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的歷史故事
集思廣益是指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集思廣益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集思廣益的歷史故事
三國時,劉備死后,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處理、決定蜀國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國政權的實際主持者。他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楊是當時丞相府里負責文書事務的主簿官。他對諸葛亮親自過問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議,他說:“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上下之間分工應該不同。”他還舉出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語集思廣益的意思。勸諸葛亮不必親自處理一切文書,少過問一些瑣碎的小事,對下屬應該有所分工,自己應主抓軍政大事。諸葛亮對于楊的勸告和關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負劉備所托,仍然親自處理大小事務。后來楊病死,諸葛亮非常難過,哀悼不已。為了鼓勵下屬踴躍參與政事,諸葛亮特地寫了一篇文告,號召文武百官、朝廷內外主動積極地發表政見,反復爭議。這篇文告就是《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他在文中寫道:“丞相府里讓大家都來參與議論國家大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議,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集思廣益的成語解釋
◎成語釋義
形容集中群眾的智慧和意見,辦事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故事出處
諸葛亮《與群下教》:“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出處譯文
丞相府讓大家都來議論國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見。
例句
1、這需要認真調查研究;比較各國的經驗;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2、便凡聞有奇奢異能之士,都想請來,也是集思廣益的意思。(清·劉鄂《老殘游記》第三回)
3、這需要認真調查研究;比較各國的經驗;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4、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說!集思廣益,說出來商量。”
看了“集思廣益的歷史故事”還想看:
1.集思廣益的成語典故
2.集思廣益的成語故事
3.一意孤行典故
4.中國歷史上的成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