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智慧故事
小故事大智慧,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智慧的歷史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歷史智慧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智慧故事故事篇一
西門豹任職縣官的時候,極其正直,除暴安良,深得民心,但是因他從不巴結魏文侯的親信,所以這伙人非常討厭他,于是勾結起來,說了許多西門豹的壞話。
年底,西門豹向魏文侯作述職報告后,政績突出的他本應受嘉獎,卻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罷了他的官。西門豹心里明白自已被罷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請求說:“過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經驗,現在我已經開竅了,請允許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當,甘愿受死。”魏文侯答應了西門豹,又將官印給了他。
西門豹回到任所后,開始疏于實事,而去極力巴結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過去了,他照例去述職,雖然政績比上年大為下降,可魏文侯卻稱贊有加,獎賞豐厚。這時,西門豹嚴肅地對魏文侯說:“去年我為您和百姓為官有政績,您卻收繳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為注重親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對我大加禮遇,可實際功勞大不如過去。這種賞罰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說完,西門豹把官印交給魏文候便走。魏文侯省悟過來,連忙對西門豹表示歉意說:“過去我對你不了解,有偏見。今天我對你加深了認識,希望你繼續做官,為國效力。”
點評:西門豹的故事說明:正直的人,如果遇上心術不正的上級,就會受壓制,容易被誤解,以致造成人妖顛倒、是非不分的反常現象。賢明的領導者,只有遠小人、近君子,才能減少賞罰不明的失誤。
歷史智慧故事故事篇二
曹操不僅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并且還是位出色的父親。他的幾名兒子,幾乎個個能文能武,不過他最喜愛的,還是曹沖。
古代所謂神童,以語言天賦突出的居多,曹沖卻表現出解決問題的高超思維能力。曹沖七歲時以等量置換的辦法稱大象體重,不但震驚了當時之眾,也流傳千古,成為最經典的兒童智力啟蒙故事之一。
還有一個典故:孫權曾送來一只漂亮的雉雞。曹操想觀賞雉雞舞蹈,但使盡辦法,這珍禽就是不鳴不舞,讓人徒嘆奈何。曹沖想出一個辦法,讓人制作一面大鏡,擺在雉雞面前。那雉雞于鏡中看到同類,起了爭勝之心,當即舞將起來,這一下對鏡成雙,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體現了曹沖的智慧,還表現了他寬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庫吏大驚失色,自認必死。
曹沖知道后,心生一計:他先用利刃將自己的單衣穿戳成鼠齒狀,然后裝成一臉愁色的樣子去見父親。曹操問他何事憂慮?曹沖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曹操趕緊安慰愛子,說:“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道曹操那樁馬鞍被鼠咬壞一事,曹操聽后,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乎?”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
據說,每當曹沖見到當刑者,總要上去尋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見到那些勤奮而能干的官吏因小過或失誤而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里說情,請求父王寬大。
史書稱曹沖“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眾,故特見寵異”。——這種悲憫寬厚的氣質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簡直催人淚下。可恨天道難測。上蒼把智慧慷慨地賦予曹沖,卻又殘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僅十三歲的曹沖突患大病而亡,據后人推斷,可能是“絞腸痧”。曹沖的夭折,留給歷史一道殘缺的美麗,留給后人一份遺憾的嘆息。
也許上天的深遠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沖死后,曹操悲痛萬分,曹丕來寬慰他,曹操說道:“曹沖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們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經常對臣下說:“若使倉舒(曹沖之字)在,我亦無天下。”可見,曹沖之死,客觀上為曹丕爭奪王位掃除了最大障礙。
歷史智慧故事故事篇三
古代有個人在朝為官,某日突然收到家里書信。打開一看,了解到家里跟鄰居發生爭執,原因是擱開兩家院子的墻倒了,重新砌墻的時候都為多占一點地皮而寸土不讓。家人捎書往他可以出面說話,令鄰人退縮。
不久,官員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面卻只有一首打油詩:
千里捎書為打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尚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動往后退讓了三尺,鄰人也不甘落后,也往后退讓了三尺,于是中間出現了一條六尺寬的胡同,可供村民行走。
村人于是將胡同命名為:仁義胡同。
多吃多占,貪得無厭,不惜為一些蠅頭小利而爭斗,全然無半分仁義之心。其實除卻一些精神品德可以傳之后世外,又有哪些東西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呢?
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社會分工越細,每個人對他人的依存度就越高,不會與別人合作,就相當于把自己送入地獄。
看過歷史智慧故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