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怎么發(fā)明了電燈
愛迪生怎么發(fā)明了電燈的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制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fā)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jīng)驗后,制定發(fā)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fā)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tǒng)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fā)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jīng)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nèi)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xù)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xù)幾天試驗,發(fā)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xù)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fā)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nèi)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fā)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愛迪生簡介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zhèn),逝世于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fā)明家、企業(yè)家。 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chǎn)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fā)明專利而對世界產(chǎn)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fā)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fā)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
電燈發(fā)展歷程
1809年,英國皇家研究院教授漢弗萊·戴維爵士(法拉第的老師)用2000節(jié)電池和兩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燈產(chǎn)生的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shù)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制造一種價廉物美、經(jīng)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燈泡是哥伯爾在1854年時發(fā)明的,哥伯爾是移民到美洲的一名德國鐘表匠,他也是悲劇發(fā)明家名單中的一員,因為這些人都不懂得將他們的發(fā)明公諸于世。愛迪生同志就完全不同啦,在哥伯爾之后大約20年,他才發(fā)明了一顆類似的燈泡,而在1860年就做了一顆燈泡、一直改良到1878年至善至美的史旺,至少稍后還成為愛迪生的事業(yè)搭檔,反之,哥伯爾直到過世前夕,他與愛迪生的對壘才獲得法律上的承認,后者旋即從哥伯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哥伯爾的專利權。
1879年10月21日,美國發(fā)明家愛迪生通過長期的反復試驗,終于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見證。從此,這位發(fā)明家的名字,就象他改造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后人贊譽為“發(fā)明大王”的愛迪生,為人類帶來了持久的光明。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zhèn)。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以賣報度日。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于科學實驗之中,經(jīng)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fā)明了每小時拍發(fā)一個信號的自動電報機。后來,又接連發(fā)明了自動數(shù)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fā)明成果的愛迪生并不滿足。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fā)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fā)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制造出價錢便宜,經(jīng)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jīng)驗后,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fā)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tǒng)等進行了研究。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里,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fā)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里,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里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氣機,盡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鐘后,燈還是滅了。
愛迪生終于發(fā)現(xiàn):真空狀態(tài)對白熱燈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癥結就在這里。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于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fā)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fā)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并不氣餒,繼續(xù)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后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采用白金最為合適。由于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nèi)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愿意花這么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閑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jīng)試過,該怎么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fā)了一個念頭: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里,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制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xù)進行了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達到了13小時,又一下子延長到45小時。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怎么,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么材料合適呢?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shù)。他根據(jù)棉紗的性質(zhì),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于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發(fā)和胡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后,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于是,把炭化后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后,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xù)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這下,愛迪生終于松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jīng)過比較,在日本出產(chǎn)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jīng)久耐用的竹絲燈泡。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zhì)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電燈是19 世紀末最著名的一項發(fā)明,也是愛迪生對人類最輝煌的貢獻。人們對愛迪生作出高度的評價:希臘神話中說,普羅米修斯給人類偷來了天火;而愛迪生卻把光明帶給了人類。愛迪生之后又發(fā)明了高功率的發(fā)電機,絕緣電線,分流電路等。
愛迪生對于電燈的發(fā)明,推廣和應用中起到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