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歷史故事 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
周恩來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民做奉獻,關于他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多少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周恩來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周恩來的歷史故事一
1972年5月,周恩來在檢查身體時發現尿中有癌細胞,隨后被確診為膀胱癌,但他不僅繼續擔負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斗爭。他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成為自己的接班人,為中國今后的前途和命運作出了重大貢獻。
到了1975年秋天,周恩來的病情有了新的發展,即由原來的“移行上皮細胞癌”轉為“鱗狀細胞癌”之后,惡性程度更高了,并很快擴散到盆腔內臨近器官、腹腔內臟,繼而轉移到全身重要器官。他基本上處于臥床不起狀態。大小便已開始在床上解決,進食主要靠鼻飼,偶爾在病床上喝一點湯汁及茶水。
從11月下旬起,他身體已十分虛弱,連躺在床上大小便也沒有力氣,要依靠別人將他身體托起把便盆塞進身體下面去才行。后來,消化道發生部分梗阻,由鼻飼管通過“蠕動泵”輸入胃腸道的營養物質不能往下運轉,引起腹部脹滿不適,只得改為每天靜脈輸入抗菌素治療藥物,同時輸入必要的營養物質以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熱量需要。但是,大劑量的各種廣譜抗菌素的反復使用,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腹瀉,大便量與次數明顯增加。進而發生全身性霉菌病,導致持續高熱不退,心臟和腎臟功能衰竭,使本已十分復雜的治療工作變得更加艱難了。
由于全身免疫系統功能已面臨崩潰,抵抗力極度下降,癌細胞在體內更肆虐。它們每時每刻在吞噬著周恩來的五臟六腑、骨骼與肌肉,由此引起全身各處難以忍受的疼痛;鎮靜藥物和止痛藥品幾乎已失去了作用;滿臉胡茬,更顯出虛弱憔悴的病容。那雙令敵人望而喪膽、使同志倍感親切的眼睛已不再炯炯有神。他的體力非常差,呼吸與脈搏也很弱;說話聲音輕微,生命處在垂危之中。
從12月中旬起,終日臥床的周恩來已無法進食,所需要的食物由醫護人員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這時周恩來的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進食、輸血、輸液、排液……以至連翻身都受到限制。為了減少周恩來的痛苦,醫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藥和止痛針。但是,不時襲來的劇痛,仍使周恩來常常渾身顫抖,大汗淋漓。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他仍表現出高度的自制力。醫生張佐良回憶:“用的止痛藥,開頭打一針可管上四五個小時,后來管兩三個小時……他疼得實在不行時,就把我叫進去,說,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喚叫喚。聽到這里,我的眼淚都掉出來了。我說,,你現在愿意怎樣就怎樣吧!”護士許奉生說:“這時是很痛苦的,可他從來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覺,一下讓病痛驚醒了,就問,我喊了沒有?我們說,你叫叫沒關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沒關系。他搖搖頭。”
周恩來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術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動一次手術。只要身體尚能支持,他仍繼續堅持工作。這一時期,他除了批閱、處理一些文件外,同中央負責人談話161次,與中央部門及有關方面負責人談話55次,會見外賓63批,在會見外賓前后與陪見人談話17次,在醫院召開會議20次,出醫院開會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談話7次。
從1975年6月以后,周恩來由于癌癥的折磨,身體極度消瘦,體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計到自己的生命“還有半年”的時間,但他依然繼續頑強地工作著,同病魔、同邪惡勢力進行著最后的搏斗。 ........
病重期間,每當劇痛襲來時,周恩來緊緊握住醫護人員的手,不露痛苦的表情,并安慰和鼓勵他們:你們給我治療是個好機會,可以很好地在我身上總結經驗。現在還有那么多人受癌癥的折磨,我就不相信對癌癥沒有辦法,總有一天會突破的!他曾專門交代醫務人員:現在對癌癥的治療還沒有好辦法,我一旦死去,你們要徹底解剖檢查一下,好好研究研究,能為國家的醫學發展做出一點貢獻,我是很高興的。他問大夫:“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喚叫喚?” ...........
從12月中旬起,終日臥床的周恩來已無法進食,所需要的食物由醫護人員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這時周恩來的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進食、輸血、輸液、排液……以至連翻身都受到限制。為了減少周恩來的痛苦,醫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藥和止痛針。但是,不時襲來的劇痛,仍使周恩來常常渾身顫抖,大汗淋漓。就是在這種狀態下,他仍表現出高度的自制力。醫生張佐良回憶:“用的止痛藥,開頭打一針可管上四五個小時,后來管兩三個小時……他疼得實在不行時,就把我叫進去,說,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喚叫喚。聽到這里,我的眼淚都掉出來了。我說,,你現在愿意怎樣就怎樣吧!”護士許奉生說:“這時是很痛苦的,可他從來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覺,一下讓病痛驚醒了,就問,我喊了沒有?我們說,你叫叫沒關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沒關系。他搖搖頭。”
12月20日,生命已經處于垂危狀態的周,向應約前來的羅長青詢問臺灣的近況。談話不到15分鐘,周就昏迷了過去。1月7日11時,周從昏迷中蘇醒,用微弱的聲音對身邊的醫生說:“我這里沒有什么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們……”這是周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周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
周恩來的歷史故事二
在東關模范學校學習期間,有一件事對周恩來影響很大。
周恩來一個叫何殿禎的同學家在沈陽郊區的魏家樓子,這個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戰爭的戰場。 1911年暑假,何殿禎邀請周恩來到他家過暑假,周恩來本來想利用暑假多看些書,經過一番考慮,周恩來還是去了魏家樓子,而且連續3個暑假都是在那兒度過的。魏家樓子在沈陽郊區,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當年日俄戰爭的戰場。魏家樓子村后的山上還有俄國人立下的石碑,村東頭的煙龍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殘垣斷壁上還可以依稀看到當年激戰的累累彈痕。
何殿禎的爺爺是一位富有正義感,憂國憂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歡周恩來這個愛讀書的孩子。這位老先生還帶著孫子陪周恩來去了煙龍山,講述了自己一生經歷的風風雨雨,尤其是日俄戰爭帶來的苦難。日俄戰爭的悲慘情景使周恩來震驚。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寧靜的村子里突然傳來了聲聲狗叫和陣陣槍聲。日本兵和俄國兵在這里打起來了。日軍在煙龍山設了指揮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國兵放火燒了,鄉親們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親被俄國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蘿卜窖里也沒能幸免,被槍殺了。何老先生做夢也盼著祖國強大,滿懷熱望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我老了,要說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們將來使國家強大起來!”何老先生還和周恩來對對子,他說了上句:“不為列強之奴仆。”周恩來想了想對了下句:“誓做中華的主人。”何老先生聽了高興地說:“好!好!絕好!”何老先生從周恩來身上看到了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來也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激發了“為中華崛起而學習的熱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騰飛而努力奮斗!”,偉人周恩來從小就立下了這鴻鵠之志。
周恩來的歷史故事三
1954的冬天,周聽說北京的公共汽車很擁擠,老百姓坐車很困難。一天下午五點多鐘,正是人們下班的時候,周對秘書和衛士說:“群眾反映現在坐公共汽車很擁擠,等車要一兩個小時,現在咱們去了解一下情況,你們不要通告保衛部門。”
周一行三人來到北京圖書館附近的汽車站,人確實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車,周才最后上去。車里人很多,已經沒有座位,周往車里走了走,抓住吊環,汽車開動了。一開始,人們都沒有注意。過了幾分鐘,一位乘客發現了:“哎呀!這不是周嗎?”頓時,車里沸騰起來,許多人站起來給讓座,不少人往他身邊擠,有的人還把手伸過來要和握手。秘書和衛士都非常著急,怕把擠倒。周揮著手大聲說:“請坐,請坐,別擠!”這時,一位乘客擠過來,握著的手激動地說:“,你那么忙,怎么還來坐公共汽車?”周笑著說:“我也來體驗一下你們的生活嗎!”有的乘客非要讓坐下,堅決不肯,一直站著和大家親切地說著話。向他們在哪兒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樣,每天上下班坐車要多少時間。車走了幾站以后,秘書和衛士勸下車,說:“情況也就是這樣了,咱們趕緊回去吧!”還堅持坐下去,下了車以后,又上了無軌電車,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個北京城。
情況搞清楚了,很快召集有關部門同志負責研究解決交通擁擠的辦法。他還提出許多可行的具體建議。比如,畫出人行橫道線,在繁華路口的馬路中間設安全島等,就是周提出來的,都是為了保證行人的安全。
看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歷史寓言故事大全
2.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3.中國歷史趣味小故事
4.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大全
5.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