝廷。王導主掌政策事務,而王敦則掌握軍事力量,對東晉建立有極大的貢獻,當時的人更稱"王與馬,共天下。"可見王氏的地位和影響力。
但東晉建立后,司馬睿希望減弱瑯琊王氏的影響力,于是提拔劉隗、刁協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勢力。司馬睿亦忌憚掌握軍事大權的王敦,亦疏遠了曾經極力扶持自己的王導。同時,王敦亦漸見專擅,如自行選置屬下州郡官員,自行加任割據險處的何欽為,更意圖安插親信任州刺史。這些事都讓司馬睿感到厭惡,而王敦亦對司馬睿的反抗行為大為不快。
同時,受司馬睿重用的劉隗亦不喜歡見到王氏的坐大,要求司馬睿削弱王敦,并提議以宗室司馬承任湘州刺史,出鎮湘州,后王敦寫信勸劉隗與他修好,劉隗亦拒絕。司馬睿亦為防備王敦,讓劉隗和戴淵以防備北方胡人為名領兵出鎮,這都令王敦十分憤怒。太興四年(321年)豫州刺史祖逖病逝,令王敦以為再無人可以在軍事上威脅他,最終決意舉兵動亂 。
公元322年王敦之亂的影響:
王敦之亂期間,東晉集中應付內斗,對于北方的侵擾都沒有力量去應付,導致后趙在王敦之亂期間奪取了東晉兗州、徐州和豫州的大片土地。
蘇峻憑著協力平定王敦之亂而有功獲封賞,并且威望漸長,軍事力量強大。但同時蘇峻亦驕傲自滿,甚至有異心,最終導致了后來的蘇峻之亂。
王敦之亂期間,東晉集中應付內斗,對于北方的侵擾都沒有力量去應付,導致后趙在王敦之亂期間奪取了東晉兗州、徐州和豫州的大片土地。蘇峻憑著協力平定王敦之亂而有功獲封賞,并且威望漸長,軍事力量強大。但同時蘇峻亦驕傲自滿,甚至有異心,最終導致了后來的蘇峻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