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藥的典故
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不可救藥的典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不可救藥的典故: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不斷搜刮錢財,發動戰爭,壓迫百姓和奴隸。周厲王即位后,對百姓和奴隸的剝削和壓迫更重。他貪財好利,獨占山林川澤,不許百姓打獵、砍柴、捕魚,還派人監視他們的言行。誰議論他,他就把誰殺死。人民忍無可忍,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周王朝的統治越來越不穩固。
眼看周王朝政權搖搖欲墜,關心國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極力勸諫周厲王改變暴虐的政治,勤修德政,挽救國家。可是周厲王卻把這番話當成耳旁風,一些權臣也嘲笑凡伯,說他昏庸無能,不識時務。凡伯非常氣憤,揮筆寫了一首長詩,表達自己焦急的心情。這首詩很長,其中有一節是這樣寫的:“天上正在逞威肆虐,不要這樣盲目快樂。我這老夫一片誠意,小子們卻是驕傲自得。我進諫的并非老昏之言,你們反倒拿來取笑戲謔。你們的氣焰熾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這首詩的內容,是勸說周厲王和那些權臣千萬別把憂患當作兒戲,應趁它還沒有到來的時候盡力防止它。若是憂患越積越多,就像病重一樣無法治愈了。
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發生暴動,平民和奴隸們拿起武器,沖進王宮,周厲王倉皇逃走。西周從此衰落下去,出現了分崩離析的局面。
——《詩經·大雅·板》
【求解驛站】病重到已無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藥,用藥治療。
【活學活用】他如此頑劣,屢教不改,真是~。
【妙語點撥】周厲王在位期間,重用奸佞,不聽賢臣周公、召公、凡伯等人勸阻,實行殘暴的“專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讓他們有絲毫的言論自由,以至于行人來往,只能以目光、眼神來示意。于是周朝國勢更加衰落,朝政更加腐敗。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于是聚眾起義,沖進王宮,試圖殺掉厲王,史稱“國人暴動”。周厲王下場凄慘,完全是咎由自取。
【近義】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反義】藥到病除
相關人物介紹:
周厲王(?~前828)西周第十位國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兒子。在位37年。
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他在位期間,橫征暴斂,加重了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同時還剝奪了一些貴族的權力,任用榮夷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因此招致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他還不斷南征荊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別是獫狁,不時入侵。與周邊的少數民族也有矛盾。曾臣服于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壓榨,奮起反抗。周厲王為壓制國人的不滿,任用衛巫監視口出怨言的人,發現就立即殺死,這些引得國內各項矛盾愈來愈尖銳。公元前841年,發生了國人暴動,人民包圍了王宮,襲擊厲王,他倉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縣)。他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國歷史有了明確紀年。 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死。姬胡的謚號是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