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的成語
很多成語都是來自于歷史的故事中,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關于歷史的成語,歡迎閱讀!
關于歷史的成語
掛印封金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以后,跟關羽和張飛失散了,獨自投奔河北袁紹。曹操使用計策奪取了徐州的下邳,把關羽圍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關羽有一面之交的張遼來勸降。
關羽提出三個先決條件:一是只投降漢獻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劉備的兩位夫人要受到贍養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長劉備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曹操愛才心切,就答應了關羽的全部要求,漢獻帝還任命他當偏。
后來曹操跟袁紹交戰,在曹操受到嚴重挫折的時候,關羽請戰,但曹操并不想用關羽,因為害怕關羽得了軍功后就會離開,但事出無奈,還是讓關羽出戰,關羽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為曹操解圍,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請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還專門鑄成一枚大印送給關羽。
在隨后的戰斗中,關羽又追殺了袁紹的另一員大將文丑,正是這次戰斗,劉備知道了關羽在曹操手下;不久,關羽也得知兄長劉備在袁紹那里,并且收到袁紹部下送來的劉備親筆信,當時就寫了回信,由來人帶回。
關羽把劉備兄長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辭。曹操知道他的來意,在大門上懸掛了回避的牌子,關羽一連去了好幾次,都見不到曹操。張遼也推托有病不接見。關羽知道他們的用意,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歷次所收受的金銀都封存起來,把漢壽亭侯的大印懸掛在大堂上,帶著以前的部將,護送著兩位嫂夫人,向著官道進發,去投奔劉備了。
掛印封金,也可以寫作封金掛印。"掛印"這個詞,有時候又當擔任官職講,就是上任、擔任指揮。人們通常也用掛帥來表達這種意思。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顛倒黑白
我們知道,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國的貴族之家,年輕時不但聰明,而且非常喜歡看書,有著非常豐富的見識,口才也特別的好,經過日積月累努力的學習,屈原無論在政治、外交還是文學等方面,都有著令人賞識的才能和造詣,得到了當時楚國的國君楚懷王的信賴,被任命為官,專門負責起草法令和接待各地諸侯賓客等事宜。
屈原所處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國的聲望日益提高。
但是,由于他對內主張改革弊政,對外采取聯齊抗秦的策略,觸犯了貴族內部腐朽勢力的利益,引起了這些人的嫉恨。這部分嫉恨屈原的代表人物靳尚等人,就想著辦法,接二連三地向楚懷王打小報告,惡意中傷和誣陷屈原。
久而久之,楚懷王聽從了這些人的意見,慢慢就對屈原疏遠起來。
到了公元前的313年,秦國的國君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到楚國,對楚懷王說,只要楚國與齊國絕交,秦國愿將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
屈原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場騙局,于是就極力勸諫楚懷王不要上當。但當時已經昏庸至極的楚懷王根本就不聽屈原的勸諫,不僅不聽,反而把忠心為國的屈原流放到漢水以北。
等到楚國和齊國真的斷絕來往以后,秦國卻立即變卦賴賬,說割讓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楚懷王怨恨秦國沒有信守承諾,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國,結果慘敗,損失嚴重。后來,秦王又主動要求講和,并約楚懷王到秦國相會。楚懷王中計前往,進入武關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后病死在秦國。
楚懷王死后,他的兒子即位,他的兒子更加糊涂昏庸,不但屈服于秦國的壓力,而且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遙遠的湘水地區。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yǐnɡ dōu (楚國的都城),燒毀楚國先王的陵墓,使無數楚國的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逃亡。
屈原在湘水聞訊后,感到無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負屈含冤,報國無門,只能把滿腔的忠誠和悲憤,抒發在回環起伏、激越奔放的詩篇中。在屈原的名作,《九章·懷沙》里,他寫了這樣兩句詩:“變白以為黑兮,倒(dào)上以為下。”對那些肆意顛倒黑白、葬送楚國的奸佞小人,進行了憤怒的鞭撻和控訴。后來人們就從屈原的這兩句詩中提煉出顛倒黑白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