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錢三強的歷史故事
錢三強大家熟悉嗎?知道哪些關于科學家錢三強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嗎?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科學家錢三強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科學家錢三強的歷史故事一:德、智、體“三強”
1913年的中秋時節,正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北京大學擔任國文教授的錢玄同,接到了家鄉傳來的兒子出生的喜訊。異常喜悅的錢玄同,給兒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蒼穹”。不難看出,這位父親對兒子寄予了怎樣的厚望!
在小秉穹出生9個月后,錢玄同就把他和媽媽接到了北平。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親的期望成長。他自幼喜歡讀書,讀不明白就問,四五歲時學會了很多道理和知識。一轉眼,錢秉穹6歲了,他進入北京大學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讀書。由于錢秉穹在父親身邊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因此,孔德學校允許他直接讀二年級。
孔德學校是一所注重科學和實踐的新式學校,創辦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學校除抓德、智、體三育外,還強調美育與勞動,對音樂、圖畫、勞作課十分重視。學校的師資力量較強、陣容整齊,老師們的水平足以勝任更高年級的教學工作。
在這樣良好的學習環境里,錢秉穹奮發上進,學習十分刻苦。雖然他是跳級生,但是學習成績一直位居前列。他熱愛體育,還是運動場上的一名健將。他還結交了兩個非常要好的伙伴,小兄弟之間他排行老三。一次,一個體質不如錢秉穹的同學給他寫信,信中自稱“大弱”,而稱他為“三強”。這封孩子們之間互稱綽號的調皮信,恰巧被錢秉穹的父親看見了。他突發奇想:“既然我們提倡新文化,反對復古,主張中國文字朝著大眾化、平民化的方向發展,為何在為子女起名的問題上囿于形式?”于是,錢玄同決定,給錢秉穹改名為“錢三強”,取意“德、智、體都進步”。
科學家錢三強的歷史故事二:結緣科學
1929年,即將中學畢業的錢三強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建國方略》等幾本進步書籍,書中描寫的未來中國藍圖深深地吸引了錢三強:以蘭州為中心建成幾大鐵路干線,北方、東方和南方設立大港……他讀著讀著,仿佛一個長期行走于黑暗涵洞的人終于看見了前方的光明。他朦朧中感到自己有責任響應孫中山先生的主張,為這樣美好的藍圖奮斗。他認為,要使國家擺脫屈辱,走向富強,除了建設強大的工業,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別無他途。于是,他找到父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好了,我以后要學工科,將來做一名機電工程師!”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開明的父親的支持。
次年秋,17歲的錢三強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理學院錄取為預科生。兩年后,他考取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后成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員,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就在擔任助理員期間,一個令人激動的機會降落在錢三強的頭上,在研究所所長嚴濟慈的鼓勵下,錢三強考取了到法國巴黎大學的留學機會。他將進入當時世界上原子核科學研究最先進的機構之一--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而他的導師,就是發現人工放射性鐳的約里奧·居里夫婦。
他的聰慧和實干深得居里夫婦的贊賞。居里先生選他為助手,協助改進觀測原子核粒子軌跡的云霧實驗室。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從查閱文獻資料開始,不斷研究并提出改進方案,幾個月后,新的云霧實驗室建成了。接著,他又創造性地制成與云霧實驗室相匹配使用的自動照相機。居里先生稱贊他說:“法國大學生只有考試分數,而來自中國的大學生則同時具有實際的工作能力。”
錢三強的刻苦鉆研獲得了居里夫婦的贊許,也贏得了同為核物理領域研究者、清華大學同班同學何澤慧的青睞。1946年,錢三強與何澤慧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錢三強,帶著妻子一起,投入到研究中。
就在這一年,錢三強在實驗室里發現了一張特殊的二裂變現象照片。以往的二裂變照片,是從一個點開始射向兩邊的一條直線。但這張照片在直線的中間又有一條與直線相垂直的線,呈丁字形。錢三強仔細觀察這張有著細微差別的照片,他憑自己的實驗經驗和扎實的基礎知識,認為“這可能是從鈾原子核中另外分裂出來的一顆質子的射線”,既然是二裂變,那么這現象如何解釋呢?
錢三強與妻子何澤慧很快展開了全面的分析、實驗和研究。這對年輕夫婦相互輪換著在實驗室度過了1000多個不眠之夜。經過了數萬次的實驗、觀察和分析,他們終于又觀察到了這種特殊的核裂變現象,實驗照片上再次出現了那根垂直的細線,這說明這種現象并不是偶然,這樣的結論令他們欣悅異常。他們發現,在鈾核的每3000個裂變反應中,就會出現一次這種新形式的裂變現象。鈾核裂變不僅可以一分為二,而且可以一分為三。經過反復實驗、觀測、分析,他們終于得出一個相同的結論--即鈾核的“三分裂”。他們把實驗結果報告給了居里夫婦。居里夫婦連聲稱贊這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發現。
在居里夫婦的支持下,錢三強向世人公布了關于“三分裂”的研究成果。此后不久,他又與夫人何澤慧一起向世人公布了第一次觀測到的“四分裂”現象。他們將實驗的成果和照片在法國科學院公報上公布,又對三裂變放射出裂片質量、動量和角度做了精確的測量和計算。一直以來關于“鈾核只有二裂變”的結論被打破了。
科學家錢三強的歷史故事三:祖國再窮,是自己的
錢三強夫婦引發了世界核物理研究領域的一次地震。1947年,法國的《人道報》、《人民報》、《時代報》,中國的《新民報》、《大公報》均對錢三強的實驗成果做了詳細報道,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很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晉升錢三強為研究導師。然而,就在周圍的人以為這個中國科學家將長期留在法國工作下去的時候,錢三強和夫人毅然決定回國。他說:“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祖國再窮,是自己的。而且正因她貧窮落后,更需要我們去努力改變她的面貌。”
1948年初夏,錢三強向居里夫婦鄭重提出回國要求。居里先生起初感到很惋惜,但是在聽了錢三強的陳述之后,就立刻表示理解和贊成。他對錢三強說:“我要是你們的話,也會這樣做。”同時也將當時很保密的重要數據告訴錢三強,并且將一些放射性材料及放射源交給錢三強帶回中國。居里夫人在跟他們惜別時說:“要為科學服務,科學要為人民服務。”就這樣,錢三強帶著這些熾熱的情誼和殷切的期望,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回到了闊別11年的祖國,后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所長。
錢三強精神振奮,除了擔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外,還分別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科學院計劃局局長、二機部副部長,忘我地投入原子能事業的領導和統籌工作。
然而,中國的核彈研究工作并沒有那么一帆風順。蘇聯單方面終止中蘇兩國簽定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了全部專家,還譏諷說:“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作為一個有愛國心的知識分子,錢三強很清楚,原子彈對于中國原子核科學事業,甚至于中國的國防、中國的歷史,將意味著什么。擺在面前的道道難關,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軍萬馬都會擱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且不說,中華民族的自立精神將再一次受到創傷。為了牢記住那個撕毀合同的日子,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定為“596”。疾風識勁草,嚴寒知松柏。錢三強帶領原子能戰線上的工作人員,精神抖擻地投入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核科學的偉大事業中。
人馬調齊,工作配套,各方面的研制進展神速。要向研發出原子彈,必須提煉出鈾235。當時,有一種擴散分離膜是鈾235生產中最關鍵、最機密的部分,蘇聯人稱它是“社會主義安全的心臟”,從不讓中國科學家接近。“別人能搞出來的東西,我們也能搞出來”,錢三強為此組織了攻關小組,聯合中科院、冶金部和復旦大學等幾個研究單位,經過兩年努力,終于成功研制出合格的擴散分離膜,并開始批量生產,使中國成為繼美、蘇、法之后,第四個能制造擴散分離膜的國家。緊接著,中科院計算所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大型通用計算機--109丙機,正是這臺計算機承擔了第一顆原子彈內爆分析和計算工作。
1964年10月16日,我國西部上空升騰起第一朵蘑茹云,中國成功研制出原子彈的消息隨著無線電波迅速傳遍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起初,有些外國人還不以為然,以為只不過是一個低水平的玩意兒,直到他們對大氣中的漂浮物進行分析后,才感到震驚。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獨立研制出原子彈令美蘇等大國均對中國刮目相看。
遮蓋在中國大地上的烏云吹散了,錢三強緊鎖的眉頭卻沒有解開。他帶領著技術隊伍,再一次投入到研制氫彈的工作中。“曾經以為最艱難困苦的關頭,卻是干得最歡、最帶勁、最舒服的‘黃金時代’”。僅僅2年零8個月以后,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了,成為世界上從原子彈到氫彈發展最快的國家。
如果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中國就不能稱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在這樣的目標下,錢三強一生腳踏實地、艱苦攻堅,創造了世界導彈研究領域奇跡,為共和國鑄就了不朽的豐碑,最終成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也實現了他父親臨終前的囑托:“學以致用,報效祖國。”
看過科學家錢三強的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初一數學手抄報關于華羅庚
2.中國現代科學家主題展 “科技夢”托舉“中國夢”
3.錢學森的愛國故事介紹
4.關于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演講稿4篇(2)
5.大學畢業典禮領導講話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