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可以愉悅心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有趣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有趣歷史故事故事篇一
安史之亂突然爆發時,唐王朝毫無準備,危機轟然降臨的時候,猝不及防的大地只能等待著首先挺立起來的人格支柱。這第一個人格支柱,就是顏真卿,居然是一個書法家。
唐朝的三分之一軍隊都掌握在叛亂者安祿山手里,顏真卿和哥哥顏杲卿都是安祿山管轄下的太守。顏真卿首先起兵,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集中了二十萬軍隊。
顏真卿領導的軍隊很快和安祿山的部隊交鋒了,身在山東德州的顏真卿要與身在河北正定的哥哥互通信息,誰是聯絡人呢?就是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通過顏季明的聯絡,顏杲卿也舉旗平叛。
安祿山攻下了顏杲卿所在的城市常山,逮捕了顏杲卿,用最殘酷的刑罰對付這位了不起的英雄。隨后,顏家三十幾口人全部被殺害,顏季明被砍頭。
在全家幾乎喋血的情況下,顏真卿仍然堅持領導隊伍攻打叛軍。這個仗很難打,因為臨時召集起來的人,缺少戰斗力。而且當時唐王朝的戰略有誤,所以只能邊打邊走,慢慢向當時正在陜西扶風的唐肅宗靠攏。最后,終于會合了。
對于顏家的巨大犧牲,皇帝當然有高度評價,但朝廷總是打敗仗,也顧不上去紀念這個家族了。
兩年后,顏真卿自己用文章來祭祀犧牲的家人,其中最震撼的,是那份祭祀侄子顏季明的《祭侄稿》。后來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法帖,又稱為《祭侄帖》。世界上很少有這么一個藝術作品,即使不了解它產生的背景,一上眼就被它淋漓的墨跡、痛苦的線條、倔犟的筆觸所感動。
有趣歷史故事故事篇二
朱起鳳,浙江海寧人,光緒末年曾在書院任教。一次,朱起鳳批閱學生策論試卷時,發現試卷中有人用了“首施兩端”一詞,他以為是學生的筆誤,隨即在一旁改作“首鼠兩端”。結果考試結果出來后,“書院大嘩”,有人甚至寫信譏諷朱起鳳。原來學生并未寫錯,“首施兩端”是有出處的,例如在《后漢書》里不但赫然寫著“首施兩端”一詞,而且注明“首施即首鼠也”。
這件事發生以后,朱起鳳深感自己讀書粗略,知識面窄。從此他刻苦攻讀,認真研討,把古籍中所見到的“首施”、“首鼠”這類音義相關的詞,隨加摘抄,分類匯聚。通過苦心琢磨,細致比較,歷時三十年,易稿十多遍,終于編成了洋洋三百多萬字,在我國語言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辭通》。一些著名的學者,諸如章太炎、劉大白、胡適、錢玄同、林語堂等紛紛為此書作序,大加推薦。
朱起鳳不文過飾非,對旁人甚至自己學生的批評,能正確對待,變壓力為動力。這樣的教學態度和治學精神,值得學習。
沈從文第一次從軍解甲后,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鳳凰城,來到芷江謀求出路。當然,沈家龐大的親屬圈不會讓這位昔日的少爺窮途末路的,他的由任上下來的五舅很快又干上了警察所的所長,16歲的沈從文已經在軍隊里鍛煉得有點兒“混得開”了,自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被舅舅招到身邊工作。一個外鄉來的毛頭小子,竟然在警察所里干得風生水起。后來警察所兼管稅務后,沈從文負責收“屠宰稅”。想想,一個嘴角還沒長須的小子,每天端著賬本,在芷江城里走動,多威風。那些屠戶們個個見了敬三分。因為沈家當日的影響力,在湘西地界上,沈從文要混口飯吃,并且吃好,顯然不是問題。再到后來,城里多個顯赫人家相繼看中了他,要把他攏為快婿,甚至要他隨意挑選,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有趣歷史故事故事篇三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名姓張的私塾先生,絕頂聰明。一日,有個財主為了兒子請先生,特地寫了一張布告:“本人欲聘請一名老師,不過伙食簡單,酬金微薄。”很多先生看了后,都搖搖頭走開了,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家財主是個出了名的守財奴。可哪知這名張先生揭下了布告,笑著點了點頭,應聘去了。大家都說先生“鬼迷了心竅”。但張先生卻只說了句:“等著瞧吧!”便來到財主家中。
財主見有人“上鉤”暗自竊喜。在談到待遇的時候,他擔心先生會變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約,親手畫押。
先生毫不猶豫地立下字據,寫道:
“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無銀錢亦可。”
財主看后滿心歡喜,認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據上按了指印,笑瞇瞇地離開了。
十幾天過去了,先生的飯桌上,頓頓只有雜糧、小菜。先生實在難以下咽,便叫來財主。財主意識到先生要說什么,笑著說:“你看,這協議書上有您的手印!”先生假裝吃驚,嚴肅地說:“哦,給我看看。”財主遞過文約,先生說:“你聽好了——‘無米,面亦可;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財主聽得目瞪口呆,睜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的確,一字未改呀!財主扳起面孔,但又無可奈何,只好自認倒霉。飯桌上加了幾道葷菜,仍然暗自慶幸,吃飯雖講究些,不用付學費也不錯。
看過有趣歷史故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