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的歷史成語
三國中與呂蒙有關的成語有哪些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呂蒙相關的歷史成語,希望能幫到你。
一、與呂蒙有關的成語
三國中與呂蒙有關的成語有兩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
刮目相待:形容刷新眼光,對人改變舊的看法。
具體故事是這樣的: 呂蒙是東吳名將,從小練得一身好武藝,年青時立了不少戰功,受到孫權的器重。一次,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責任重了,應該抽時間讀點書才好。”呂蒙說:“在軍營里事務那么多,哪兒還有時間讀書呢?”孫權笑著說:“我并不是要你像博士(官名)那樣精通經書,只是要你多瀏覽一些兵法,懂得一點歷史罷了。你說事情多,總比不上我多吧!我自己就有這個經驗,讀了一些兵法、歷史,對自己很有幫助。
你不妨試一試。”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一有空就認真讀書。 魯肅剛代替周瑜當大將的時候,經過呂蒙的駐地,看望呂蒙。當時魯肅以為呂蒙不過是一員武將,沒有什么雄才大略。這回,他和呂蒙談話以后,聽到呂蒙議論風生,見解精辟,十分佩服,說:“你現在的才能膽識,跟當年吳下(即吳中)阿蒙,大不一樣了。”呂蒙自豪地說:“對一個人,三天不見就應該另眼看待(文言是“刮目相待”)。您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哪!”
二、歷史評價
陳壽:“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于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呂蒙像[1]
魯肅:“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孫權:“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并作國士,不亦休乎!”“鷙鳥累百,不如一鶚。”[2]“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于子敬。”
陸機:“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儔,入為腹心,出為股肱。”
鄧騫:“武昌既定,據其軍實,鎮撫二州,施惠士卒,使還者如歸,此呂蒙所以克敵也。”
張駿:“且韓信之舉,非舊名也;穰苴之信,非舊將也;呂蒙之進,非舊勛也;魏延之用,非舊德也。蓋明王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能,則授以大事。”
慕容廆:“不知今之江表為賢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將呂蒙、凌統高蹤曠世哉?”
王嘉:“呂蒙讀書,開西館以延杰髦,共相扢揚,識見日進。”
魏元忠:“若陳湯、呂蒙、馬隆、孟觀,并出自貧賤,勛濟甚高,未聞其家代為將帥。”
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杰,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后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陳亮:“又二百余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起輔先主,荊楚之士從之如云,而漢氏賴以復存于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鄧艾、羊祜皆以其地顯名。”“彼亦知呂蒙之徒止足以保據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
陳元靚:“烈烈子明,乘時奮武。志在取鱗,心期探虎。智屈曹人,力擒關羽。遂使孫吳,鼎分中土。”[3]
毛澤東: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
看過呂蒙相關的歷史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