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
周恩來不僅治國理政強,外交能力也十分突出,關于他的外交歷史故事大家知道嗎?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了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
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一
在一次招待會上,尼克松一次問周恩來:“閣下,中國好,林彪為什么提出往蘇聯跑?” 周恩來回答:“這不奇怪。大自然好,蒼蠅還是要往廁所跑嘛!”
一位西方女記者對著話筒匆匆問道:“周恩來先生,可不可以問您一個私人問題?” “可以的。”周恩來微笑著回答。 “您已經60多歲了,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記憶非凡,顯得這樣年輕、英俊?”場內頓時響起了友善的笑聲和議論聲。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周恩來溫和地笑了笑,待場內安靜下來,才聲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為我是按照東方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譯流利地譯出周恩來的話,整個大廳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喝彩聲,各國記者無不為周恩來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二
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周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
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什么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你們中國人怎么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較勁,門都沒有。
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三
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
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周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這位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嘲笑中國窮,實力差,國庫空虛;一個是想刺探中國的經濟情報。周在高級外交場合,同樣顯示出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讓人折服。你說這樣的問題事先怎么準備,沒有雄辯的口才和飛速的思維怎么可能做到?
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四
1945年重慶談判時,國民*政府的談判代表對以周恩來為首席談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協議難以接受。一官員惱羞成怒地對我方代表咆哮道:“對牛談琴!”周恩來神態自若,不緩不慢地應了一句:“對,牛彈琴。”
——這位國民黨官員說“對牛彈琴”意思是貶低共產*談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來原話奉還,還是這四個字,只是在“對”字后停頓了一下,變成兩個斷句,把國民*官員的言論比作“牛彈琴”,你說絕不絕?
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五
周從日內瓦開會回來順道訪問莫斯科。在為他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他用英語向蘇聯人祝酒。這時米高揚(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抱怨道: “周,你為什么不說俄語?你的俄語很好嘛!”。
周仍用英語回答說:“米高揚,該是你學習漢語的時候了。”
米高揚抱怨說:“漢語太難學了。”
此話一出,周馬上輕快地說:“沒關系,下回到我們使館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教你。”
——米高揚的抱怨顯然不大友好,周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促使米高揚說出不學漢語的原因。米高揚果然上鉤,周讓他來使館派人教,把米高揚置于學生的地位。
看過周恩來的外交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周任外交部長時的那些外交故事
2.周的外交禮儀故事
3.關于周恩來的歷史小故事
4.周的禮儀小故事
5.周恩來愛國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