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歷史故事
你知道嗎?岳飛是南宋著名戰(zhàn)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tǒng)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一起來看看岳飛的故事,歡迎閱讀!
岳飛歷史故事
一、岳母刺字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每次作戰(zhàn)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zhàn),取得了很多戰(zhàn)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wèi)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tǒng)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zhàn)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jiān)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二、三拒詔書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zhàn)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于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
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后,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并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愿定謀于全勝,期收地于兩河,唾手燕云,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于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
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zhàn)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lián)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zhàn)爭,籌劃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zhàn)爭中的有力支柱
三、直搗黃龍
岳家軍進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
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fā)生激戰(zhàn)。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wèi)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shù)百,身被幾十處創(chuàng)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zhàn)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
歷史上的真實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堅主抗金,十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他揮師北伐,先后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為朝廷殺害。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tǒng)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岳飛(1103—1142年)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人。南宋杰出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他精通韜略,也精于騎射,并長于詩詞、書法。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他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直激勵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以身作則體恤部屬,岳家軍有“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的軍紀。連金軍也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御戰(zhàn)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guī)模進攻戰(zhàn)役的統(tǒng)帥。
宋金時期,金滅遼、滅北宋占據(jù)中原,又頻繁發(fā)動南侵戰(zhàn)爭,所到之處燒殺淫擄,許多城市重鎮(zhèn)經(jīng)金軍洗劫,幾成為空城。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和痛苦。因此,抗擊金兵,收復中原,是時代的要求,也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宋史》稱岳飛“忠憤激烈,議論持正”,所言頗當。而趙構、秦檜、萬俟卨等人將永遠是千古之罪人。
歷史上真實的岳飛:收入豐厚生活簡樸 感情專一拒絕納妾
民間流傳不少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許多是后世虛構的。但就岳飛而論,在《說岳全傳》和一些戲文中,雖然虛構事跡頗多,但對他的高風亮節(jié)其實反映得并不充分。
岳飛有一句流傳近千年的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社會,官場中充溢著崇文抑武的習氣,武將被指為粗人。武將能講出如此一針見血、言簡意賅的名言,已屬極為不易,更何況是身體力行。他擔任高官之后,收入自然頗高,卻一直維持著相當簡樸的生活。后妻李娃有一次穿絲織品,岳飛就一定要她更換為低檔的麻衣。他的私財收入是十分豐厚的,卻經(jīng)常化私為公,以私財補貼軍用。有一次,以宅庫中的物品變賣,造成弓二千張。他遇害后抄家,家中根本沒有金玉珠寶,貴重物只有三千余匹麻布和絲絹,五千余斛米麥,顯然還是準備貼補軍用的。
宋代的統(tǒng)治階層納妾是很平常的事。如抗金名將吳玠服用金石,酒色過度,咯血而死。韓世忠不僅納妾多人,還喜歡侮辱部將妻女,竟迫使猛將呼延通自殺。岳飛的前妻劉氏是在戰(zhàn)亂情況下,自動離家改嫁的。他與后妻李娃廝守一生。有一次,吳玠屬官出差到岳飛軍營,對于岳家軍中別無姬妾、歌童、舞女等勸酒作陪,頗感驚訝。回去報告吳玠后,吳玠特別為岳飛送來一個四川名姝,并置辦許多金玉珠寶做妝奩,然卻被岳飛打發(fā)回去。
岳飛根本不是戀棧的官迷,他幾次上奏,都表白了準備功成身退的心跡。“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名句,正是表達他賤視官爵的心態(tài)。南宋的百姓對此有廣泛崇高的評價,說他“手握天戈能決勝,心輕人爵只尋幽”。
岳飛有五個兒子,他死時僅三十九歲,卻已是抱兒弄孫的祖父了,長孫岳甫比幼子岳靄大一歲。因年齡關系,真正能隨他出入戰(zhàn)陣的就只有長子岳云,他對岳云的要求可說是超乎尋常嚴格,這應是與力圖矯正宋軍中的各種裙帶風式的腐敗有關。當岳云還是一名小軍士時,在訓練時不慎跌下馬來,就被岳飛嚴責一百軍棍。岳云年齡稍大,就成為一名十分驍勇的戰(zhàn)將。他的兵器不是像演義或戲曲中所說的,是一對鐵錘而是一對鐵錐槍,軍中稱他為“贏官人”,意為這個“官人”(官員的尊稱)總能打贏。他參加過多次重要的戰(zhàn)役,特別在著名的潁昌大戰(zhàn)中,打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全身創(chuàng)傷一百多處,對扭轉(zhuǎn)戰(zhàn)局起了重大作用。但岳飛在一般情況下,只報將士們的戰(zhàn)功,卻對岳云的戰(zhàn)功扣押不報,并且多次拒絕上級或皇帝為岳云加官。岳飛平時不準兒子們近酒,在學習的間隙,還讓他們參加農(nóng)事,理由是“稼穡艱難,不可不知也”。
岳飛強調(diào)“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他能很自然地說到做到,是令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