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歷史故事
歷史中有許多著名的人物令人崇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著名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著名歷史故事故事篇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著名歷史故事故事篇二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
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堂,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里上學。
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后,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
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后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后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里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里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里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愿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的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
后來皇甫績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于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著名歷史故事故事篇三
三國時期魏國征伐蜀國,大都督司馬懿率左張郃帶領二十萬大軍,秘密進伐蜀國,大軍直指蜀國劍閣關。而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正屯兵祁山,精銳部隊都厄守在險要之地。正值部隊交替換防,部隊要撤離十分之二的兵力只留下八萬兵力。而魏軍已經開始排兵布陣,趕上蜀軍換防,蜀軍參謀人員認為敵軍兵多將廣沒有足夠的兵力是戰勝不了魏軍的,就紛紛建議停止換防并把換下來的兵力留下來一個月,用來壯大蜀軍的聲勢。諸葛亮卻說:“我帶兵打仗統領部隊,從來都是以信義為治軍根本,那種為了得到利益而失去信義的事,是古人都痛惜反對的;目前該換防離去的士兵都已經打點好行裝準備歸程,他們的妻子兒女也在翹首企盼計算著他們的歸期,雖然現在面臨征戰的困境,但是恪守信義卻不能因此而廢去。”說完就下令催促換防下來的士兵盡快返鄉。這樣以來,該返鄉的士兵都很高興,紛紛表示愿意留下來參加戰斗;該留下來的更是斗志昂揚,決心拼死一戰。士兵們各自互相勉勵說:“丞相的恩德,我們拼死都報答不了啊。”戰斗開始后,沒有一個士兵不奮勇向前,個個以一當十,一舉擊退司馬懿的二十萬大軍,并擊殺了魏軍大將張郃。
諸葛亮靠信義帶兵以信義治理軍隊,而劍閣抗戰的勝利全是由于一個信字,使士兵置生死于度外,奮勇當先,以一當十,自然是戰無不勝的。信義是勝利的根本是勝利的保障。治兵如此,治國更是如此。
看過著名歷史故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