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歷史故事
中國的歷史上有無數英雄人物,對于有意義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有意義的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有意義的歷史故事故事篇一
三國時期魏國征伐蜀國,大都督司馬懿率左張郃帶領二十萬大軍,秘密進伐蜀國,大軍直指蜀國劍閣關。而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正屯兵祁山,精銳部隊都厄守在險要之地。正值部隊交替換防,部隊要撤離十分之二的兵力只留下八萬兵力。而魏軍已經開始排兵布陣,趕上蜀軍換防,蜀軍參謀人員認為敵軍兵多將廣沒有足夠的兵力是戰勝不了魏軍的,就紛紛建議停止換防并把換下來的兵力留下來一個月,用來壯大蜀軍的聲勢。諸葛亮卻說:“我帶兵打仗統領部隊,從來都是以信義為治軍根本,那種為了得到利益而失去信義的事,是古人都痛惜反對的;目前該換防離去的士兵都已經打點好行裝準備歸程,他們的妻子兒女也在翹首企盼計算著他們的歸期,雖然現在面臨征戰的困境,但是恪守信義卻不能因此而廢去。”說完就下令催促換防下來的士兵盡快返鄉。這樣以來,該返鄉的士兵都很高興,紛紛表示愿意留下來參加戰斗;該留下來的更是斗志昂揚,決心拼死一戰。士兵們各自互相勉勵說:“丞相的恩德,我們拼死都報答不了啊。”戰斗開始后,沒有一個士兵不奮勇向前,個個以一當十,一舉擊退司馬懿的二十萬大軍,并擊殺了魏軍大將張郃。
諸葛亮靠信義帶兵以信義治理軍隊,而劍閣抗戰的勝利全是由于一個信字,使士兵置生死于度外,奮勇當先,以一當十,自然是戰無不勝的。信義是勝利的根本是勝利的保障。治兵如此,治國更是如此。
有意義的歷史故事故事篇二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名醫,發明了中醫的四診法即: 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 是中國傳統醫學的 鼻祖,對 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由于醫術高明,在當時享有盛名,是一代神醫。有一次魏國國君魏文侯問扁鵲:“寡人聽說你們三兄弟都是精于醫術的人,誰的醫術更高明呢?”扁鵲回答說:“我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次之,相比之下,我的醫術是最差的一個。”魏文侯聽了很是詫異說到:“世人都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而沒有聽說過你兩個哥哥的名聲,這是為什么呢?請說來聽聽吧。”扁鵲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癥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 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聞天下。”魏文侯聽罷恍然大悟。
世人都只是認為危難的時候力挽狂瀾的人是英雄,而忽略平時默默無聞站崗放哨的普通士兵也同樣的偉大,大病下猛藥不如在病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把它抵擋在身體之外,故此應該說: 解決患難者強,防患于未然者神。
有意義的歷史故事故事篇三
北宋仁宗時期,歐陽修與狄青同朝為官。歐陽修才華橫溢,文章冠絕天下,狄青驍勇善戰,打起仗來所向披靡。這一文一武,表面看,好像沒什么相同之處,但那一份忠君愛國的情結,愛民如子的情懷,卻都是一樣的。也正是因為這些,他們才惺惺相惜,結成了摯友。
狄青出身行伍,說話辦事直來直去,不太會逢迎人。有一回,狄青打了勝仗歸來,宰相陳執中為了拉攏他,親自率文武百官前來祝賀。狄青很高興,連忙擺了盛宴款待大伙。但他并沒有特別恭維陳執中,敬酒的時候,反而先與歐陽修碰杯。這小小的無意之舉,就激怒了陳執中。他認為,狄青這是居功自傲,沒把當朝宰相放在眼里,于是懷恨在心。
待眾人散去后,歐陽修勸告狄青,如今怠慢了宰相,要當心禍從天降。狄青一愣,隨即哈哈一笑說:“我哪里怠慢他了?皇上英明,我心正身正,何懼之有?”事實上,狄青也確實光明磊落,后來的日子里,盡管陳執中總想伺機報復,卻苦于抓不到他的把柄,而不得不作罷。
宋仁宗皇佑四年,狄青奉命征討西夏。西夏兵將聽說是狄青來了,嚇得驚慌失措,還沒怎么打,就潰不成軍了。西夏王李元昊沒有辦法,只好送來降書順表,真正向北宋稱臣。這一下,狄青的威名便更加響亮地傳開了。班師還朝的時候,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堵在路上,來看他們心目中的大英雄。狄青馬不能行,他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停地向大伙兒拱手致意……
哪料想,這場面卻被陳執中知道了!他立刻進宮對仁宗說:“狄青已深得民心,如果不除,必成大患!”仁宗一驚,慌道:“此話怎講?”這樣,陳執中就把狄青受到百姓擁戴的情形,添油加醋說了一番。仁宗聽后,搖搖頭說:“狄青是忠臣。”陳執中當即回道:“恕臣直言,太祖何嘗不是周世宗的忠臣!”這話戳中了仁宗的痛處。當初,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后周的一員虎將,周世宗死后,因小皇上年幼,趙匡胤就在手下將士的簇擁下黃袍加身,奪了周家的天下。那時候,趙匡胤曾痛哭流涕,對后周眾臣說:“實在是萬不得已啊!”……這個狄青,會不會也“萬不得已”而黃袍加身呢?仁宗不由得打了個激靈,暗暗有了懲治狄青的念頭。
可問題是,狄青現在并沒有罪,而且還有赫赫的戰功。仁宗找不到合適的借口,正猶豫不決的時候,國家又出了大亂子。原來,嶺南有一個叫儂智高的,因不服大宋統治,便煽動部分少數民族起來造反。他們的聲勢很大,當地的宋軍抵擋不住,一退再退,沒多久,叛軍就控制了好幾個州縣。消息傳來,朝野上下頓時慌作一團。這時候,仁宗想到了狄青,但又不太放心,就與陳執中商議,先命陳曙帶兵十萬,前去迎敵。
這陳曙是陳執中的心腹,奸詐而有心計,盡管精于吏道,卻不會打仗。遇到儂智高的叛軍,頭一陣,就被打了個落花流水。陳曙慌了,忙重整隊伍再打,可還是一個敗,實在頂不住了,他只好向朝廷緊急求救。仁宗也沒有辦法,只好再次起用了狄青。陳執中心里雖然不快,卻因陳曙不爭氣,沒什么好說的。但他怕狄青再立大功,就派人密令陳曙說:狄青大軍一到,儂智高必敗,這頭功你一定要搶在手!
狄青臨走前,歐陽修來為他餞行。歐陽修憂心忡忡地說:“這一去,你可得小心些。你要冷落百姓,如果他們再圍觀你,你就用鞭子狠狠打他們,盡量讓他們恨你。”這算什么話?狄青不解。歐陽修說:“當初,韓信領兵在外,遭到劉邦的懷疑,曾問計于張良,張良告訴他要‘自污’。韓信聽了張良的話,行軍打仗的時候,對百姓們大肆擄掠,以至于百姓們都怨聲載道,大罵狗韓信。劉邦知道后,嘴上雖然對韓信嚴加斥責,心里卻不再懷疑他了。你現在與韓信有何區別?”狄青恍然大悟,出了一身的冷汗。
不出歐陽修所料,狄青帶著大軍,離開京城還沒走多遠,便遇上了一群百姓來看他。狄青想到了自己的處境,便狠狠心下令說:“給我亂棒打散!”于是,狄青的兵將就一齊動手,把這些百姓打得四散而走,這樣一連打了幾次,狄青的名聲徹底壞了,都說他是個沒良心的,升了官就忘了本。士兵們也覺得狄青變了,都敢怒不敢言。
這些事兒,很快傳到了仁宗耳朵里。仁宗大喜,對陳執中笑道:“狄青這個莽夫,怎能如此對待百姓?朕一定要嚴懲他。”陳執中點頭稱是,心里卻暗暗嘀咕:狄青怎么變聰明了?
到了陣前,狄青安營扎寨后傳出命令,無論誰都不許貿然進兵,違者一律斬首。他的意思是,先想查清敵情,再一舉破敵??申愂飬s誤以為,狄青這個命令,是怕他搶功,再加上他有陳執中的密令,膽子也大,就暗暗帶兵出來偷襲儂智高。誰知,又是大敗不說,還被敵兵牢牢困住,一下子攪亂了狄青的計劃!狄青大怒,連忙親率精兵,沖進敵營救出了陳曙的部隊。陳曙跪下,正要謝恩,哪想狄青卻大吼一聲:“給我綁了!拉出去斬!”陳曙素知狄青無情,料想不能活命,忽然心生毒計,對眾士兵高聲笑道:“狄是真龍天子,死在他手下,我沒有怨恨!你們還不快拜?”說罷,就對著狄青叩頭,并山呼萬歲。有一些士兵,沒明白是怎么回事,也趕緊隨著他跪下,山呼萬歲。
狄青驚得渾身發冷,臉都白了。他一刀殺了陳曙,怒道:“狗賊!你怎敢逼我犯上?”又對跪著士兵流淚道,“諸位這是干什么啊?”這時,眾人才醒悟過來,連忙站起來,愣愣地看著狄青,說不出話來。
接下來,狄青很快平定了叛軍,逼死了儂智高??墒牵瑒P旋而歸的時候,他卻仍然很緊張,陳曙喊他萬歲一事,總是沉沉地壓在心頭。
歐陽修出城迎接狄青,最早知道了這件事,不禁大驚失色:“你怎么能殺了陳曙?這不是有殺人滅口的嫌疑嗎?那時,你應該隨著陳曙轉身跪拜啊,就當是你們一同拜皇上的……”狄青怔在哪里,不知該如何是好。歐陽修低頭想了一會兒,忙說,“再遲就來不及了。”便騎上狄青的寶馬,飛速跑回京城,找到好友劉敞,請他趕快打點一份厚禮,送到陳執中家里,目的是想方設法纏住陳執中,為自己先陳執中一步見到皇上爭取時間。
這時,對于陳曙喊狄青萬歲一事,陳執中也是剛剛知道。他高興壞了,暗道:狄青啊狄青,活該你滿門抄斬!哪想,他正要出門去見皇上,劉敞卻突然來了。劉敞是監察御史,陳執中不想得罪他,況且劉敞是來送禮的,他更得陪陪人家了。于是,兩個人就慢慢拉起家常來……
歐陽修匆匆來到宮里,見了皇上就說:“陛下,臣請罷了狄青的官職。”仁宗一愣,說:“狄剛打了勝仗,怎好罷官?”歐陽修說:“狄青雖忠,但臣夜觀天象,發現狄青這個將星屬陰,西夏也屬陰,叛賊也屬陰,這些年的大洪水也屬陰,彼此牽連,相輔相成。如果罷了狄青的官職,這一切災難便會自然消退。”
仁宗非常迷信,而且很敬重歐陽修的《易經》才學,就說:“這個理由罷免狄青是很充分可是,以卿之意,狄青該到什么地方去?”歐陽修說:“陳州屬陽,可讓狄青執掌陳州。”仁宗當即頒旨,大意是:狄愛卿有功,但其性有違天意,回京后可稍作休息,前去陳州上任。
見太監拿著圣旨出了皇宮,歐陽修心里這才踏實了一些,長出了一口氣。這時,陳執中終于擺脫了劉敞,也來朝見皇上。他氣喘吁吁地說:“臣請處置狄青。”仁宗笑道:“處置過了,讓他到陳州去了。”陳執中得知圣旨已下,一切已不可挽回,就說了句“陛下英明”,又看了一眼歐陽修,悻悻地告辭皇上,回家去了。
后來,狄青到了陳州,再也沒有受到皇上的猜忌,安安樂樂地度過了晚年。他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夠得以善終,全憑摯友歐陽修的大智慧。
看過有意義的歷史故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