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為何曲高和寡
曲高和寡 :曲:樂曲。高:高雅。和:和諧地跟著唱。寡:少。樂曲的格調(diào)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F(xiàn)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shù)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有人理解或接受。
宋玉,戰(zhàn)國晚期楚鄢郢人(今湖北 宜城人)。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辭賦大家。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美貌名流千古,生于楚懷王末年,侍奉楚頃襄王和楚考烈王,時任大夫。
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shù)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于細(xì)膩工致,抒情與寫景結(jié)合得自然貼切, 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稱,可見宋玉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
玉識音而善文,襄王好樂而愛賦,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從楚之俗,使楚人貴子之德乎?”對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聞歟?始而日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之者數(shù)百人;既而曰陽春白雪,朝日魚離,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絕節(jié)赴曲,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
曲高和寡的成語故事
宋玉是戰(zhàn)國時楚國著名的文學(xué)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么有人對 你有許多不好的議論呢?” 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說:“喂,是的,有這回事。請大王寬恕我,聽我講個故事:最近,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開始的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后來他唱格調(diào)比較高難的《陽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調(diào)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著唱的人更少,只有幾個人了。”說到這里,宋玉對楚王說:“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diào)越是高雅, 能跟著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zhèn)サ乃枷牒捅憩F(xiàn),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 我的所作所為呢?” 楚王聽了,說:“哦!我明白了!” 【解釋】:原比喻知音難覓?,F(xiàn)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shù)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有人理解或接受?! 境鲎浴?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