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歷史故事
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極為雄偉的防御建筑工程。那里有很多歷史故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長城歷史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長城歷史故事故事篇一
古時候,孟老漢和姜老漢互為鄰居,僅一墻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漢在自己院中種了一顆葫蘆籽,經過澆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蘆秧長得肥壯、高大,從墻頭爬過去,到姜老漢的院里結了個很大的葫蘆,有幾十斤重。等葫蘆熟后,姜老漢拿刀把它切開,突然見里邊躺著個又白又胖、非常可愛的女娃娃,姜老漢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聽說后,紛紛前來觀看這新鮮事,可是孟、姜兩老漢卻因此產生了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孟老漢非常堅定地說:“這葫蘆是我親自種下的,胖女孩該歸我。”姜老漢卻固執地說:“這葫蘆結在我的院子里,這女娃該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難解難分,毫無結果,后經村里人調解為:女娃娃屬于兩家共同的,輪流居住,共同扶養,并取了個“孟姜女”的名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孟、姜兩家老人為現已長大成人的孟姜女選了個丈夫叫范杞梁,選定良辰吉日,準備成親。天有不測風云,成親當天,新郎被幾個衙役,抓走了。原來,當時由于秦始皇在全國各地抽調大批民夫修筑長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們被累死、餓死的不計其數,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們又到處抓民夫補充,范杞梁也被發配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轉眼一年過去了,范杞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跟兩家老人商量后,決定去找丈夫,發誓找不到丈夫絕不回家。 她帶上干糧和給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風吹雨淋、日曬風寒、饑寒交迫、步履艱難,經過千難萬險的萬里跋涉,她終于找到了修長城的地方,一打聽才知道,為修長城死了許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長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痛哭起來,淚如泉,聲如雷,哭得驚天動地,天昏地暗,眼看著長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便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監,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去見孟姜女尋問根由。一見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尸體;二要為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著孝拜了為筑城而死的范杞梁墳墓后,宿愿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長城歷史故事故事篇二
古時候,在甘肅小方城西面,有個驛站叫"馬迷兔",又叫"馬迷途"。商隊從邊陲于闐運玉到中原都要經過此地。這里的地形十分復雜:沼澤遍布、溝壑縱橫、森林蔽日、雜草叢生。每當運玉石的商隊趕上酷熱天氣上路時,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總是喜歡晚上涼涼快快趕路。因此,每當馬隊走到這里,總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連經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馬也會暈頭轉向,難以識途,"馬迷途"的名字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有一支專販玉石和絲綢的商隊,常年奔波于這條路上,也常常在"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隊剛進入"馬迷途"就迷路了。人們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忽然不遠處落下一只孤雁。商隊中一個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懷里,準備帶出"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會兒,只見大雁流著眼淚對小伙子咕嚕咕嚕地叫著說:"咕嚕咕嚕,給我食咕嚕咕嚕,能臺迷途。"小伙子聽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為餓得飛不動才掉隊的,便立即拿臺自己的干糧和水讓大雁吃個飽。大雁吃飽以后,呼的飛上天空,不斷盤旋,領著商隊走出了"馬迷途",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小方盤城。過了一段時間,這支商隊又在"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飛來在空中叫著:"咕嚕咕嚕,商隊迷路。咕嚕咕嚕,方盤鑲玉。"邊叫邊飛,又引著商隊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聽懂了大雁的話語,并轉告領隊的老板說:"大雁叫我們在小方盤城上鑲上一塊夜光墨綠玉的玉石,以后商隊有了目標,就再也不會迷路了。"老板聽后,心里一盤算,一塊夜光墨綠玉要值幾千兩銀子,實在舍不得,就沒有答應。 沒想到下一次商隊又在"馬迷途"迷了路,數天找不到水源,駱駝干渴得喘著粗氣,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難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時,那只大雁又飛來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隊迷路,方盤鑲玉,不舍墨玉絕不引路。"小伙子聽罷急忙轉告給老板,老板慌了手腳,忙問小伙子到底應該怎么辦才好,小伙子說:"你趕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鑲玉,絕不食言。'。"老板馬上照小伙子說的,跪著向大雁起誓,大雁聽后,在空中旋轉片刻,把商隊又一次引出了"馬迷途",商隊得救了。到達小方盤城后,老板再也不敢愛財了,立刻挑了一塊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綠玉,鑲在關樓的頂端,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塊玉便發出耀眼的光芒,方圓數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過往商隊有了目標,再也不迷路了。從此,小方盤城就改名"玉門關"。其實玉門關是漢武帝時所建,因這里是古代我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就從此入關,故名。
長城歷史故事故事篇三
檀道濟是南朝高平人。宋武帝北伐時,道濟當先鋒,仗打得很艱苦,占領洛陽時,抓了四千名俘虜。眾將想殺了他們示威,道濟說:“我們是來吊民伐罪的,怎么能濫殺無辜呢?”全都放了,為南宋軍贏得了民心。
宋文帝七年,南宋軍在滑臺受挫。文帝派道濟去救援,在壽張大破北魏軍,20多天打了30多場仗,終于進抵歷城(山東濟南)。這時滑臺已經失守,而且道濟部隊的糧食沒了,有人報告了北魏軍,大家都很害怕。道濟卻不慌不忙,命令士兵夜里在大帳中用斗量沙子,在沙子上灑上僅有的糧食,這樣量了一夜,第二天命令眾將士身穿重甲南撤,自己穿著布衣,坐在馬車上,談笑自若跟在最后,南宋軍安全返回。自此北魏軍很怕他,士兵們用他的像來避邪。后來文帝聽信讒言把道濟殺了。死時,道濟瞪圓著眼,把頭巾摔在地上,說:“你們不是在毀自己的萬里長城嗎?”道濟死后十四年,北魏軍打到江北的瓜步。在一江之隔的石頭城上,宋文帝感慨地說:“如果檀道濟還活著,不會讓他們這樣的。”
看過長城歷史故事故事