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
“有志者事竟成”表示只要有志氣下決心做某事,就一定會克服困難取得最后的成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
【出處一】:
東漢光武帝劉秀即位不久,住在齊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一帶)的東萊太守張步等地方豪強紛紛割地擁兵,自立為王。他們互相聯盟,不斷發展各自的勢力,對東漢的政權造成嚴重威脅。
建威大耿弇(yǎn)提出來要去攻打張步,光武帝沒有同意。光武帝認為自己的實力畢竟有限,而對方兵強馬壯,不能輕舉妄動。過了三年,在耿弇的建議下,劉秀終于下定決心討伐張步。以劇縣(在今山東省昌樂縣西)為都城的張步,將防線部署在歷下(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祝阿(今山東省濟南清區東北)一帶,并在泰山至鐘城(今山東省禹城縣東南)一線扎下了數十個營地,準備迎擊耿弇。
在戰斗中,耿弇大腿被流箭射中,血流如注,可是他毫不退縮,拔出佩刀砍斷箭桿,又投入到戰斗中,大敗張步,從此張步的勢力便一蹶不振了。
光武帝來到前線慰勞全軍將士,他特地把群臣將士召集到一起,夸獎耿弇說:“過去韓信破歷下,現在耿攻祝阿,功勞相當。從前就曾建議平定張步,當時寡人擔心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語“有志者事竟成”表示,只要有志氣下決心做某事,就一定會克服困難取得最后的成功。竟,終于,最終。
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會成功。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斗,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每個驛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憶。流淚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屬于那些戰勝失敗、堅持不懈、執著追求夢想而又充滿自信的人。
【出處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撰 自勉聯
【注釋】
(1)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嘗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3)蒲松齡(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軼才,少年得意,十九歲科考得縣、府、道第一。自此,專心攻讀,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壯志。后終老未得意于科場,屢試不第,七十一歲方援為貢生。長期窮愁潦倒,以教書為業。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達到古代文言小說創作高峰,為后世所稱道。另有《聊齋詩集》《聊齋文集》等。蒲松齡聰明穎慧,才智過人,青年時期熱衷舉業,卻"年年文戰垂翅歸,歲歲科場遭鎩羽",抑郁侘傺。為了激勵自己不斷發憤讀書和創作,在壓紙用的銅尺上刻上了此聯。
相關人物介紹: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漢族,挾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云臺二十八將第四位。
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勸父投奔劉秀,被任命為偏,跟隨劉秀平定河北。
劉秀稱帝后,耿弇封建威大、好畤侯。此后,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建武十三年(37),耿弇辭去大職。永平元年(58),耿弇去世,謚號愍侯。
人物評價:
在東征的一系列戰役中,耿弇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在各個戰役中,他采用了心理戰、攻堅戰、圍城打援、聲東擊西、避強擊弱等一系列戰術,而且運用巧妙,每戰必勝。耿弇是一個難得的勇將,在自身中箭負傷的情況下,鎮定自若,繼續激勵部下戰斗,充分顯示出將帥的風度。
劉秀: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于信也。
慕容鐘:昔韓信以裨將伐齊,有征無戰;耿弇以偏軍討步,克不移朔。
洪邁:耿弇與光武同討王郎,愿歸幽州,益發精兵,定彭寵,取張豐,還收富平、獲索,東攻張步,以平齊地,帝常以為落落難合,而事竟成。
陳元靚:弱冠稱兵,時惟好矣。附翼攀鱗,風飛云起。力贊真人,身先突騎。底定三秦,淮陰之比。
徐鈞:馳召蕭王命罷兵,獻謀懷貳見尤明。平齊定趙基圖壯,有志方知事竟成。
葉居升:世間奇才,罕有如顏回、耿弇、鄧禹者,固未可拘于常法。
王夫之:光武所與興者,南陽崛起之流輩,而其收河北以為根本,則唯得耿弇、寇恂、吳漢而大業定。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孫臏、吳起、白起、耿弇、楊素、慕容紹宗、李光弼、馬燧等,才將也。
李景星:淮陰無基可藉,弇則有業可承;淮陰誅及本身,弇則榮施后世。論其始終,適成反對;至其建功立業,兩人如出一轍。……弇入造床下請間說光武,則淮陰登壇之對也;弇到上谷收斬韋順、蔡充,則淮陰鹵豹之謀也;弇進討張步,以次削平齊地,則淮陰破趙服燕,終于定齊之功也。
蔡東藩:耿弇諸將,能諫阻光武之赦奉,不知諫阻光武之封吾,其亦一得一失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