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威風的歷史成語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通達事理、學習知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八面威風的歷史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八面威風的歷史成語故事: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農民紛紛舉起義旗,反抗元朝的統治。這時皇覺寺和尚朱元璋亦投身農民起義軍,起義軍元帥郭子興十分賞識朱元璋的才干,特將他提升為總兵官。朱元璋領兵攻下安徽和陽,準備乘勝進軍集慶(今江蘇南京)。
在過年那天夜里,朱元璋與大將徐達一起窺察江南元兵守備情況。二人行至梁山腳下的陳橋洲,等了很久也不見渡船,正在萬般無奈之際,忽見一老漁夫駕著一葉扁舟,傍岸逆水而上。二人急忙高呼:“漁丈人!快來渡我們過江,當酬以重賞。”老漁夫聞聲,將船蕩至岸邊,說道:“除夕之夜,沒有月色;天黑浪險,不好過江。二位客官不如屈駕小舟暫過一夜,明早再渡,不知意下如何?”二人同聲稱好。老漁夫于是用魚羹、米酒殷勤相待。次日清晨,老漁夫發舟,一面搖槳,一面唱著號子:“圣天子六龍護駕!大八面威風!”朱元璋明白這是祝賀帝王的話,心里非常高興,便和徐達輕輕地踢著腳,互相表達慶賀之意。
徐達是何人也?他與朱元璋是同鄉人,祖輩在濠州務農。徐達或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出生人死,或自己受任獨當一面,綏靖地方,明朝開國所經過的重要戰役,幾乎無一次他未參預指揮,何止身經百戰!徐達歷任三軍統帥,官拜大。吳元年(1367)九月,徐達因剿平張士誠、平定吳政權的大功,受封信國公。次年,朱元璋統一全國,建立了明朝,他成為歷史上聞名的皇帝明太祖。
朱元璋稱帝后,便任命徐達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加授徐達,將其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位次第二(僅次于李善長),但食俸最多。
十五年后,時在北平的徐達患背疽,被召回南京醫治,過了不長時間,謝世,年五十四歲。據徐禎卿《剪勝野聞》載,徐達病重時,朱元璋幾次前去探望,并大集醫徒,治療了一段時間,等到他的病稍有好轉之后,又忽然送膳給他吃。徐達當著使者的面,流著淚把東西吃完,不久便去世了。傳說這送去的膳食是一只蒸鵝,而徐達所得的背疽病,又最忌食鵝。這是一樁歷史疑案。
稱帝后的朱元璋,心花怒放,除了大封功臣外,還特意派人找到了當年的船夫,給了他封賞。見老漁夫無子,便將他的侄子封官,并將他的漁船漆成朱紅色,封曰“滿江紅”,表示有功。老漁夫本以打漁為生,因得厚賞,衣食不愁,此后即以“滿江紅”義渡行人,有喚即渡,風雨無阻,傳為佳話。——《三戰呂布》第三折
相關人物介紹: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后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出身貧寒,也沒有很高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人,后來竟成為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民間關于他的傳說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傳奇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